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漠我看见雪落下来》) w0 @ S* o& Q8 G, u2 U
4 b$ Z4 q: F1 i) ~
诗/新疆雨浓3 ~7 ]: D# [/ M$ v9 v
2 E+ O2 F. h- B+ U$ w6 Z6 T y- [我看见雪落下来
6 E' d0 m$ c( K6 z很快也很大. f x5 J6 W' G; O y
先是白了山顶% K, ]4 e5 I$ B& l
之后
5 |3 z) v6 k9 i+ Z; P0 v胡杨林树梢
* c9 F. E x8 g* g沙脊、找油人的帽子6 C- @! w+ n) I' W+ E
脸和红色信号服- o' z) I5 q/ o; j
脚下的黄沙) }) l, E6 h* O5 V
还没有白
, ^: z+ |. z, I. h; p
7 m/ L; Y/ o: @: g8 U* T 推荐人: 林荣
, D' j) B/ K' |! S推荐语:) c. J7 L3 b% ~+ `7 M, L6 W
) C: b: [+ r6 v) p- F$ U
读这首诗,首先注意到了诗的题目。诗题是整首诗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了有效诗写信息,尤其“在大漠”三个字,是很重要的阅读信息来源。
/ ? ], k+ ^' N) Z0 H' w2 D
1 T1 v" E) Z4 ?% o 诗人先是写到远处的山顶,然后是较为近处的胡杨林,接下来写到更近处沙脊、找油人的帽子、脸和红色信号服,最后诗人的目光落在脚下。为什么脚下的黄沙还没有白,因为找油人还在雪中行,雪还没有足够的厚,脚步落下来时,黄沙被踩起,读到这里,似乎看到了大漠找油人不停走动的身影。远景和近景的交换与融合,让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动态感、层次感、画面感。人与自然的融合呈现出一种难言的旷达之美,更重要的是诗人用简短的诗行突出了劳动者的辛劳。) z( E% h7 N: _6 Y8 @ `
) T ^2 I; U! x* D$ D 很显然,这首诗不是来源于诗人的凭空想象,而是对于现实场景的诗意表达。$ J& ~8 N, L1 h$ t* {/ Z
整首诗语言简洁,语境干净,语气舒缓而淡定,正如禅家所言: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