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赵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个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21:58 | 只看该作者
吴一 发表于 2016-8-12 20:20
谢兄释疑解惑。牵涉到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及名著名作、神话、野史等书籍里的人物之作,我几乎只能靠诗歌文 ...

谢谢您的提醒。赵某平生最讨厌半吊子,知道点事情就巴不得全天下地卖弄的人,所以赵某绝对不可能是这样的人。如果贤兄认为赵某此诗便是如此,那其实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您说是吧?您是长辈,赵某是晚辈。您说的话,总是很有道理的,在这个论坛当中,比较看重的意见,您算是之一。要是觉得赵某写的不好,写得差,没问题。随时都可以指教的。只管说出您的真实看法。至于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点我还是清楚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8-12 22: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赵茄 发表于 2016-8-12 21:58
谢谢您的提醒。赵某平生最讨厌半吊子,知道点事情就巴不得全天下地卖弄的人,所以赵某绝对不可能是这样 ...

兄,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是指兄对这种现象持一种什么看法,全在真诚探讨,别无它意。若我不看重兄的诗写,又岂会一再的主动与你交流?坦诚地说,我也有几根傲骨的。手机回复,就不深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2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吴一 发表于 2016-8-12 22:12
兄,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是指兄对这种现象持一种什么看法,全在真诚探讨,别无它意。若我不看重兄的诗 ...

吴哥你看你,我也没说您一定就把我和他们看齐。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已经说了。如果您希望我能再说说纯然这种现象的看法,那么我也就对您直说了吧。话有点多,首先希望您不要介意。诗歌是呈现一种发展趋势的。所以在这种过程当中,后来者既幸又不幸。幸的是,前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一种写作方式排除了部分压力。找出了某条大道,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写作经验和处理手段,所以留给后人的困难就少一些,而后人可以凭借的资源也多一些,不幸的是写诗不是治国,守成而已。后来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吃亏的,在一些方面前人已经写过了,已经写的很棒了,那么后人应该怎么继续下去?关键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版图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受影响吗?那就是坐井观天。受影响吗?那么如何突破?用典也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之一。所谓移情,不光可以以物喻情和感和思,也可以以典故。与人物求同,或者借题发挥,或者反讽,解构文化和历史——这最后一招已经是非常常用的了。后人想要突破只能从丰富内容和表现方式来达到。西方二十世纪用典最出色的当是卡瓦菲斯与奥登,卡瓦菲斯是解构历史,演绎历史,并且借古讽今,奥登则是不仅仅于此,还经常与反讽结合,营造出喜剧效果。这在他前期表现很突出。中国更是从宋代开始,用典就是类似基本功的一种玩意了,诗歌也因为用典的缘故发生改变,不再像唐诗那样雅俗共赏,而是成了文人诗,学问差的根本搞不懂。比如苏东坡,黄山谷,钱牧斋,王渔洋辈。究其根本,都不过是为了拓宽诗歌的内容,气象,以及表达的思想,或者更加有味道,有内涵等等,所以用典是没问题的。诗歌内容本来无需乎那样限制。问题在于用典是有目的的。有时是载思,有时是载情,总是有意思的,有解读性的。而某些人正如您说的那诗学大师说的,这种人不需要评论了。他就是赵某说的半吊子。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写诗的要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哪怕别人看不懂,你自己也要知道,否则就不是诗了,文字游戏。说到文字游戏原谅我多废话一句,文字游戏不光在用典上。也在内容的贫乏上。观今日写作者,语言,气度,都很到位(其实不过学的一两家语,这种学也是成问题的,枝叶繁茂而根基柔弱,偏师便可破,外强中干,最典型就是明诗。),内容实在没几斤几两,写的是酸萝卜实际上怎么看内容都是酸萝卜,只是像人参罢了。查慎行学苏轼尽得其气,却写不出“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所以我这里也有句古人言:汝果欲学诗,工服需在诗外。也就是修身。这个与兄说的乱用典的半吊子,其实是同类人。不知道兄觉得我说的又如何?说多了几句,抱歉。班门弄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6-8-13 05:47 | 只看该作者
唯有一种一往情深还保留着
唯有一只铁皮小罐还在街口被没完没了地敲打着
唯有一张撕碎的火车票
见证了应该醉成一团火的时刻


厚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6-8-13 06:47 | 只看该作者
赵茄 发表于 2016-8-12 22:54
吴哥你看你,我也没说您一定就把我和他们看齐。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已经说了。如果您希望我能再说说纯然这 ...

后生可畏,受益良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11:47 | 只看该作者
吴一 发表于 2016-8-13 06:47
后生可畏,受益良多。

我只是老实说出自己的看法。吴哥觉得我有说的对的地方,说明我没有误入歧途。那么我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走。谢谢吴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11:50 | 只看该作者
夜未央 发表于 2016-8-13 05:47
唯有一种一往情深还保留着
唯有一只铁皮小罐还在街口被没完没了地敲打着
唯有一张撕碎的火车票

...感觉都不怎么喜欢我的第一首...虽然我自己也知道第一首存在的问题,但是从文本的意义来说,我还是看重第一首的...呐,你也看见了,这第二首是关于成功者失败者和同情的一首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3 00: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