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雾都”到“霾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5 1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中国大地上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

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过,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

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 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 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 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 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 样,它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阅读答案__从“雾都”到“霾都”阅读答案__从“雾都”到“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 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0米,有的地方能见度几乎为零,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

然而一些关于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霾”,新兴的中国“雾都”实际上都是“霾都”!特别是1975年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在大部分地区,这种霾日的变化更多受到了人为排放的影响,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如今在我国的有些城市,这种污染的最大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

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1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6-27 16:48 | 只看该作者
警钟敲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22:03 | 只看该作者
花梨 发表于 2018-6-27 16:48
警钟敲响!!!

呵呵,你怎么找到的这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6-28 09:10 | 只看该作者
南北 发表于 2018-6-27 22:03
呵呵,你怎么找到的这里啊?

有心指引,终会相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 19:3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