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川诗学理论] 范雨素成名:正能量的文字要扬眉吐气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3: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雨素成名:正能量的文字要扬眉吐气了



为什么范雨素成名让人普遍感动,余秀花成名让许多人感到恶心?

范雨素,余秀华,都是农民,都是湖北人,都是家庭妇女,都是由家庭妇女成为自由打工者,现在变成了网络红人。
它们的区别是。余秀华是诗人。范雨素是作家。现在,人们一说诗人,都觉得是一种恶心的存在。好像,作家在人们的心中,还多多少少有点好感。但,这不是人们普遍为范雨素而感动的原因。这也不是许多人,为余秀华成名感到恶心的原因。
余秀华是个残疾人,脑瘫患者。范雨素,是个健康的人。按说,余秀华成名,因为她的残疾,更应该获得人们的普遍感动才是正常的。恰恰相反,是身体健康的范雨素获得了人们普遍的感动。
从外表看,余秀华有点丑陋。而范雨素的外表,能看的过去,虽然算不上美丽动人,但是读过她的文章之后,会感觉到她是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女人。这才是两个人之间的真正的区别。
如果,不看余秀华的诗,不看她写什么睡别人的成名作,仅仅看一看与绣花的外表,会对她产生一种爱怜的感觉?但是看一看她的诗歌,看一看她的成名诗,再看一看本人的言行举止,比如,她自己说自己,就是一个荡妇,就是一个泼妇,就是一个农妇,那种,自轻自贱,自我作践,或者用她的话说,是在卖弄自己的痛苦……看过与绣花的表演之后,那种恶心感会油然而生。这种恶心感不仅仅是外表的,而且是灵魂的。
一个人外表的丑陋是不可怕的。只要他的灵魂深处还有人性的妩媚,那么他的人性之美,就会弥补它外在的丑陋。甚至他的外在的丑陋也会成为一种别样的美感。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就是这样的人。
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这样的:一个人的灵魂的自由惊艳了人们。这是说范雨素的。
有一篇文章这样说绣花。余秀华说一个是诗歌界的妖孽。
而我认为,余绣花的许多的诗歌,尤其是那些写自己生理心里变态的,刺激读者读者眼球的,色情的涉黄的诗歌,纯粹就是一个荡妇所为,所以我把它命名为荡妇体。而余绣花则大言不惭地说,我就是写荡妇体,怎么着吧!这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觉得它的灵魂深处,确实是在豢养着一个妖孽。
不错,余绣花有许多追捧者,确切说有许多炒作者。他们为什么要炒作与绣花呢!其实,他们不是真正的喜欢,并不是感动,而是一种下意识的猎奇,烈艳。猎什么奇呢?奇异的奇,畸形的奇。猎什么艳?丑陋的艳?妖孽的艳?就像人妖那样的艳。用范雨素说的话说:许多人关注余秀花,首先是关注她的残疾,色情,其次才是才华。
当一个残疾,和一个色情,和一个才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应了那句网络语言: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对于绣花来说,就是不怕荡妇,就怕荡妇有文化。
范雨素和于秀花的文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真诚。确切的说,范雨素的文字,写的是真诚的,而余秀华是一种真实。什么真实呢?个人私密的真实,心里的生理的隐私的真实,心理和生理的真实,痛苦的真实,怨恨的真实,丑陋的真实,是一种扭曲的真实,是一种迎合别人、向别人卖弄的真实,跟一个妓女脱光了、在床上迎合嫖客、换取某种利益没有什么两样。而范雨素是真诚。她的文字是人生的凝练,情感的凝练,思想凝练,一种积极的能量,人性的朝气蓬勃的凝练,所以,才会有那么一句话:一个自由灵魂惊艳了人们。
其实,什么叫写作?真正的写作,就是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时人性的品质得到了质的锤炼。因此,说范雨素是走红,太轻浮了,太贬低她的真是意义了。范雨素成名,是她的人性之光照亮人们,使丑陋者自现形秽,使冰清玉洁者的人性产生更大具足的欣慰。
现在好了,正能量的文字终于在网络上可以出头露面了,扬眉吐气了。

注解:范雨素,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2017年44岁,初中毕业,在北京做育儿嫂。空闲时,她用纸笔写了十万字,是两个家庭的真实故事。
范雨素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做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如果她不离开老家,一直做下去,就会转成正式教师。她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到了北京。她要看看大世界。那年她20岁。
到北京以后,过得不顺畅。主要因为她懒散,手脚不利索,笨。别人花半个小时干完的活,她花三个小时也干不完。手太笨了,比一般的人都笨。上饭馆做服务员,她端着盘子上菜,愣会摔一跤,把盘子打碎。挣点钱只是能让自己饿不死。
范雨素在北京蹉跎了两年,觉得自己是一个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便和一个东北人结婚,草草地把自己嫁了。结婚短短五六年,生了两个女儿。孩子父亲的生意,越来越做不好,每天酗酒打人。她实在受不了家暴,便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襄阳求助。那个男人没有找她们。后来听说他从满洲里去了俄罗斯,现在大概醉倒在莫斯科街头了。
范雨素回到了老家,告诉母亲,以后她要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了。作者像位人类学家,写下村庄里的、家族里的、北京城郊的、高档社区生活的故事,写下对命运和尊严的想法。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3:59 | 只看该作者
范雨素成名:正能量的文字要扬眉吐气了

为什么范雨素成名让人普遍感动,余秀花成名让许多人感到恶心?
范雨素,余秀华,都是农民,都是湖北人,都是家庭妇女,都是由家庭妇女成为自由打工者,现在变成了网络红人。
它们的区别是。余秀华是诗人。范雨素是作家。现在,人们一说诗人,都觉得是一种恶心的存在。好像,作家在人们的心中,还多多少少有点好感。但,这不是人们普遍为范雨素而感动的原因。这也不是许多人,为余秀华成名感到恶心的原因。
余秀华是个残疾人,脑瘫患者。范雨素,是个健康的人。按说,余秀华成名,因为她的残疾,更应该获得人们的普遍感动才是正常的。恰恰相反,是身体健康的范雨素获得了人们普遍的感动。
从外表看,余秀华有点丑陋。而范雨素的外表,能看的过去,虽然算不上美丽动人,但是读过她的文章之后,会感觉到她是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女人。这才是两个人之间的真正的区别。
如果,不看余秀华的诗,不看她写什么睡别人的成名作,仅仅看一看与绣花的外表,会对她产生一种爱怜的感觉?但是看一看她的诗歌,看一看她的成名诗,再看一看本人的言行举止,比如,她自己说自己,就是一个荡妇,就是一个泼妇,就是一个农妇,那种,自轻自贱,自我作践,或者用她的话说,是在卖弄自己的痛苦……看过与绣花的表演之后,那种恶心感会油然而生。这种恶心感不仅仅是外表的,而且是灵魂的。
一个人外表的丑陋是不可怕的。只要他的灵魂深处还有人性的妩媚,那么他的人性之美,就会弥补它外在的丑陋。甚至他的外在的丑陋也会成为一种别样的美感。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就是这样的人。
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这样的:一个人的灵魂的自由惊艳了人们。这是说范雨素的。
有一篇文章这样说绣花。余秀华说一个是诗歌界的妖孽。
而我认为,余绣花的许多的诗歌,尤其是那些写自己生理心里变态的,刺激读者读者眼球的,色情的涉黄的诗歌,纯粹就是一个荡妇所为,所以我把它命名为荡妇体。而余绣花则大言不惭地说,我就是写荡妇体,怎么着吧!这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觉得它的灵魂深处,确实是在豢养着一个妖孽。
不错,余绣花有许多追捧者,确切说有许多炒作者。他们为什么要炒作与绣花呢!其实,他们不是真正的喜欢,并不是感动,而是一种下意识的猎奇,烈艳。猎什么奇呢?奇异的奇,畸形的奇。猎什么艳?丑陋的艳?妖孽的艳?就像人妖那样的艳。用范雨素说的话说:许多人关注余秀花,首先是关注她的残疾,色情,其次才是才华。
当一个残疾,和一个色情,和一个才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应了那句网络语言: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对于绣花来说,就是不怕荡妇,就怕荡妇有文化。
范雨素和于秀花的文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真诚。确切的说,范雨素的文字,写的是真诚的,而余秀华是一种真实。什么真实呢?个人私密的真实,心里的生理的隐私的真实,心理和生理的真实,痛苦的真实,怨恨的真实,丑陋的真实,是一种扭曲的真实,是一种迎合别人、向别人卖弄的真实,跟一个妓女脱光了、在床上迎合嫖客、换取某种利益没有什么两样。而范雨素是真诚。她的文字是人生的凝练,情感的凝练,思想凝练,一种积极的能量,人性的朝气蓬勃的凝练,所以,才会有那么一句话:一个自由灵魂惊艳了人们。
其实,什么叫写作?真正的写作,就是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时人性的品质得到了质的锤炼。因此,说范雨素是走红,太轻浮了,太贬低她的真是意义了。范雨素成名,是她的人性之光照亮人们,使丑陋者自现形秽,使冰清玉洁者的人性产生更大具足的欣慰。
现在好了,正能量的文字终于在网络上可以出头露面了,扬眉吐气了。

注解:范雨素,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2017年44岁,初中毕业,在北京做育儿嫂。空闲时,她用纸笔写了十万字,是两个家庭的真实故事。
范雨素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做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如果她不离开老家,一直做下去,就会转成正式教师。她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到了北京。她要看看大世界。那年她20岁。
到北京以后,过得不顺畅。主要因为她懒散,手脚不利索,笨。别人花半个小时干完的活,她花三个小时也干不完。手太笨了,比一般的人都笨。上饭馆做服务员,她端着盘子上菜,愣会摔一跤,把盘子打碎。挣点钱只是能让自己饿不死。
范雨素在北京蹉跎了两年,觉得自己是一个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便和一个东北人结婚,草草地把自己嫁了。结婚短短五六年,生了两个女儿。孩子父亲的生意,越来越做不好,每天酗酒打人。她实在受不了家暴,便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襄阳求助。那个男人没有找她们。后来听说他从满洲里去了俄罗斯,现在大概醉倒在莫斯科街头了。
范雨素回到了老家,告诉母亲,以后她要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了。作者像位人类学家,写下村庄里的、家族里的、北京城郊的、高档社区生活的故事,写下对命运和尊严的想法。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4:05 | 只看该作者
转自【金川诗歌】https://user.qzone.qq.com/850948 ... ptsig=9WpQjP79X4sQe*oKst61Wif9vmzUt6o1AYD8kbAbPsA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4:08 | 只看该作者
农民工范雨素“自传”刷爆朋友圈:我靠苦力谋生http://www.cankaoxiaoxi.com/society/20170426/193035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4:08 | 只看该作者
范雨素 为一个更好的未来努力http://news.163.com/17/0426/13/CIV1BTV800018AOP.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2 04:5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