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1969 于 2012-8-20 11:01 编辑 9 a) U7 K8 t# o) J! w/ r
6 t$ N( z" ~) I
(第二部分)) C2 R+ j* J7 A2 V/ ]/ _- u
) Z1 ^" s* t9 V作品007#:金陵一片云《山里人》; X- R1 i" X0 x
2 `' q) {8 l+ ]3 n
山里人,其实
" T& Y* O% E9 ]不懂韵致,只知道生活
$ ~, n8 l& t( h+ x0 u( T
, O6 t4 R* {4 E5 G7 n! D+ c" C* W/ d开门,山连绵
3 `3 X3 v+ `9 [' h出门,百木香
& i2 R8 P7 B8 c5 S晨雾中,邀上清风作伴
3 A! A9 }2 d# e0 m唱几曲小调,画一路涟漪' ~! T% j- t6 `, U
收获起跳跃的希望
) @# g, w M6 O* W7 m5 l) S- }6 P
. m, ?0 J% F+ `7 t( s山里人,其实
2 M( S. V. A7 |4 b$ {% I4 o" A& b不讲世故,只说乡里乡亲# {4 c ^; t$ e- b& i) Y5 H
, N T! f4 U( v) U. R3 u3 \, e东家的羊,新下了崽' v$ D- M% @9 G( U" [4 U+ E
西家的娃,上了学堂( ^8 ]4 i: m4 `0 g3 m9 q
张家的大爷过六十大寿
0 S Z' w* V% k+ B& b/ n5 o& `李家的屋里又添了一口& M- T$ D B# l5 ~4 |# g3 t5 g
9 h9 z& O! z8 N s- s% L( q2 A3 B
山里人,会酿造* _: f/ i) j3 z* }. x& ]) X
酿着,酿着
% [& ]9 j( L! V3 y) a/ m3 M生活,成了蜜$ O, h! F( r) ?: Q: I. ?
酿着,酿着
. K9 y; ^/ [7 E( j3 u生活,就有了韵
2 j, ?# E9 r& c# L0 q【创作小结】或许是画面中的静捉住了我的眼球,这让我想到山里人与城市人生活的不同,诗中没有刻意的词藻,有的只是简单与朴实的描述,但却是原生态的生活。写这首诗,意在表达一种对山里人生活的羡慕。% k) a* I9 g' R
【夜1969点评】比上一首抒情完整,文笔与抒情基本能够协调一致,没有感觉臃肿、多余的地方。唯一的遗憾就是,收尾稍平了些,提升的力度不够。
- q, A" M' P+ ]$ b- T9 J【蓝向前点评】诗如其题,写得很质朴,简单的诗只要笔力到了也可以成为经典4 A0 ]% U. M! U' T* i: D
【苏美晴点评】金陵的妙笔在于善于刻画,从细微处可延伸。诗从不同的三个方面对画的自我诠释,很好。情感真挚而美好。不足之处,美晴个感没有新意。
) G3 t% _ y6 r0 J, v【金陵一片云】简单与朴实的描述,还原山里人最本真的生活。从而表达出一种对山里人生活的羡慕。佳句:酿着,酿着/生活,成了蜜/酿着,酿着/生活,就有了韵。: d( ?9 m R* V+ `0 q5 t
【张运江点评】这里变成了叙事,映衬出了乡里乡情。在对比第一首流畅的情和景,唱几曲小调,画一路涟漪/收获起跳跃的希望 类似于此类思维跳跃的比较多。6 T N ]6 A9 n9 m8 r ]! {& P
【一刀点评】这首还好,诗歌里有生活。
/ D& Z6 R+ a( \$ l, L1 w【盆盆点评】》“东家的羊,新下了崽/西家的娃,上了学堂/张家的大爷过六十大寿/李家的屋里又添了一口”琐碎得亲切。
% H J. C9 ?5 k( A' Y$ j【云一凡点评】与图画稍远,但喜欢此诗。山里人不懂韵致,只懂生活,酿蜜成韵。# |9 u' m5 O; ]: O* U9 O
【叶晓霏点评】图片的深度挖掘。
/ g6 m( f+ m& K: O; y【汤胜林点评】007号更有诗意,更凝炼,好于006和008
" v- ^8 B$ P, u/ p/ f3 g8 K$ k# w @+ @3 z/ x G" ~% G
作品008#:金陵一片云《净土》# ]# h4 f0 W. s% m3 I7 l- k9 x+ \
3 s+ l& A( s# ]
多年前,他( Y8 M- Q! k# t
只是个喜欢摄影的背包客
& r8 X+ {! u9 g+ V2 V& U
! G. j: |4 `) M0 o偶然,看到这一片景8 y9 C2 o' ]" Z1 p1 o
绵延的青山含笑
- f6 Z4 w& d) o8 d4 h碧绿的湖水泛波9 U' N" I, P- f/ |& h* g
民风纯朴似桃源
- k( b( z. ]9 ]- c. s1 r( z晨雾飘渺赛仙阁
% a5 w9 h. b( y a; K蜿埏的河堤书绿意
& [4 F- W2 e+ T: j+ p点点的轻舟悠悠过/ p" P0 |6 M* R; }4 w1 }
哦,净土
% t) |9 R1 `0 X; N$ @ n伸手,即可触摸9 y7 L8 v2 m* \; S
9 k) h# s7 m' e, _; E0 S) u! n回城,恰遇一个摄影展
8 g& j2 O0 |) w' [( r' _《净土》,大放光芒$ K6 ?- |4 U1 {/ a
: N# U2 w! p! Z9 _6 M
多年后,当初的净土+ V R$ E1 B, J
只能在影像里亲近
4 z, ^- D O/ L) X' O梦醒-----
! t5 B, y V7 ]$ C4 ?纯净的安宁,是千年的淡泊与厮守
+ i: r0 K1 Q/ s& K }而毁灭,只需一秒
; i' {3 u; R+ C% x【创作小结】《净土》这个名字其实在我脑子里酝酿了两天,但写好后的诗,终觉不是很满意。但我想我表达出了我所要表达的东西,即:以一方净土的毁灭为由,引起人类的思索,唤起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这在结尾可见一斑。
* g/ B1 q2 d6 r6 X【夜1969点评】在金陵一片云的三首作品中,这首诗是我最看好的,最有成为好诗的基础,但同时也是这首诗的问题最大——作者想通过“净土”的流逝与没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却没有表达清楚,甚为遗憾。
- w |7 W; s% C& A) D% P5 |( Z1 @' b【蓝向前点评】诗人另劈蹊径,以一个摄影师作为视角,引出环保问题,是啊,毁灭之需一秒,守住安宁和淡泊,诗歌也是如此
: c/ _; {) |" t. i6 o【苏美晴点评】金陵的妙笔在于善于刻画,从细微处可延伸。诗从不同的三个方面对画的自我诠释,很好。情感真挚而美好。不足之处,美晴个感没有新意。
7 u1 G0 [& a, n. Z$ x' N【金陵一片云】以说故事的形式表达出了我所要表达的东西,即:意在引起人类的思索,唤起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这在结尾可见一斑。佳句:纯净的安宁,是千年的淡泊与厮守/而毁灭,只需一秒。 [7 x6 ^5 t' F P1 _5 b
【张运江点评】于是这首就彻底变了,之后再看整体这三首。只有一种解释,一个动人美丽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对净土的憧憬。
8 P) ^# m. \! b* U3 C【一刀点评】这首方向是对的,但表达混乱了/ R! ]8 x& D" K% k' ~
【盆盆点评】别再到处行走,寻找净土,凡世之人去过的地方,都会不再纯洁。
5 L6 J# C7 Z! a& v【云一凡点评】立意独特,舟划净土,以摄影师的角度,揭示美好生活。不错,欣赏。
3 T4 V& `- L l, y7 w: i【叶晓霏点评】像是讲述故事。尾段提升诗意。
, E) \5 T% H2 w. J' z4 d9 |7 s! ~【招小波点评】结尾深刻。# l0 @, j# `1 B, Q( U4 ^
【汤胜林点评】
1 x$ d1 J( W5 B# m
# n o8 e7 \/ d# K) l4 G9 V, P% d. p- M
作品009#:彭武定《渔歌》
$ Q( s6 J8 k2 W4 Y( W" g# W; ]6 i7 T
一篙撑入河底 ]% z5 {) H8 [$ L5 o
惊了, y* ?1 ^! t, E# D; ?, w
水草的梦境
6 G' s5 m% h0 s/ p9 K6 x9 H: J碎了- U+ V; w" W' j
绿树的倒影9 [" D2 H4 w; J3 e* @3 C9 K9 k
5 P) `# E# E1 J0 v桨声次第响起) P3 ~3 s0 J, h* B
划破流水的静谧5 K8 U; m# Z9 t8 j: h
一网渔歌0 c8 s* V( s" e! ]3 K1 `
不停地打捞8 n( R7 d" O9 h( a( j
渔家人幸福的笑脸 U. Q- T, J6 Y
【夜1969点评】在这一首不长的小诗里,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可能很多,但是表现在作品中,由于收尾写的太实在了,反而丢失了应有的诗意和张力。
( H( U) r- U, V. E' D- S【蓝向前点评】作为同图诗的范畴这首应该算是不错的诗歌了,作者大量的运用声化动词力图打破画面,让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如果能引申出更多的画外音,更佳; X, l& r9 ?- g; L _6 I
【苏美晴点评】惊,碎,破,捞。几处动词的微妙应用为诗增色了不少,让诗意也灵动起来。个感不足之处就是太拘泥画面,让诗束缚了不少。
+ c1 k& S: } x7 @$ d【金陵一片云】很小巧的一首,而且对动词的运用是这首诗最亮之处。可惜的是感觉没有能特别打动人之处。佳句:不停地打捞/渔家人幸福的笑脸。
/ _/ H( r6 T( D! [7 v9 @' U7 K【张运江点评】温馨的渔歌就是 不停地打捞/渔家人新福的笑脸。: s. t* t7 N& }* G' Q S% d2 O# f4 |
【一刀点评】飘了4 ]& v+ P4 b+ D+ e# I# @
【盆盆点评】如果我也能在这种美景中劳作,肯定也会“不停地打捞”“ 幸福的笑脸”。
! q( r1 ~ z5 n: M) q, P& d【云一凡点评】一撑一碎,引人入胜,一网渔歌,打捞欢乐。好渔歌啊。3 L6 N5 t$ B) p6 M$ V. Y# C+ `4 C
【叶晓霏点评】渔家生活的一个画面。貌似脱图。不过小诗挺好。
6 w6 a) z: U; e0 P【汤胜林点评】009号是最切题、最美、诗意最浓的诗歌之一。% r% S$ c2 o0 a4 B3 L% T5 i4 J
- _: Y' ~' P# I: d: x9 W9 _作品010#:夜1969《我愿化作一叶扁舟》
E# n9 i; ^0 {* [; [. ]. _* n: K3 Q2 |5 N$ k* `
我愿化作一叶扁舟
; J2 p1 ~2 J- h/ ~就在你柔柔的波心漂游
3 E, u L D7 R时而悬停在蔚蓝的天空
7 D: S. W4 O- U" C" f时而划开洁白的云层" |# o; ~$ F/ T% H' e5 H
一桨一篙随心而发0 F" k7 r b; ?5 ]9 T
抒写前世今生的约定
3 w5 H$ N. X4 o8 }- o1 S
, \/ x& J* h: Y% i' y不愿登上那烟笼如纱的河岸, c1 h* B2 b" ?
不愿靠近这妖娆美丽的柳坞
6 u* T# ~' M9 ^6 z. E: u我就想 像现在这样* `( m6 t7 x! ~1 X+ K1 d1 o, F Q$ l7 `
不知疲倦 日夜不停
8 J" I7 z. Y7 Q$ h在你静静的思念里漂流7 h# \4 V& K6 i9 K
【写作小结】这首诗的立意就是抒情,是面对完美画境的纯粹的抒情,所以除了情与爱这个永恒的主题之外,也就没有再添加其余的成分。前后两节递进式的抒情结构,第一节完全是写实风格,而第二节收尾点出“在你静静的思念里漂流”,使全诗从写实提升到了写意的层面。前后两节写的同样是沉醉于画境式的漂游,但一实一虚已然是两种境界了。不少诗友评点此诗徐志摩风格过浓,也只是看到了它纯粹的抒情性——在我看来,这也是这幅图片境界的局限了吧。
% Q! {( F& [7 x: w【夜1969自评】这首诗的立意就是抒情,是面对完美画境的纯粹的抒情,所以除了情与爱这个永恒的主题之外,也就没有再添加其余的成分。前后两节递进式的抒情结构,第一节完全是写实风格,而第二节收尾点出“在你静静的思念里漂流”,使全诗从写实提升到了写意的层面。前后两节写的同样是沉醉于画境式的漂游,但一实一虚已然是两种境界了。不少诗友评点此诗徐志摩风格过浓,也只是看到了它纯粹的抒情性——在我看来,这也是这幅图片境界的局限了吧。
7 q G- S5 `) n【蓝向前点评】整首诗立足于画面,用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画,诗画相得益彰。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写,没有突破图的桎梏,停留在画的表面,是否会有千篇一律之嫌?
7 L7 K$ z' x7 A# ^5 V【苏美晴点评】主题明确,立意明快。心的向往足见于笔端。很有徐志摩的风范。但这也是这首诗的不足之处,没有自我。
7 V# o2 W( v5 l0 T: E' j2 p【金陵一片云】读来感觉很舒服,有徐志摩诗的味道。佳句:在你静静的思念里漂流。2 |; Z3 {& E1 Z
【张运江点评】于是从这里有学到了东西,没有重复的固定句子但是却存留了那种往复的眷恋。但是由于金陵一片云的三首诗歌为一组大大提升了思想深度,所以群主这首就显得单薄了。* L) l! [( `* ? T6 F5 _. i
【一刀点评】群主的这首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看上去很美,表像了
9 F4 b2 E( y5 B. \* T. h【盆盆点评】又一个诗人愿意放弃一切,掉进温柔乡,一如当年的王洛宾,被一支小皮鞭赶着,高兴地放羊。0 l. f6 z, I! i# ^( }1 O
【云一凡点评】情景交融,一叶爱舟,在思念的碧波上漂流,既有徐志摩的柔情,又有划开云层的坚定!好,学习了!
' l2 m1 G! d/ I0 `# D$ L【叶晓霏点评】完美扣图。很抒情,但不深刻。缺少新意。$ K7 H* X! ]1 ~3 }
【汤胜林点评】画像一幅水墨画,诗是一首典雅的诗。互相辉映,很好。改进处:我愿化作一叶扁舟,这说法有些陈旧,不如:我是一叶扁舟;漂游,漂流,这两处同意义,要适当规避。总体看,这情抒得很集中、含蓄,是首好诗!# p& z5 \8 q0 r2 d7 O2 D+ c3 y% Q/ @' R
【招小波点评】充满诗味。" k2 J! g+ g9 R3 L0 k5 }- n1 Q7 S
【望月点评】柔美、痴情,诗句也好,情感也好,足以打动读者的心灵!很有徐志摩的风格。" @- u$ P/ ]8 _$ s- u! t& x' L
4 q( E9 S d( Q+ y7 b/ q7 [ P
作品011#:张运江《溪山雾雨》
; w* Z- x v& P+ v0 @" F1 M' v$ O Z1 n, ]
阿嬷的眼里括住了一汪江水
' E* \+ I/ H( W6 b' X; ?" G渭水桥边那一行燕影
4 ^3 ]" w, x. J% R4 ^我悄然离去,她悄然飞来: g( p' \3 ~. `( z
我望她离去,却仍留意
$ H6 a0 g7 Q0 B8 G那水中投映,是那云山巅,是那雾缭峰
, v' o# B. `9 |; b B6 J' b看那雾霭坠下远山! U! a' U; @0 Q% c) c5 y1 S
却话:“阿嬷的泪,如此的新”。
* I# Q9 |- O5 U) N+ u( L- `5 n% M8 _4 l/ h
过一汪绿水到了那头的云烟: |# ~# n, `+ P% ^& K8 G) ]
白发渔樵江上那清风
" p; r$ P) `+ R9 W欲问那云集,欲问那和风
' P* @, U6 v' \' J# u5 f$ c盖那青山颜,故乡如水% w- Q6 k. L$ F5 L& |- p/ N5 m
一汪一汪泪,一波一波纹,一段一段行+ |( X* H2 a, m n& l
惟有阿嬷泪眼莹莹* j. w' v; O' q1 X* T& m
细听:“浅浆柔波,绿水乡音”。4 _7 \ k& E8 E3 s# C
【《溪山雾雨》创作小结】这首其实我看了一眼图片之后就忘掉了大部分图片,之后我就记得有行舟有绿水有雾气环绕的山峰,于是进入一个编故事的环节,故事编好了就进行写作,以一个回乡的年亲人为承载感情者,加一点对于逝去亲人的怀念,因为和我的好朋友聊天时听她说读了我怀念祖母的诗歌而想起了她的阿嬷所以就用了我不熟悉的方言词汇“阿嬷”,但是全诗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就像群主老哥上回说的这种抒情很难把握,我思考了很久觉得好诗要坚持写这种抒情,但是还是有一些俗套,或许自然而完全脱俗的句子只有哭泣的泪水和墨水交融时才能产生。
! D1 p) J6 k5 t) s3 A【夜1969点评】见下篇点评。
9 o9 T' E( B: g4 z% S【蓝向前点评】诗歌最大的问题在于内在韵律没有掌握好,感觉不是很顺畅,建议诗人自己大声朗诵看是否?
& g7 G5 q! l1 q8 o) m4 Q【苏美晴点评】诗眼的东西掌握很好,入题很新颖,给人别开生面的感觉。但是,在语言的打磨上还欠功夫。
5 I" P! X3 k, i【金陵一片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记得我在跟帖下问过,为何不把这首改改呢?可惜不知何故,没能见到修改稿。两节中比较喜欢第二节,尤其是诗末那一句“细听:浅浆柔波,绿水乡音”,一下就把诗意提升了上来。不足:首节显得入境比较慢。% x. a0 g0 `& `& v4 J$ l
【一刀点评】写的很绕,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E) `& B, d0 D+ C, i; E
【盆盆点评】诗中好多“那”给我遥不可及的感觉,还好“浅浆柔波,绿水乡音”好象就在面前。
, E0 s7 ], ^9 _【云一凡点评】见微识著,从阿嬷眼里括住一江碧水,铺笔而来,山水从容,吐出绿水乡音。
+ p' N/ f& f6 o【叶晓霏点评】诗人可能见景生情,在叙述心中的故事。尾句最佳。
8 ~3 y! H4 }- q3 c5 B0 ~【汤胜林点评】; A& r0 j7 }4 K
/ {- \9 w" m/ W. j4 K, j作品012#:寒雨《远去的船影》
! U" d9 r$ ?7 O; Q8 r `6 _5 s5 _/ {/ p
一片宁静的水域
, N* v+ A) @3 J8 j6 {恕我不能抵达
" `! P4 Z0 X% L( h5 X, i' p# @梦中1 z8 L1 x; C& o$ K) J3 D& J+ H
多少次荡起双桨" G4 |$ j9 f! _5 H% P
5 V# [. \% H Y4 A9 q
遥望远去的船影
1 e9 C. S4 N! S8 A6 Z我不知道
8 |7 d0 z4 y& s7 i! s$ _7 F7 K, [, X- Q被浮世的青泥困住的脚
I- F0 `* M* O; t) A4 z何时才能拔出# Q. S% p- k/ f$ L
- \" B8 D7 k% k' M固然波光粼粼 飞鱼跳跃
# a# P6 e) O5 o) G& q7 Y谁能轻易解开湿漉漉的缆绳# j# B Y c4 W4 n. ]
果真要放松自己时刻
' x g; B! u3 G" L. t8 X. A* c风 展不开一片白帆4 n/ s4 F' ~* ]9 ^
【夜1969点评】都说诗为心声,这首诗应该就是寒雨心声的透露了。同样一幅图片,为什么观者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悟?这就和观者的心境有关了。在参禅者迦叶的眼中,一朵花中就隐藏着这个世界所有的秘密;在世俗者的眼中,一朵花仅仅是一朵花;而在牛的眼中,一朵花也只不过是饲料而已。观者的心中有什么,欲求着什么,他就会看到什么——写诗的人也是如此。从这首诗中,我看到了寒雨面对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无奈,所以才会有“遥望远去的船影”时、“谁能轻易解开湿漉漉的缆绳”的感叹,所以才会有“被浮世的青泥困住的脚/何时才能拔出”的苦闷,所以才会有“果真要放松自己时刻/风 展不开一片白帆”的无奈。这首诗把一个心中怀揣着理想追求、而自身却深陷现实的泥潭中
, L7 B' X% y2 S$ T3 L; V无法自拔的苦闷挣扎心态,准确地描写了出来,难能可贵。整首诗很完整,后半段尤佳。" d! C O: I6 {
【蓝向前点评】诗人通过特定的一个画面--船影展开诗笔,引出哲理诗句,拔出俗世青泥中的脚,显示了一定的心态,如果能再多着墨于这方面,找到诗歌的起飞点,应该能获得境界上的提升
, H6 I' _& A7 D# q. I【苏美晴点评】风 展不开一片白帆。与主题相互辉映。遥望远去的船影/我不知道/被浮世的青泥困住的脚/何时才能拔出…这是这首诗最精彩的,诗意固然重要,诗的思想才是诗的灵魂。但整体感觉,结尾没有更好地拔下高,很遗憾!
& R+ u0 L$ z" E( P【金陵一片云】寒雨的诗中总能找到对现实所表现出的那份不满之情,(呵呵,就如同其名,让人看了就有些生寒。)“被浮世的青泥困住的脚/何时才能拔出”“固然波光粼粼 飞鱼跳跃/谁能轻易解开湿漉漉的缆绳/果真要放松自己时刻/风 解不开一片白帆”。佳句:1.被浮世的青泥困住的脚/何时才能拔出;2.谁能轻易解开湿漉漉的缆绳;3.风 解不开一片白帆。+ Z6 k) _; Q: F* n: l
【张运江点评】果真要放松自己时刻/风 展不开一片白帆 很长的时间停留在这一行句子里。2 `& d. e! D' i; R
【一刀点评】表像了: Y, n$ [3 ~) a9 u# o
【盆盆点评】“被浮世的青泥困住的脚”和“ 风 / 展不开一片白帆”把诗人困在现实中,曾经的梦想可能就是“远去的船影”了。: Y& E2 @! z# j+ h9 U
【云一凡点评】喜欢这船影,梦中难以抵达,浮世青泥困住脚,深思啊,结尾,风展不开一片白帆,是不舍吧。# h i! P8 W5 C- Q ]2 C, z5 K, ?4 e
【叶晓霏点评】借景抒情,简洁凝练。很成功的一首。: S4 B6 J( L+ Q5 \8 V
【招小波点评】寓意深刻。
7 v }( C( E1 A( q+ ]9 B【汤胜林点评】1 y. g8 F: t' p* }
9 y$ A0 ?+ ]6 c6 j5 j% d+ ]
作品013#:盆盆《愁》
% z: E S, s# r8 }$ `7 J
9 Y3 Z" `1 N9 |% a: ^思绪 每每漫游
. ?) D- V" x/ _; u( p; |到这儿4 p* r" X/ w3 v( |" Y
总会散成薄雾
, E' g) O1 z* o, m/ t要么笼着远山( ]; b' D9 F2 A4 _0 j
要么凝成湖水
* H3 f! T( c" u z: M/ x: U1 z' O- F( y! A$ o. }( ^$ J
湖水必须波澜不惊' B5 x9 Q3 ?4 E- t& y
否则 那叶小舟
5 c$ K$ `4 C3 R7 z6 U! m怎能托付- h4 i3 ^4 i2 S# S
我愈来愈沉的乡愁( F9 F* m: M/ H% u' G
【创作小结】用简单的字句来描绘恬静。恬静是心灵的故乡,只能思不能得时,谁能不愁?; ~9 i, q- H _( E* _9 J. ~2 O
【夜1969点评】盆盆的创作风格始终很独特,这从002期的杜松树开始就显露出来了,那就是:简洁,直接,绝不拖泥带水(前提是抓主题准确)。这一点对于写作短诗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一种十分值得发扬推广的品质(我希望自己今后也能够在潜意识当中具备这种品质)。这首小诗紧扣图片近乎完美的画境而出,以无形的思绪化作薄雾开笔,以沉甸甸的乡愁收笔,意象虽然寻常,但是其间的转换却很巧妙。整首诗很完整,达到了添一笔则肥,减一笔则瘦的效果,堪称一首难得的好诗。: r$ P4 A% h6 O8 z1 N
【蓝向前点评】诗歌一气呵成,似乎没有什么雕琢的痕迹,但我们却能感受到诗人要表达的乡愁,诗人功底教深,越是娓娓道来越是要求对诗句的纯熟把握力,在波澜不惊的字句里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支持这样的写作,不追求奢华只求感动
3 A5 E( b5 ]+ i3 [0 x. o【苏美晴点评】语境干净,好读,只是缺少新意,立意不是很远。
( m- T, ]" j! u$ n【金陵一片云】盆盆的诗好象是一贯地简洁小巧吧,而且感觉写来是得心应手型的,不妄评了。个人比较喜欢第二节。佳句:湖水必须波澜不惊/否则 那叶小舟/怎能托付/我愈来愈沉的乡愁。% t! q( a8 g6 p/ X: _5 u+ ~' [
【张运江点评】喜欢第二节,波澜不惊才能好好享受这溢美的浓情。8 A8 s' _9 O# x# `, v% Z
【一刀点评】这首以技巧见长,语言倒是简练,但还是表像,但以一个刚开始写诗的人,已经很不错了/ t) ~& j+ ~9 w5 R+ Z+ X/ J
【云一凡点评】笔法自然,似随手拈来,清新诗风。9 H" b/ i* [! A" z+ P: {; ?- e: ?
【叶晓霏点评】委婉练达,短小精致。很成功的一首。
" T9 ~& O$ a5 z! `0 y6 Y I! E+ m【汤胜林点评】* W+ T; o: r7 _, R+ D/ M
" K% x* p' d0 ^作品014#:水木《渔者》
: D/ X" J6 m/ e, q( w" ^7 x9 k* y3 E1 r0 f
竹篙当笔 ! f% R6 ]+ R r
河水作纸6 h u% D u4 k
渔者一网一网地8 Z$ I- o( U+ Y$ {3 J1 R
写意日子2 X, |- {. h, ]: \8 J$ ?2 }
渔歌贴着碧波+ R* f( F E2 B6 i" J- G
荡漾。从谷底
6 L, E$ @' _* `: P袅袅升起, U" o4 `8 J5 x# z H
打湿了# r+ g7 H; J( ^$ v3 [. j$ N: l
城里我的梦境
1 A" U4 N, A1 |8 R) S/ D【写作思想】前面大部分看图写乡村人与自然和谐,人们生活悠闲、快乐、美好。最后一句跳出图,反思城里的我为什么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无限怀念。物质的极大丰富,提高了人们生活幸福指数了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使人性失真,远离纯朴。大自然日益在报复人类了!我们为什么写诗?所谓的现代文明真的文明、美好吗?这是个人的真实感受。顺便表达一点个人的写诗观点,与朋友们交流:现代诗应借鉴古诗词、中国画的简约、写意、留白,给读者再想象、再思考空间。就“写意日子”一句后也可以加上“煮一锅鱼汤,温一壶老酒,邀两三个好友,或猜拳吹牛,或用筷子敲碗,扯嗓子来一段小曲”等。同样“城里我的梦境”也可以由大家结合自己生活展开,构想一番。姑且作为探索吧。+ F) R0 D \' N
【夜1969点评】作品前半段尚好,收尾有点泄气了——“城里”二字是败笔,破坏了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诗意。另外“渔歌贴着碧波/荡漾”似乎也有表达上的问题(个见,也许这仅仅是我的感受,似乎与初作的感受不同。)修改下的话,这首诗也会不错的。
. C+ H+ O2 T9 g【蓝向前点评】水木的诗总是能让我触动,短小精悍,却能挑起我的心跳。一时手痒,借用你的大作句式玩一个:竹篙当笔/河水做纸/渔者一网一网的/捞起一幅中国山水画/民间小调牵着水珠/滑翔。从湖面/袅袅升起/打碎了/城市里/我油头粉面的早餐。建议,用具体可感的意象替换掉“写意的日子”“城里我的梦境”两句,这个你自己考虑。1 s& v7 Y$ `, c9 b
【苏美晴点评】对画面的刻画还是很到位的。歌者渔者,如果再深入写,会更好
" ]- b: ]* e5 G7 E【金陵一片云】这首诗给我的感觉就是:越往后读越精彩。
& Y; o, X+ Q3 |( M' w! \ G7 J5 Q【张运江点评】这首的主人公是自己,喜欢的诗歌感觉,只是觉得可写多一点。3 G9 X7 T) k! c
【一刀点评】水木的最后一句很好,有反讽的的意味,似乎找对了方向。
0 i1 ?; V1 N, ] k: N【盆盆点评】美好的东西怎么只在梦里有?哎,比起拼打的日子,我想过“写意日子”。' R, P/ K3 w- V" {: I- [: |
【云一凡点评】简洁明快,从谷底,改为从湖底可好?打湿梦境。1 J$ ` E# H$ P0 e+ K5 h+ T
【叶晓霏点评】创意很好。一些词好像不太恰当。“谷底”可改为“湖底”,“城里”可去掉。个见
% e1 J" R9 W/ e" R4 x+ o( ^9 Z【汤胜林点评】
% N2 M0 [. L, U: y. s; I: X+ r) o, x/ ?& J
作品015#:张运江《古来今往》
5 o0 u- L9 G. ]& W3 N1 f5 r
( l7 N1 t9 \2 p5 C; {岸边睡着的她+ k" `" z! R; p) j8 \
山前望着的你
% B8 e% m/ C+ j你是那醉迷的雾霭云天
3 H. `+ ]6 T' s/ t她是那客路行舟的骚客
( t3 \# F3 F4 [) z: H7 _: D举一杯!喝它
( U, Q1 y+ R3 H( p, E8 z9 G4 m6 w三千弱水7 s6 c8 w) M. B
' d' v- M/ \) W0 ^' A# W- O, l
醉眼朦胧,碧水千山叠影
2 @$ R: E( A' y' i9 q何惧那山河翠林1 y* c# w& Z6 v3 F8 W
怎一个仙雾浮云- E/ G( _+ ^' o5 d$ B
笑他!静在人间) D- F% a- V+ S
不识美景良宵,也罢6 H5 c4 @- W V: X& D9 R0 U
更不知我,冷暖情愁% D6 T' [$ R/ q+ t
# G9 m9 a0 ?3 Y* z1 w2 E恨!恨!恨!6 O6 t! U, r7 v
笑一会往事
+ z# k8 C% O& z$ s7 V" m+ Q* w1 j不看他人间冷暖
& c# M0 l, p$ I% M, {8 G与这绿水同流' K8 n6 c" f! ?/ H i) f
饮一波江水. \' [+ u1 ?& I# k, }
不问苍茫,谁人叱咤
% y, K0 v4 k1 y M8 S4 o4 R0 b% s【创作小结】《古往今来》这首诗是一首本来为了押隔句韵而写的,原稿被老哥说是武侠加无厘头但后半部分、听后我觉得不该拘泥于韵式,于是做了大部分修改,其次我想尝试利用古诗词里的一些手法应用于现代诗歌,哈哈,还有就是我的两首诗歌都利用那个站在船上的人。
, K( X) o3 K! T! ^4 `+ N【夜1969点评】读运江的诗,我总是有种茫然的感觉,诧异于他好像总是不受画面意境的束缚,那天马行空的笔触。年轻而率性,思绪抒发信马由缰,不受常规概念的束缚,这也许是他的优势与长项。——但,这无疑同时也是他的致命弱点所在: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其文笔缺乏控制力,笔下的意象不能够驯服地为作者的主题服务。年轻时代的诗意勃发和盎然,这是无可置疑的好事,但是诗意的滥觞也是无可避免的,相信运江若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文笔和主题,创作出有激情的好作品指日可待。
4 b4 u+ e' k8 Z F) Y" e! f0 Q【蓝向前点评】诗歌借用古韵词牌的方式进行写作,有新意,如果能再敲词练句,或许会成为古诗化写作的今品。; c0 g5 D: c1 P& f/ C4 x( U1 |/ Y8 N
【苏美晴点评】看到这首诗,首先我会心一笑,感动我的是诗中的一份胸襟。命题和立意都还不错,也许我们在古中借鉴的东西太多了,拘泥形式。# ^( P0 _9 H4 `- @: _8 A
【金陵一片云】读此诗仿佛看到了侠士的一番壮志豪情!会令人想起武侠片中的“沧海一声笑”。很特别的一首。
7 l- w2 k3 v* M+ Y) O8 D6 F" x【一刀点评】自言自语的过了& P) f9 N" i- t7 e$ Z; T
【盆盆点评】》“三千弱水”得一瓢饮尽,“一杯”实在太少,所以“她”才成了“那客路行舟的骚客”“ 不识美景良宵”。劝君更饮!; v% v4 o4 T* d i* n3 ~
【云一凡点评】山水之间,意境开阔,不问苍茫,谁人叱咤?+ b& F* f- V1 W. T) Y- r0 @
【叶晓霏点评】读出满腔豪情。但没有很清晰的主题思想。( r, a5 q+ U6 n" B; ~# ^8 w
【汤胜林点评】- k: [# |6 y+ z9 n" A; g
) D% \4 \. J7 L( s# W. p0 _! p3 O9 a6 K: r&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