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川诗学理论] 鲍勃•迪伦不仅仅是歌手而是艺术家,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诗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川诗歌 于 2016-10-21 09:55 编辑

鲍勃•迪伦不仅仅是歌手而是艺术家
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诗人

鲍勃•迪伦获得2016诺贝尔文学奖,一石激起千层浪。习惯愤愤不平的人又开始谴责,谩骂,发泄。确切说,有一些人,不论谁获奖,他们都会这样,不满,泄愤,谩骂,谴责,仿佛获奖标准必须由他们定,评委必须听他们的,更确切说,只有诺奖颁给他们才会获得他们由衷的赞誉。
没办法,世界上言论自由,就是抚养了这么一批不愿意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愿意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却依靠着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来玩一些文字游戏,甚至以此哗众取宠,沽名钓誉。言论自由么,也好,也是自由世界的一道风景。
不过这些人,容易混淆视听,容易误导他人,甚至会腐蚀与消磨人性的明澈。不得不防范。甚至不得不加以清洗。
其实,我对鲍勃•迪伦的了解,是从读诗开始的。
先读一读鲍勃•迪伦的诗。

吹在风里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你才能说他算个人?
  而白鸽子要渡过多少片水
  才能在沙滩上面安睡?
  而加农炮还要放多少回
  才会被永远地禁用?
  那答案,我的朋友,正吹在风中,
  那答案正吹在风里。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他才能看到天?
  而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才听得见人们的呼喊?
  还要多少的牺牲才能让他明白
  太多的人已经死去?
  那答案,我的朋友,正吹在风中,
  那答案正吹在风里。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会被冲进海里?
  而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允许有自由?
  而一个人又能多少次地转头
  假装他没有看见?
  那答案,我的朋友,正吹在风中,
  那答案正吹在风里。
     〔祥子 译〕

我在选编《金川推荐-世界诗歌精读》时,把这首歌词当做诗歌收入《世界诗歌精读-美国诗歌》篇。这是一首纯诗,已经超越了歌词,正像《当你老了》被谱曲作为歌来唱,这首诗也可以是歌词。
歌词不一定都是诗,但是诗可以做歌词。这是基本常识,不争论。
其实,毫无疑问,鲍勃•迪伦在创作这些歌词的时候,首先是当做诗歌创作的,甚至他的所有歌词几乎都是诗歌,有诗韵,有诗思,有诗情,作为诗歌的三大要素都具备。
因此,鲍勃•迪伦首先是一位诗人。
正真的诗人不仅仅是歌手,更是歌唱家、艺术家,因为真正的诗人是灵魂的歌者。歌手是服从于肉体的,取悦于肉欲的。歌手,不一定是歌唱家,艺术家。
而艺术家,或歌唱家,必定是大师,愉悦灵魂的大师。
只有一般意义的诗人,才可能是使用文字写诗歌,而不会歌唱。一个灵魂歌者,不但通晓取悦于肉体的歌唱,也许不屑于此,因为他更在乎灵魂的欢愉。
但是鲍勃•迪伦是诗歌奇才,既是取悦肉体的歌手,也是取悦灵魂的艺术家、诗人。
很明显,鲍勃•迪伦的诗歌,有肤浅的一面,这可能是服从于演唱的需要,或者是无法战胜肉欲的声音所造成的,而不是他不配当一位诗人。许多诗人,甚至包括那些已经被世人公认的诗歌大师,并不是完全到达了诗歌的极致。
一个生命个体,只要通过诗歌艺术这门形式,抵达自己的极致,这就是大师级别了。
是的,诗歌,仅仅就诗艺而言,就是一门艺术。诗歌,仅仅就诗艺而言,跟其他一切艺术形式是一样的,是具有共同性的。
鲍勃•迪伦一直作为歌手,被人们关注。但是他之所以被称作改变世界的歌手,根本原因是他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诗人。

鲍勃•迪伦的艺术生命一直很强大。因为他不是一位一般意义的艺术家,他的生命已经与艺术成为一体,生命即艺术,艺术即生命。这是一般的艺术工作者,一般诗人做不到的。这也是一般的诗人一般的艺术工作者,与大师的根本区别。

看看鲍勃•迪伦是如何淡薄那些权贵的!人们把鲍勃•迪伦看淡那些奖项,甚至不出席颁奖仪式,看做是他为人低调。这种观点太庸俗了,以至于不可能洞悉鲍勃•迪伦艺术家与诗人的生命本真。其实,鲍勃•迪伦的低调,那是一位真正艺术家、诗人,其艺术纯真的真实展示与维护。
鲍勃•迪伦一直在演出,因为他的生命就是艺术,艺术是他生命之光的自然再现。
那些贬低鲍勃•迪伦,说他不配得诺奖的人,其实首先要问问自己,你了解鲍勃•迪伦多少,你了解诗歌多少,你了解艺术多少,你对生命,你之外的生命了解多少???
当然,争论从形式看来是争论对错,是非,该不该,实际争论的目的不是这些,而是自我内心的挖掘与反省,是发现争论者被自我的无知被遮蔽的那部分,生命被人类的普遍错觉扭曲的那部分……在争论过程,获得明澈,在争论中获得自我升华……这是争论的价值所在。得不得诺奖,只是一个标的而已。
诺奖该不该给谁,既然赋予了诺奖的评委们,那么他们就说了算。他们真错了,自然会受到惩罚;他们对了,诺奖会越来越释放鼓舞与照亮人性的光芒,而不至于沦落为金钱的附属物。
最后,可以是诗歌的歌词,还有很多,比如这一首英国歌曲:
《Scarborough Fair》
(斯卡布罗集市)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你要去斯卡波罗集市吗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芜荽 鼠尾草 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给我捎个口信给一位居住在那里的人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她曾经是我的真爱的恋人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告诉他为我做一件细麻纱布衬衫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芜荽 鼠尾草 迷迭香和百里香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ss work
要做的天衣无缝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那么她就是我真爱的人
Tell her to find me on acre of land
请他为我找一亩地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芜荽 鼠尾草 迷迭香和百里香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在咸水和海岸之间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那么他就是我真爱的人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请她用皮做的镰刀收割庄稼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芜荽 鼠尾草 迷迭香和百里香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然后把它们收集在一束石楠丛中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那么她就是我真爱的人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你要去斯卡波罗集市吗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芜荽 鼠尾草 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给我捎个口信给一位居住在那里的人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她曾经是我的真爱的恋人

             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九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11:29 | 只看该作者
与文学无关的诺文学奖,不过是一个家伙发大财了 唐海林

10月13日,当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挂被美国歌手鲍勃•迪伦,从瑞典文学院幸运地摘走。那一刻,节操哗然碎了一地,屡败屡战的迪伦,这次没有成为笑柄,反而是那些陪跑的世界级“热门”作家、诗人们不幸沦为陪跑者。
     小奥第一时间发来贺电。对于美国来说,诺贝尔文学奖,毕竟可以给他们这个建国时间很短,没有什么文化底蕴的民族脸上贴金。
     关于鲍勃•迪伦获奖,至今世界各地仍然褒贬不一。首先,他颠覆了文学奖颁发给什么人的问题;其次,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作家、与诗人的概念;最后,他颠覆了读者、作家、诗人、与评委们,对设立诺贝尔文学奖初衷和评选结果尖锐对立的质疑。
     迪伦神奇中奖,挑战了文学评审的底线。虽然,瑞典文学院给他颁奖词是“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哗众取庞,单方面的解释,托词再美却难以服众。这位因传唱越战歌曲背景成名的歌手,既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评委们把这么重要的文学奖赏赐给一个歌手,可见随意性里“有权任性”的成份颇多。
     因为,此先例一开,为以后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摄影、美术、田径,甚至钢管舞、书法等行业,创造了诸多获奖机会。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学奖,诺奖,一旦它的权威性、公正性,评审标准均失去“初心”,就会成为一种竞赛玩家的游戏。
     诺贝尔先生在设立诺贝尔文学奖之初,一个核心是“文学的理想主义倾向”,两个基准点是“推动文学发展”和“促进优秀文学家为全世界接受”。很显然,如今文学奖已经偏离诺贝尔先生的初衷。
     如此,可以诘问,文学奖颁给文学人还是文艺人?
     任何一项大赛,都有竞赛规则。国内一些支持者把《诗经》里面“诗与歌”不分,牵强附会送给鲍勃•迪伦,认为诺奖给他没有什么不妥。问题在于,阅读与审美唯欧美标准为重的诺评委们,一边喋喋不休说关注世界各地,把文学奖当成块大蛋糕洒向全世界的时候;另外一边却爆出大冷门,急不可耐地把文学奖颁发给风牛马不相及的艺人。难免会给人一种,刻意讨好美国老大家典藏摇滚乐主流艺术之嫌。
     这种创新,除非奴性于欧美文学艺术的作家和读者。明眼人一看便知,诺贝尔文学奖兜售的文学观、价值观,才是真正获奖关键所在!
     文学奖掺杂政治因素,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节得从赛珍珠、高红波谈起。抛开被举国上下承认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住莫言大哥不说,不被中国接受的作家,诺奖反倒很眷顾。以老舍、林语堂被提名为例,左翼作家旗手、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面对神圣的诺贝尔文学奖,都感觉惶恐,认为自己不配,从而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神话诺贝尔文学奖,严重后果就是,我们将失去文化自信。
     快节奏的社会,文学成为小众的时代里,作家、诗人注定会备受冷落。回眸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家班,当代极少数大学生所以就读,多数是冲着有一半可以保送读研的名额。更有甚者,混迹其中所谓拿证的作家、诗人群里,多数是眼高手低、滥竽充数、语病连篇、思维混乱的码字砖家。在这种教育体制和文学环境中成长的“文学人”,有些连写一篇像样的报告都词不达意,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
     没有文学功底的文学人,没有文学修养的文学人,凭什么拯救自己?靠什么走向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西化倾向严重,中国特色、中国意境、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严重弱化。这种创作趋势,让现代中国文学有被欧美文学奴役架空的危险。其实,文学创作是自赎也是拯救。文学和其他文体一样,必须借助阅读才能传播。写自己,写内心,不代表他人就看不懂。但凡有所建树的文学家,不是屈从于读者、评委,而是通过自己殚心竭虑的艰苦创作,以文学的形势和世界对话与人产生共鸣。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文学一旦失去中国特色,徒有虚名的作家们,还有什么理由代表中国去角逐,参与竞争这场文学奥林匹克盛会?
     黑哨声早已响起,严峻的现实面前:一场国际文学赛事,是作品重要还是规则重要?是奖金与获奖重要,还是理想主义倾向重要?是文化自信重要,还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重要?
     从理想回归到现实,玩奖终归是评委的事,玩文学创作则是作家与诗人们的事情。笑看风云,获奖很重要,然写出好作品则更重要!
     所以,越是泥沙俱下的时候,人越要冷静。面对诱惑,面对干扰,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也不能免俗,跟着代表美国流行文化的摇滚歌手尽情摇摆时,理想主义的坚守才更显难能可贵。
     每一个名利的陷阱,都等着有人会跌进坑里。就像颁奖那一刻,荣誉的光环,让多少钟情文学创作的人心灰意冷?注定会有多少文学家从此无眠?
     即时摆正心态,转型快、身体素质好的,文学修为高的会多活些时日;执着、一根筋,转不过弯的,就会死得快……
     因为,对自我创作观的最佳褒奖,只为付出而努力,不为得奖而活着,这才是文学的真谛!
     这方面,我挺佩服迪伦。因为,当鲜花与掌声四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对获奖始终保持缄默。这种静默的力量,就像迪伦的成名作《答案在风中飘荡》里面产生的意境。那种粗野和空旷,与取悦读者有关,与文艺有关,但是却与当代文学无关!
     某一日,就算是天上掉下个诺贝尔文学奖跌到在菜市场,被贩鱼的逮住正着。听到这句话,在我的眼里,也不过是像是新闻里那些,闷声不响地买彩票大叔中奖这般——哎,又一个家伙发大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11:31 | 只看该作者
新意境主义对话诺奖评委——马悦然
近几年关于诺奖失去公平的声音甚是激烈。而今年竟然颁给了通俗艺术家,基本沦落为娼。
中国有好几个诗人一直在陪跑诺奖,因学界普遍认为世界诗歌艺术最活跃的是中国,而代表世界新水准的也是中国诗人,所以国人都很期待,但也屡屡失望。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诺奖评委对中国文化和艺术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如;“马悦然:如果辛弃疾活着 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辛弃疾作为中国古代豪放派诗人,其意境上的造诣非常一般,他其实更加注重的是“志”。只有用西方黑格尔美学体系的美学标准理解之,他才可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诗人。其实在我解释了意境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后,就提出过要对中国意境古诗进行重新评价和甄别。因为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是按西方现代主义变革之前的美学标准进行评估的。而我的研究结论是意境诗歌语言是直觉语言大系中的极致,根据其特性推定它是终极的。因此用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来定义和评价意境古诗,显然是不科学的。再如,马悦然先生是一位汉学家,师从高本汉老先生,其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属于我们民族文化中非理性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那一部分,也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批判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正确的那一部分。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古代文学,但是中国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本身就存在错误理解和认识。我在《本真语言》一文中就指出过。这样,马悦然先生存在理解和认识错误就很必然了。从而可以推定诺奖失去公平。当然 ,我以前曾看到过有人对马悦然先生在学术上有过的非议,但基本都是无稽之谈。但是这此不是马悦然先生一个人的失误,而是整个诺奖评委会的失误。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下原因;
1、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分类理解和思考时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谱系的,我把它分为三部分;人的那部分,鬼的那部分和神的那部分。并且在世界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这么划分。这样此论就有了普遍的意义。当普遍的意义出现后,往往就意味着普世价值的存在。通过学术论证后,就需要世界各国修订自己的文化史。并且现有的一切终极真理在人类生命的初,人的意识没被第二意识异化之前,也就是没有文化思想之前,都可以寻找到它的存在。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之根在那里。这是不是意味着世界大同是正确的?不对。这只不过是人类的共同的文化属性。而这个共同属性在地域文化、气候、风俗和历史沿革等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熏陶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气质有普世的价值(人面对事物那独特的感觉)。并且这个独特的文化气质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而这个独特是美的属性之一。这样全世界特别是近一百年因交通、信息交流突飞猛进所进行的文化交流出现了严重错误。我的学术观点是;1、学术理论的移植不会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DNA。2、共同属性的交流不会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DNA。3、个性文化的交流因个性鲜明而产生不同的美,丰富多彩了我们的世界。一个个性的存在就是为世界的一个美的贡献。在这里我不是否定西方的救赎中的善良的意识,而否定的是他们的学术上的错误。虽然他们在上个世纪后本期开始注重本土文化,但这是经验的而非学术的。或着说是奉承的更合适。因为英国的绅士从不相信野蛮民族的文化中会存在文明。
2、从语言学上来讲、我们人类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境,是画面。我们人类第一个婴儿寻找母亲乳房动作,就是我们人类的第一个肢体语言。而这一切都给表达者和接受者留下一个印象。因此,印象就是我们人类的第一个传统。我们的民族继承了下来,并后来产生了我们的象形文字和意境古诗。而西方忽略了情感传递,割裂了印象的这个传统,从而形成了他们的拼音文字。而符号意义上的语言是人对自己感觉到的有用知识进行总结和交流。这是理性语言的起始,也是语言失去原始本真的起始。更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割裂传统,从而致使西方的诗歌艺术至今没能到达。第二次大规模的断裂是中国自清末民初,世界上接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挥刀割裂了自己的传统。致使中华民族持续了近百年的文化混乱。我们再回到语言上来。也就是说西方的语言进化是从理性语言开始的,但是其情感传递没消失,在和理性语言一起进化,至近代开始分开研究,但形象语言的成就无纯粹意义上的审美判断。也就是说其形象语言虽然脱离了理性语言,但未完全脱离理性语言的进化轨迹和方向。这从他们的诗歌作品上可以看出,总是在追求说明白什么。而中国语言起始是从形象语言开始的,当然,中国人也有讲明白的需要,也需要知识传递。因此中国也是理性语言和形象语言一起进化。但是,理性语言和形象语言的性质是不同的,进化方向也不一致。而社会的需要主要注重的是知识进化。因此,在理性语言逐步进化的同时,形象语言在逐步退化,这就是中国意境古诗在唐宋之后出现断崖式消失的原因,因为那是古代汉语的理性语言部分基本进化成熟。今天纵观这一切,虽然西方语言学在进化,直觉语言也是西方人提出来的。也在接近形象语言中的极致。(诗歌中的现代派)但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审美判断。因此西方诗歌艺术没能到达。而中国意境古诗,起源于原始印象,并且是直觉语言子概念的集合。从它起始开始,就是纯粹意义上的审美判断。也就是说在两千多年前,意境诗歌创作成熟时。它就是人类诗歌艺术的巅峰。西方在经过两千多年的进化和追求,在绕了个两千多年的大弯后在慢慢接近。因此,诺奖的不公平是真实的。但这不仅仅是诺奖评委几个人的失误。而是整个西方和东方的学术错误。因为在我揭示出意境的真正奥秘前,东西方学界均不知意境为何物。
最后啦啦鲍勃迪伦吧,今年诺奖新贵。歌唱的真不错,也很入耳。但其诗歌作品是欧洲的文化殖民地——美洲大陆上的二鬼子所继承的现代主义革命之前的欧洲传统文化。而作为通俗音乐歌手,真不应该到艺术圈里来混啊  如当小流氓遇到大流氓时,你就只有挨揍的份了。
作为诺奖评委,东方诗歌艺术他们又看不懂,这种情况下照顾一下自己文化殖民地上的伪军在情理之中。

                                     樊相波
                                 183668800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11:3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歌手鲍勃·迪伦获2016诺贝尔文学奖












  央视快讯#【美国歌手鲍勃·迪伦获2016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会当地时间10月13日中午1点在瑞典学院宣布,201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鲍勃·迪伦,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

  鲍勃迪伦19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杜鲁斯,是一名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他的音乐类型包括摇滚、民谣、蓝调、乡村等多种形式,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响已超过50年。


  鲍勃迪伦的大多数著名作品都来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谣,也被广泛认为是当时美国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尽管他否认了这一点。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为了当时美国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1960年代中期迪伦开始从原先的抗议民谣风格转型,并在1965年发行单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也从此改变了流行音乐的传统分类。在一些摇滚音乐人的帮助下,迪伦60年代中期的一些作品登上了《告示牌》榜单冠军,但同时也受到了来自民权运动者的指责和批评。

  
  迪伦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国歌曲风格里的各种成分――从民谣、蓝调及乡村到福音音乐、摇滚乐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兰式、苏格兰式和爱尔兰式民谣,还有爵士乐和摇摆乐。迪伦通常的演奏乐器为吉他、键盘乐器和口琴。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迪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巡演”(Never Ending Tour)。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主要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作为一个音乐家,迪伦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也让他成为畅销音乐艺人之一。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
  
  1941年5月24日,鲍勃?迪伦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德卢斯,他的祖父母是犹太裔的移民,十九世纪末从立陶宛和乌克兰移民到美国。他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在收音机前听广播里的蓝调和乡村歌曲中度过;他在高中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乐队,大学时代渐渐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艺名。大学第一年没读完,他就从学校退学,但依然留在明尼阿波利斯的民谣圈内演出。

  在1961年的一次从明尼阿波利斯到芝加哥的途中,迪伦改变主意,前往纽约,去探望自己的音乐偶像、当时已患亨廷顿氏舞蹈症的伍迪?格思里,并在其面前演出。在一些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小俱乐部中的演出中,他逐渐脱颖而出,获得了以Robert Shelton为首的乐评人的好评,并为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传奇星探约翰?哈蒙德所注意,于当年10月与该公司签订了第一份唱片合约,为期五年,并于1962年推出了名为《鲍勃?迪伦》的处女专辑。这张专辑里,只有《Song To Woody》与《Talking New York》是迪伦自己的创作,其余都是他在格林威治村民谣圈子里向其他歌手学来的歌曲。

  他于1963年发行第二张专辑《自由驰骋的鲍勃?迪伦》(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专辑中十三首歌都是迪伦自己的创作,并因其受到伍迪?格思里而影响,以演唱抗议歌曲而出名,他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即《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在其后的反战和民权运动中被反复传唱,而很多人也是透过在电影《阿甘正传》中琼?贝兹对这首歌的翻唱而认识迪伦。

  迪伦许多早期的歌曲,都是因为别人的翻唱才广为人知,例如被人们称为民谣女皇的琼?贝兹与彼得、保罗和玛丽(Peter, Paul and Mary),不仅翻唱过迪伦的歌曲,更是迪伦的重要支持者和朋友。琼?贝兹与迪伦彼此相知相惜,遂产生一段秘密恋情,两人开始交往。


  自1963年起,琼?贝兹邀请迪伦与她一起巡回演出;1963年8月28日,两人曾于著名的“进军华盛顿”这场大规模的民权运动游行中,演唱《Only A Pawn In Their Game》与《Keep Your Eyes On The Prize》这两首歌曲。正是在这次大游行中,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他著名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讲。


  1965年11月22日,迪伦与萨拉?劳登(Sara Lownds)秘密结婚,并于次年产下一女。他们共生有四个孩子,其中最小的雅戈布?迪伦(Jakob Dylan)也从事了音乐事业,并成为“墙花乐队”(The Wallflower)主唱。1977年7月29日,迪伦与Sara Lownds正式离婚;在1985年,他与自己的伴唱歌手卡洛琳?邓尼斯结婚,并在此年生下一名女孩。这次婚姻一直持续到90年代早期。1988年他入选了摇滚名人堂。


  他曾经于1963年和1964年,两次在新港民谣音乐节(Newport Folk Festival)上演出。六零年代的民谣音乐界,对于摇滚乐的出现与盛行普遍感到不满,迪伦却在1965年7月25日,于当年的民谣音乐节中,第一次在舞台表演中使用电吉他,在观众的掌声和嘘声中,他仅仅演唱了三首“插了电(Plugged)”的歌曲,随即被愤怒的听众赶下台,这被认为是其从民谣转向摇滚乐的转折点。


  关于为什么迪伦要在1965年的表演中使用电吉他,从而让许多他原来的民谣听众认为他是一个叛徒,一直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是,这次表演也被认为是民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代表着即使是对迪伦这样的继承传统的音乐家来说,民谣再也无法再满足迪伦的需求了。


  1965年迪伦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摇滚专辑《重访六十一号公路》(Highway 61 Revisited),其中的一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迅速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二名、英国排行榜第四名,后来并被Rolling Stone杂志列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曲。在专辑出版之后,迪伦开始在美国国内巡演,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歌迷要求他放弃摇滚乐,改回到民谣的原声吉他中。


  1988年6月7日,迪伦在美国加州的 Concord 展开了一场名为Never Ending Tour的巡回,此后以每年一百场上下的次数,在全球各地演出。至2010年底,这场巡回已演出超过两千三百场。


  进入90年代,迪伦出版唱片的速度开始变得缓慢,其中在1992年的As I Been to You、和1993年的World Gone Wrong中,他重新拾起早期的民谣,翻唱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歌曲。1992年10月16日,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举办了一场纪念迪伦踏入歌坛三十年的演唱会,其中包括尼尔?杨(Neil Young)、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前披头士吉他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等人均到场表演。


  1995年,迪伦在MTV音乐台录制不插电演唱会;1997年初,由于突然心脏病发作,当年的欧洲巡回被迫取消,但他很快就康复出院。1997年9月30日,迪伦发行了由Daniel Lanois制作的Time out of Mind,距离他上一张原创专辑Oh Mercy有八年之久。2006年8月底,迪伦发行了他第四十八张专辑“Modern Times”,随即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一名。他的上一张冠军专辑,是三十年前的“Desi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6:55 | 只看该作者
鲍勃·迪伦凭什么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好青年米亚2016-10-13 21:11我要分享 2
[摘要]诺贝尔奖的“最受读者喜爱奖”今年属于村上与迪伦。在中国的语境里,可简称“最佳人气奖”。在英国立博博彩公司,押在迪伦身上的赌注,有六成五来自诺贝尔奖的故乡瑞典,真是值得玩味的小细节。

他确实写下了这个世纪最震撼人心、流传最广、安慰和鼓励最多人的诗篇。

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迪伦。


鲍勃·迪伦凭什么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 因为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这句伟大的评语出自艾伦·金斯堡。

鲍勃·迪伦凭什么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96年8月,戈登·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向媒体宣读的金斯堡的推荐信:“虽然他(迪伦)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

《歌词:1962-2001》、自传第一部《编年史》。

2 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迪伦出版过《歌词:1962-2001》、自传第一部《编年史》(国内译作《像一块滚石》)。他的书登上《纽约时报》年度榜、被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2007年,普利策奖颁发特殊贡献奖献给他——“迪伦不需要普利策,是普利策需要他”。

文学本无陈规,在20世纪被吟唱的民谣,难道不是让文学焕发新生命的一种伟大形式?

3 因为他充满自由气息、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这是1964年,萨特获诺贝尔奖时的颁奖辞。

21岁时,迪伦写下平生《答案在风中飘》,接连问出12个永恒之问:“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真正称作是一个人?炮弹要飞行多少次才能永远被禁止? 一座山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冲进海洋? 一个民族要生存多久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抬多少次头才能看清天空? 一个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从此,迪伦把民谣变为犀利的抗议诗和揭示现实的寓言诗,开启了新的诗篇时代。

4 他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这是1980年米沃什的获奖辞。

1963年5月,鲍勃·迪伦专辑《放任自流的迪伦》上市。3个月后,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几十万人的民权大游行,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撼动世界的《我有一个梦想》。迪伦和多位著名歌手在此生最浩大的场面一起大合唱了《随风而逝》,这首歌成了民权运动的国歌。

5 他著作中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这是1957年,加缪的诺贝尔奖获奖辞。

艾伦·金斯堡说,迪伦是最棒的诗人。“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憾动人心。”

迪伦写下《暴雨将至》时,古巴导弹危机迫在眉睫。尽管当时大规模反战运动尚未开始,迪伦却已写下20世纪后半页最响亮的反战歌曲。

6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这是1976年索尔•贝娄的获奖辞。

鲍勃·迪伦从不买政治家的账,哪怕总统说是他的脑残粉。奥巴马就曾公开表示,迪伦的歌在他iPod上播放率极高。猜猜迪伦如何回应?他说:“大多数总统就职时都有最好的意愿,最后却灰溜溜地下了台,例如约翰逊、尼克松、克林顿……以及杜鲁门,好比他们飞得离太阳太近,结果就被烧死了。”

鲍勃·迪伦凭什么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无节操吐槽的分界线————————

7 因为他不能与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契诃夫、卡夫卡、乔伊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普鲁斯特、里尔克、罗伯·格里耶、伍尔夫站在一起。

以上这些大作家,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漏网之鱼。是的,他们都死了。但米兰·昆德拉还活着啊。为什么他也没获奖?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产生,不过是瑞典学院18位院士开会投票决定。这18个人中不乏师生关系,一旦有空缺的席位,补入什么人也由老人们拍板决定。

8 因为他高尚纯洁的理想、因为他标新立异,因为他现在多少已经过气。

190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富有理想倾向”被解释为“高尚和纯洁的理想”,托尔斯泰因此躺枪,没被评奖委员会看中。因为18位瑞典人认为他,“他在不少作品中不仅否定宗教,而且否定国家,甚至否定所有权,而他自己却一贯享有这种权利,以及反对人民和个人有权自卫和防护。”从而盖棺定论——在这样的一位作家身上怎么能体现出纯洁的理想?!

到了1950至70年代,选择标准变成了“标新立异”,而到了80年代后,则更注重的是“不太为人在意但是优秀的作家”。诺贝尔奖多年来左右摇摆。

9 因为他比村上春树大八岁,我们只好先颁给他。

诺贝尔奖的“最受读者喜爱奖”今年属于村上与迪伦。在中国的语境里,可简称“最佳人气奖”。在英国立博博彩公司,押在迪伦身上的赌注,有六成五来自诺贝尔奖的故乡瑞典,真是值得玩味的小细节。

鲍勃·迪伦凭什么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6:55 | 只看该作者
No one is free, even the birds are chained to the sky.
没人是完全自由的,即使是鸟儿,也有天空的约束。
——鲍勃·迪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6:56 | 只看该作者
鲍勃·迪伦都说过什么名言
小伟穷比a蜖l愀 | 浏览 1528 次
推荐于2016-12-01 20:53:49
#荒漠探险-答题闯关 好礼连连#
最佳答案
1.“所有伟大的表演家都拥有一双饱含深意的明眸。就是从那里,我看到了你看不懂的东西。我就想成为这样的演奏者。” -- “All the great performers had something in their eyes. It was that 'I know something that you don't know.' And I wanted to be that kind of performer.”
  2.“60年代的故事,就像飞碟登陆一样。每个人都听说过,但很少有人亲眼见过。”--"The 60s was like a UFO landing. A lot of people heard about it, but very few actually saw it."
  3.“英雄是懂得责任与自由同在的人。”--"I think of a hero as someone who understands the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that comes with his freedom."
  4.“我能做的一切就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谁。”--”All i can do is be myself, whoever that is"
  5.“这世间所谓的真相都在累积一个巨大的谎言。”--"All the truth in the world add up to one big lie"
  6.“实际上,你要抑制自己的野心,这样你才能成为你应该成为的人。”--“Basically you have to suppress your own ambitions in order to be who you need to be.”
  7.“被关注是一个负担。耶稣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被关注了,所以我经常失踪。”--“Being noticed can be a burden. Jesus got himself crucified because he got himself noticed. So I disappear a lot.”
  8.“大学就像养老院,而且事实上,更多人死在了大学里。”--“Colleges are like old-age homes, 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more people die in colleges. “
  9.“民主没有统治世界,你最好把它藏在脑袋里。这个世界被暴力主宰,但我觉得你最好别多这个嘴。”--“Democracy don't rule the world, You'd better get that in your head; This world is ruled by violence, But I guess that's better left unsaid."
  10.“不管你有多少钱,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还幸存的,一种是已迷失的。”--“Don't matter how much money you got, there's only two kinds of people: there's saved people and there's lost people. “
  11.“他不是在忙着出生,而是在忙着去死。”--"He not busy being born is busy dying."
  12.“我接受混沌的世界,但我不晓得它是否接受我。”--"I accept chaos, I'm not sure whether it accepts me."
  13.“我觉得自己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个音乐家。我活着像个诗人,死后也还是个诗人。”--"I consider myself a poet first and a musician second. I live like a poet and I'll die like a poet."
  14.“我不定义任何东西,不管是美,还是爱国。每件事在我眼里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什么优先规则使之应该成为什么。”--"I define nothing. Not beauty, not patriotism. I take each thing as it is, without prior rules about what it should be."
  15.“我不觉得人类的大脑足以理解过去和未来,这二者不过就是幻象而已,驱使你去相信一切有所改变。”--“I don't think the human mind can comprehend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They are both just illusions that can manipulate you into thinking theres some kind of change.”
  16.“我觉得诗人是不会称自己为诗人的人。”--”I think a poet is anybody who wouldn't call himself a poet. “
  17.“我从不写政治歌曲,歌曲拯救不了世界,我已经看透了一切。”--”I've never written a political song. Songs can't save the world. I've gone through all that.”
  18.“如果我不是鲍勃·迪伦,我可能会认为这个名字有许多种答案。”--"If I wasn't Bob Dylan, I'd probably think that Bob Dylan has a lot of answers myself."
  19.“就因为你喜欢我的东西,不代表我就欠你什么东西。”--”Just because you like my stuff doesn't mean I owe you anything.”
  20.“没有人是自由的,甚至连鸟儿都被天空束缚。”--”No one is free, even the birds are chained to the sk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1 20:0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