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坛万象] 昨日的大诗人,今天的强奸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明韵 :百年安徽诗歌回眸 :《中国新诗百年大系·安徽卷》序


     一

  学术界关于中国第一首白话新诗的起源时间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甚至对胡适是否为白话诗第一人也有质疑。胡适在其《〈尝试集〉自序》中已明确说了:“我的《尝试集》起于民国五年七月,到了民国六年九月我在北京时,已成为一小册子了。这一年中,白话诗的实验室里只有我一个人。”从胡适这段话可以厘清对白话诗从何时开始、何人开端的一些争议和争论。

  说起胡适和新文化运动,绕不开陈独秀。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白话诗八首》均最早于1917年发表于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胡适与陈独秀同为安徽人,由于陈独秀与胡适等人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的催生,民国政府教育部先后于1920年1月和4月通令全国,从该年起小学“国文科”一律改为“国语科”,教学白话文、“国音”和“注音字母”。

  基于以上,说安徽是中国第一首白话诗的源头也不为冒失和过错。在新诗进入百年之际,我们编选《中国新诗百年大系·安徽卷》也就显得必要和紧迫了。就地理位置而言,安徽地跨黄河(已改道)、长江、淮河南北,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组成。不同的水系(黄河、淮河、长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碰撞和交融;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不同的民俗和文化特征,因此,安徽没有形成如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而趋于统一的地域文化特性。有学者认为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笔者认为这种归类和划分也不够严谨,淮河文化不为安徽独有,“皖江”只是一个被命名的新词,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不足以代表整体的安徽文化。安徽文化应该是中华文化的大融合大集中大体现,这才是安徽文化的优势所在。


  




    二

  安徽地处东南西北中的中心位置,集中华文明优秀精髓于一体,千百年来,人才辈出,文化视野、文化胸襟和文化兼容性让安徽文化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素养,担当性、悲悯性和先锋性表现为安徽诗人的主要特征。先锋性几乎是安徽主要诗人的主要文化表现特征,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对旧文化的颠覆运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和《尝试集》不仅动摇了汉民族的语法体系、语言组织层面,还深刻动摇了由旧文化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的樊笼。今天我们指摘胡适的白话诗有着幼稚状态、洋味和古味相杂,实为一种苛刻的要求,任何语言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一个成熟的语法规范体系。我们将目光放回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来考量,“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确实是一个“破”的语言和思想解放过程,新文化运动有着其必然兴起的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等历史背景。从新诗的角度研判,“破”更是一个“立”的开始。新诗社1920年1月出版的《新诗集》第一编在《吾们为什么要印新诗集》一文中说道:“第一,自从胡适之先生提倡‘新诗’以来,一天发达一天;现在几乎通行全国了!”胡适能在砸烂旧的枷锁的同时,建立起新诗,并把新诗强有力地推广开来,这是我们谈论新诗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提及他的原因。

  在胡适推行新诗的阶段,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至中国。胡适只完成现代汉语的雏形及白话诗的草创,相比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西方在当时是各种思潮并存,特别在语言研究、诗歌形式、诗歌理论已经远远把白话诗抛在后面,如:索绪尔的划时代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1916年出版,他将语言视为一个符号系统;1917年之前的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自身有特定规律、结构和手段。尽管白话诗之后有象征主义诗歌(李金发)、现实主义诗歌(田间)等模仿西方的诗歌流派,西方的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结构主义与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影响到中国诗人。在白话诗发轫之际,一批安徽诗人也相继投入新诗写作,并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如“小诗派殿军”宗白华、“普罗诗人”蒋光慈、“新月派”朱湘、“湖畔派”汪静之等。宗白华于1923年出版了诗集《流云的小诗》(正风出版社),蒋光慈于1925年1月出版了诗集《新梦》(上海书店),朱湘于1925年出版了诗集《夏天》(商务印书馆),汪静之于1927年9月出版了诗集《寂寞的国》(开明书店),田间于1938年7月出版了诗集《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生活书店)……从白话诗开始到1949年,安徽诗人已经是新诗写作的主要力量,这也是继胡适之后,安徽诗歌地位在宗白华、蒋光慈、朱湘、汪静之等诗人身上得以体现和延伸。

  安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兼容性也深刻地影响到非皖籍的诗人。我们编选本卷选本有一个宗旨,就是长期生活、工作在安徽,对安徽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的部分非皖籍的诗人作品一定要体现出来。地域的划分自然有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长期积淀因素,而长期生活、工作在安徽的诗人也带来了其自身的文化优势和文化背景,这种融入、交流对安徽诗歌的健康发展起着文化观念上的补充作用。在安徽诗歌史上,1949~1979年,公刘和严阵代表了安徽在那个特殊阶段的诗歌实力和影响力。公刘为江西南昌人,1939年开始写诗,1954年3月出版了诗集《边地短歌》(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公刘1957年被打成“右派”,直到1977年重新归来,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作。公刘长期在安徽工作,曾任安徽文学院院长,积极引导和参与安徽的文化建设,扶持大批安徽青年诗人。严阵是山东莱阳人,1949年到安徽从事文学编辑和写作工作,1954年他在《人民文学》发表了《老张的手》而一举成名,1955年12月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淮河上的姑娘》(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11月安徽省文联创办了《诗歌报》,严阵任主编,高举“青年性”“探索性”“公正性”旗帜,一举使安徽成为新时期汉语诗歌的策源地。《诗歌报》同《新青年》一样,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承载着改良汉语言、宣传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对汉语诗歌的发展起着旗帜和导向作用。

    三

  1979年后,安徽诗歌发展走向复苏阶段。 1979年《安徽文学》10月号以专辑的形式发表了30位青年诗人的作品,这种大版面、专辑形式的尝试给文学界带来冲击和震撼,得益于良好的诗歌土壤,安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年轻诗人。 1980年,《诗刊》举办的第一届“青春”诗会,梁小斌和陈所巨入选。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梁小斌为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是安徽诗人从“文革”僵化语境下突围而出的先行者,他的诗歌有了诘问、反讽意识。朦胧诗一出现就受到诟病和攻击,当时谢冕先生在《历史将证明价值》一文中指出:“诗歌艺术的发展,伴随那业已产生的变异,以新的探寻来扩展、补充,乃至取代原有的艺术积累也是不可避免的。”从白话诗到朦胧诗,安徽诗人均为汉语诗歌进程的推动者,更是革新者。梁小斌和陈所巨的出现,改变了安徽诗歌的呈现格局和彰显方式,“假大空”的政治抒情诗歌、枯燥无味的二元非白即黑的诗歌思维模式得以瓦解。顶住当时“精神污染”和“自由化”的双重压力,《诗歌报》把版面留给有先锋意识的青年诗人,并在1986年联合《深圳青年报》推出了“中国现代诗群大展”,在诗歌界被誉为“两报一展”,这种先锋性和前卫意识具有强烈的颠覆性,就如同胡适的白话诗一样,当时给整个文学艺术界带来冲击、震荡和惊喜。

  胡适、公刘和梁小斌是三个不同时期的诗人,每个时期安徽都涌现出优秀的诗人,这三个时期相对来说诗歌的发展受到非诗的因素干扰过多,属于扁平化发展期,诗歌的语言、形式、内容起伏不大,发展轨迹为横向的、线性的,直至海子的卧轨自杀为节点,安徽诗歌重新走向真正现代诗歌意义上的总结和再出发。我们所说的汉语诗歌实际上是一直处在“变化”中的诗歌,《诗经》以降,从晋的南渡到唐开元,汉语诗歌已受到佛教文化的侵蚀,此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和西方等文明和汉文明一直处在多层面的交锋与融合状态,自然,汉语诗歌一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变则通达,新时期30年,安徽诗歌一直处在巨变之中,各种思潮、各种理念和各种文化概念在新一代诗人身上发生激烈的碰撞,安徽诗人进入了一个多向度的写作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新时期30年可以说是安徽诗人的黄金时代。

  安徽作为新诗的源头和现代汉语诗歌的策源地,有着先天性的诗歌土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梁小斌、陈所巨之后,沈天鸿、钱叶用、简宁、祝凤鸣、杨子、洪放、俞凌、蓝角、陈先发、余怒、韩新东、王明韵、方文竹等安徽青年诗人以独特的文本活跃于现代诗坛。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批安徽诗人离开诗歌并没有导致安徽诗歌发展的停滞,相反安徽诗歌进入井喷式爆发阶段,除沈天鸿、祝凤鸣、余怒、陈先发、蓝角等诗人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外,杨键、叶匡政、樊子、罗亮、汪抒、老巢、许敏、莫幼群等诗人受到诗坛的关注。这些诗人的作品在厚度、广度和高度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态势。进入2000年后,安徽诗歌版图发生深刻的变化,陈先发、余怒和杨键等诗人已经是当代诗歌不可忽视的文本力量,而安徽70后诗人的崛起更显示安徽诗歌力量的后继性,魏克、阿翔、何冰凌、黑光、潘漠子、宋烈毅、张建新、徐春芳、张尔、梁震、杜绿绿等代表着安徽青年诗人在现代诗歌写作上的深入探索与创新。安徽80后诗人的崛起是网络时代的印证,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性和互动性催生了新生代诗人的快速成长,安徽涌现出新生诗人潮,以李成恩、陈巨飞和夏午为代表的新生代诗人与梁小斌、沈天鸿等50后诗人,陈先发、余怒、杨健、樊子等60后诗人,魏克、阿翔、张建新等70后诗人实现了时空并存、创作互动的局面。笔者主编的《诗歌月刊》(原《诗歌报》)秉承了《诗歌报》的办刊理念,在头条、先锋时刻、现代诗经、女性专号、诗版图和民刊专号等栏目一直致力于推介安徽优秀诗人和青年诗人,《诗歌月刊》“安徽当代诗歌大展特大号”、安徽省诗歌学会和《诗歌月刊》联合举办的安徽诗歌奖以及安徽的民间诗歌社团等不同诗歌平台给安徽新时期诗歌写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新诗的萌芽之始,新诗已有百年历程,诞生、萌芽、发展、成长、壮大,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从胡适开端至今,众多皖籍诗人,以血为墨,在心言志,发言为声,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青春与活力;以其卓越的优秀诗歌,引领了汉语诗歌的发展进程,维护了汉语诗歌的价值与尊严。《中国新诗百年大系·安徽卷》编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新诗百年的历史性总结和梳理,客观、立体、公正地展现安徽诗人近百年的诗歌成就,突出安徽在新诗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让读者通过安徽诗人的文本了解中国新诗百年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轨迹。

  由于编选时间跨度大,本卷难免有遗珠之憾,唯期在工作中加以改进,以俟未来。在此,笔者谨代表编委会对安徽诗人给予编选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王明韵,诗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歌月刊》杂志社主编。出版个人作品集18部,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日、韩等文字。


  作者:王明韵   2016年11月10日  安徽商报
收藏收藏
分享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0 | 只看该作者
对话王明韵:诗歌指向世道人心

  
                                王明韵

据中国诗歌学会公众号2016-03-01消息  王明韵,安徽淮北濉溪县人,文学创作一级,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月刊》杂志社主编。出版诗集《身体的14行》 《原罪》 《不死之书》等10部。出版散文随笔集《为生命流泪》 《散步的鱼》 《羡慕猪》等5部。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俄、韩、日等文字。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什么样的诗可称为好诗?当代诗歌从古老的诗歌传统中可以汲取什么养分?手机阅读是否会赋予诗歌更持久的生命力?《诗歌月刊》一直致力于推动当代新诗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该杂志现任主编王明韵。

《诗歌月刊》的前身是《诗歌报》。《诗歌报》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首任主编严阵,后由蒋维扬、乔延凤先后担任主编,其“大诗歌”的概念,“先锋性、青年性、探索性”的办刊宗旨,赢得了众多诗人的喜爱。1985年9月21日至1987年3月6日,《诗歌报》4次推出“崛起的诗群”,介绍了一大批青年诗人。1986年10月21日,《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中国诗坛1986年诗群体大观”,在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

问:

作为主编,你认为《诗歌月刊》的办刊精神是什么?希望她在当代新诗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

一方面,坚持多元、包容、探索、自由的办刊精神,不管什么样的风格流派,惟好诗是举;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办刊,刊物的编辑,除我在编外,其余都是从社会上聘用的有影响力的诗人做兼职编辑,以求视野开阔,能够多层次、全方位、最大限度地及时发现好诗和优秀诗人,把优秀的诗歌呈现给读者和社会。

多年来,《诗歌月刊》坚持和坚守的是向真向善向美的审美价值和诗歌趣味,并以此与假恶丑相对立;我们倡导做有情怀、有担当、有使命的诗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关注脚下的土地;我们呼唤有血泪、有歌哭言笑,有筋骨、有温度,能温暖世道人心的诗歌。

《诗歌月刊》作为中国诗人的精神高地,一直致力于引领和推动现代诗歌的进程与发展。一是鼓励探索、创新,不断发现和培养诗歌新人。二是开辟“隧道”专栏,为老一辈诗人如牛汉、李瑛、郑敏等做专题访谈,累积珍贵的诗歌史料,为中国诗歌做好保护性抢救性工作。三是以刊物为平台,经常开展中外诗歌交流活动,让不同风格流派在互动、碰撞中迸发岀奇思妙想和灵感火花。

问:

中国自古就有“美教化”“厚人伦”的“诗教”传统,新诗发展近百年来,它对中国社会及其发展影响及价值何在?

答:

诗歌一直对世道人心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用诗人的话说,它可以让石头柔软、流泪,它无坚不摧,又刚柔相济。因此,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化,是一直存在且影响巨大的,它的价值就在于告诉我们,诗人仅仅写诗是不够的,还要有使命和担当;在面对自然、历史、社会、人生时,既要眼里有泪水,又要脸上有阳光,心中有敬畏。

问:

对于新诗创作你怎么看?当前的新诗创作是否还缺乏脍炙人口的诗篇?

答:

我对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持乐观态度,新诗发展还不到一百年,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曲曲折折,美丽且混乱,繁荣又喧嚣,既有自我的革新革命,又有对外来诗歌的吸纳与消化,总体而言,是一种积极前行的态势。所谓“冷落”,可能与上世纪80年代的过热有关,其实是诗歌回归常态后人们的一种心理落差。新诗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轻敲键盘的随意性,哗众取宠的艺术行为,自以为是的过度自恋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更需要诗人的自律和努力,早在10多年前,我就曾提岀过“有难度写作”,我想告诉一切有志于诗歌的朋友,写诗、把诗写好,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问:

问:在你看来,什么样的诗可称好诗?如何去平衡知识分子和大众对“好诗”的不同口味?

答:一首诗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时候看似是突发奇想,其实这与日常的积累、积淀有关,诗可以兴,可以怨,可以歌哭言笑,在心为志,发言为声,悲天悯人,直抵内心,都是诗的品质。好诗,没有标准答案,但当你读到,一定会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悸动,它也许只有一句、几个字,就像萤火虫的光芒,来自生命与生活深处的光芒,能够给予读者畅想和力量。关于不同口味的平衡,似乎很难。诗人不能刻意为迎合某个群体的口味而写作,同时,不同的群体,他们有时候也许会同时喜欢同一种类型或同一首诗。因此,诗人的使命是,把诗写好,好诗共赏之,李白、杜甫如此,诺贝尔获奖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也是如此。

问:

近些年,“草根诗人”频频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他们有否可能继“朦胧诗人”“先锋诗人”之后,以群像的姿态出现在诗歌史上?

答:

我认为,诗歌并没有远离生活的中心,而是无时无刻都置身其中,它所展示的有时是生活的大场景,在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中,诗人没有缺席,一些诗人第一时间去做了志愿者,更多的诗人以泪为墨,抒发着悲伤与大爱;有时抒发的是一己的、个人的小场景,但作为生命的个体,这种“小场景”又往往能以小见大,一滴水见大海;我不太赞成诗人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诗歌面前人人平等。至于热议或关注,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回到诗歌本身,有时人为的或刻意的热捧、热议,反而会伤害到诗歌和诗人。

如果真有所谓“草根诗人”的话,郑小琼应该是这个群体的代表诗人,她作品的数量与质量,都足够了。但是,这个“群体”并没有像“朦胧诗人”“先锋诗人”那样以“群像”的形式出现。我想说的是,作为个体,她们已经很优秀,作为群体,尤其是“群像”,还难以支撑。至于对诗歌史和中国新诗的发展,“草根诗人”说,与众多名头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

问:

去年以来,随着诗歌公众号的兴起,有人认为手机阅读成为当代诗歌发展的新契机,您如何看待新媒体对诗歌的影响?手机阅读是否有持久的生命力?

答:

公众号、手机阅读、新媒体,这些关键词,让诗歌创作更具活力和新鲜感,我们必须感谢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刊物、我自己的诗歌、诗论,也通过微信、微博得以迅速展示和传播,诗人朋友的作品也是,这是一个广阔的共享共赢的平台,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使之为我所用;毫无疑问,它的生命力是巨大的、持久的,诗人,作为敏感、敏锐的文学创作群体,一定要在坚持潜心创作的同时,与时俱进,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问:

诗坛对于民办诗歌刊物和网络诗歌有种种看法,它们是否对诗歌官办刊物及纸质诗刊造成冲击?又会带来哪些启示?

答:

民办诗歌刊物和网络诗歌的兴起,是社会发展和诗歌进步的必然产物,我主编《诗歌月刊》以来,每年的4月份都会编辑一期“民间社团诗歌专号”,每两期推出一次“网络诗歌”专栏,所选作品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有影响力的民办诗歌刊物和诗歌网站,这是所谓“官办”与“民办”、纸质媒体与网络的互相融合,它们是互补关系,而不是彼此消解与对立。当然,它们对纸质诗刊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恰恰是一种机遇。诗歌刊物必须下大力气避免民办刊物的“小圈子”和网络诗歌的鱼龙混杂现象,不断提高选稿用稿质量,以质取胜,让其具有闪光点和聚焦点。

问:

评论与创作密不可分,诗歌评论的现状如何?

答:

我对当下诗歌评论并不十分看好,一味逢迎、说好话的媚俗作品太多,一些作品研讨会上,几乎听不到不同的、批评的声音,这种状况令人担忧。真正的文艺批评,应当心直口快,掷地有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以文本为依托,以理服人,以据示人。优秀的诗人、诗歌,总是有自身的诗歌理论做支撑,而作为“旁观者”的评论家的介入,则更能发现被诗人自身忽略的问题,这对诗人、诗歌的成长不可或缺。《诗歌月刊》一直以培养青年诗人为己任,80后、90后、00后诗人期期有推出,并约请评论家针对他们诗歌创作中的利弊撰写评论文章,为青年诗人和评论家的成长创造宽松、健康的环境。

如同我对当下的诗歌现状充满信心一样,我对中国未来的诗歌充满期待。我想,只要我们根植沃土,根植人民,心怀敬畏,善于发现,深刻体悟,就一定能创作岀与时代、与人民共鸣共振的诗歌作品。

♨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7日 24 版),文章原标题:诗歌指向世道人心(文学期刊掌门人·对话中国文学期刊掌门人⑤) ,作者:张健  宋静思

王明韵最新诗作三首

百蕊草之十四行

我存在,我存活

只此一生,只此一个

被你们爱,如同手足、心脏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三秋虽短,但冬天漫长

春夏之交,闪电岀没

一场雨水是我的眼泪

我生病,住院,濒临死亡

我耳鸣,绝望,不堪忍受

你释放蜜蜂、花朵

让各种爱飞过来

各种爱,千叶百蕊

包容我,我住在叶片下

我住在村庄里

2016·2.27

走游草之十四行

走游于世界

寻找看不见的事物

真相就那里,我们看不见

在岩崖上写诗,每一行

都时刻准备着舍身而下

苦、涩,但温暖。以根入药

这样的愛,撬动嘴唇

引领水鸟在天空唱鸣

你从高处归来

我从苦海游向岸边

在一纸处方上避难

更多的鱼出行了

更多的渔船出海打鱼

走游路上,走南向北,漂泊东西

2016·2.27

苦草之十四行

清晨,我在镜子里

看自己的脸,象行字,杂草丛生

我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打量自己

镜子反光,我微笑

苦草不苦

它甜蜜,染绿我的梦

我吞咽石头、刺槐

让人生丰满,只此一生

爱过、路过,我远走千里

苦草,有什么悲苦

请说出来。河岸、漫咖啡

匍匐的诗歌,但不下跪

我们生长于沟溪

止痛于命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1 | 只看该作者



《安徽诗歌频道》诗人档案08号:王明韵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CD%F5%C3%F7%D4%C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1 | 只看该作者
王明韵《我的妥协之旅》签售会在安徽图书城举行


  本网讯 著名诗人、《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的长篇随笔《我的妥协之旅》签售会,7月19日上午在合肥安徽图书城举行。安徽省诗歌学会会长吕振绳,安徽省文联书记处书记王艳,诗人、作家赵焰、刘小兵、赵昂、莫幼群、许敏、许泽夫、黄从慎、黄玲君、韩庆成等,以及200多位读者参加了签售会。签售会现场气氛热烈,一个多小时签售《我的妥协之旅》380多册。
  《我的妥协之旅》由长江文艺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该书分为:我的耳鸣史、全日制痛苦,崩溃的边缘、生死离别时、有白鸟飞临、对邪恶说不、救灾救自己、向善而悟生、出发德令哈、比远方更远等10个章节。本网主编徐敬亚在《一部诗人的自救史》的序中写道:这书,非等闲文字,非闲适文字。它是一部病书,一部充满了疼痛的书,一部肉体挣扎抵抗之书,更是一部灵魂的妥协与服膺之书,一部生命与精神的自救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诗歌流派网 :#以诗为证#018【王明韵《学校》/2008】……祖国啊!即使没有钱/也把学校建好一点吧/劫后余生的孩子/还要继续上学/建一所只会摇晃不会倒塌的校舍吧/当地震来临/留出10秒钟的时间/让孩子们逃命 @王明韵 @徐敬亚 @韩庆成 @POET南鸥-----长篇小说醉里红

(2月4日 20:28)

以下为部分转发和评论:

王明韵:留岀10秒的时间 /让孩子逃命。当时在现场,见父母怀抱孩子笑容灿烂的遗像,我想,10秒,他们就能活着呵⋯⋯

韩庆成:在写汶川地震的诗歌中,这一首给我印象最深刻。它朴实,它说真话,它说了别人不敢说、政府不爱听的话。在它面前,那些歌功颂德的地震诗是多么的可怜。

POET南鸥-----长篇小说醉里红:存在的真相,是一个时代最大的诗性!

周瑟瑟:历史记住2008年明韵兄的诗。孩子们的亡灵回来吧。

安徽阿翔:转发微博

张无为老师:大地迅速自我缝合,民众被撕裂的伤口依旧漫延。

犀神:让学校不要再成为伤疤

合肥卡夫卡独立书店:留出10秒钟的时间,让孩子们逃命!

远洋作品:

Howeverland:

顺其自然lanse:

和光2007:不错

盖篮头:转发微博

敲着破铜闯荡江湖:转发微博

在江湖承业:转发微博

刘雪鸿:转发微博

18岁的俊才Lilian:转发微博

勤奋的竹本佑太:转发微博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孩子, 学校, 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3 | 只看该作者
本网讯  《诗歌月刊》主编、中国诗歌流派网学术委员王明韵,《诗歌月刊》主编助理、书法家杨洁今天下午光临卡夫卡独立书店指导工作。
为祝贺书店试营业,王明韵赋诗《登高》:“君临卡夫卡,登高天外天;烹文煮字时,胸中诗万卷。”由杨洁用草书书写后赠送给卡夫卡书店。
王明韵希望卡夫卡独立书店开阔视野,多与诗人、作家、艺术家交流,适时开展高层次的文艺活动,《诗歌月刊》将对这些活动给予支持!
王明韵还对中国诗歌流派网负责编辑的《诗歌月刊》“E网诗选”栏目给予充分肯定,决定从2013年起,增加“E网诗选”栏目篇幅,由今年的2个页码增加到4个页码,由中国诗歌流派网和卡夫卡独立书店共同编辑。
中国诗歌流派网执行主编韩庆成、副主编许多余对王明韵赋诗和杨洁的书法表示感谢,并将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把“E网诗选”栏目办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3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度中国儿童少年慈善奖颁奖仪式,日前在北京首都体育馆隆重举行,著名诗人、《诗歌月刊》杂志主编、中国诗歌流派网学术委员王明韵荣获“中国儿童少年慈善奖•突出贡献奖”,这也是他第二次荣获该奖项。长期以来,王明韵一直致力于儿童少年慈善事业,先后多次赴汶川地震灾区寻找失学儿童,在青海玉树、安徽大别山等地区援助希望工程,以微博和刊物为平台,和众多爱心人士一起,向贫困地区儿童援手相助,奉献爱心,践行着一位诗人向善向美的诺言。颁奖晚会由中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湖南卫视联合举办,那英、宋祖英、成龙、周笔畅、刘洋等名人名流纷纷登台助捐。   (微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3 | 只看该作者
本网讯:4月22日上午10点,著名诗人、《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的最新作品《最美的诗歌》在合肥安徽图书城举行了签售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最美的诗歌》是王明韵的一部诗歌评论集,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美的角度,系统鉴赏了上自《诗经》、下自“九叶派”的共50首历代诗歌作品,图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著名作家、《安徽商报》副总编辑赵焰在本书的《序》中所说:“一个人的审美,是与道德和智慧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的缺失,实际上也是道德和智慧的缺失。一个对美缺乏判断力的人,很容易在人生中缺乏动力和方向,也很容易被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极端主义、工业主义所奴役,成为过度现代化的牺牲品。”这个评价,极好地总结了此书的现实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王明韵被刑拘(十四行)

涉嫌强奸一位女士
于是被刑拘
著名诗人作家王明韵
强奸是第一次吗
现在我考虑这个问题

按说投怀送抱者
应该不计其数
王明韵有权有钱
官位和地位再加主编
小弟天天吃鲍鱼容易

只是这次很意外
大概趋之若鹜者众多
王明韵感觉腻歪了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CD%F5%C3%F7%D4%C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2 10: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