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发】诗歌的意境营造和读者的再创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岳维栋 于 2017-4-27 09:15 编辑

诗歌的意境营造和读者的再创作

——宋媛媛作品《山鬼》赏析

作者:岳维栋


         山鬼

文/宋媛媛


流不尽的东风穿堂入户

襦裙敞开了明亮的雪花白

湖泊里是一捧晕开的泪

他希望我完成一次迁徙


山里缺少光明

我便用火燃烧自己的身体

像一把柴火

无惧无畏



汤水里冒着蚀骨的热气

窗灯里含着寒风的殷勤

呜呼!呜呼

日子算是到了头

最后一刻,灵魂附了体


我依稀是记起来了

一千六百年前,春草长成妄想

我本是一个皇后

在呼吸微弱成了一抹游丝时

木床吱吱呀呀唱起了歌


“我亲爱的哥哥,莫急

妹妹正在归来的路上”......



        如果把诗歌按好懂和不好懂来分类的话,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组诗是要归为不好懂这一类的。是的,这是我对宋媛媛的诗歌的简单定位——难懂。但是,难懂不是生涩,不是隐晦,而是由作品本身的高度和门槛决定的。读媛媛的诗,是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文学素养的。这就好比吃鱼一样,没有吃过鱼的人,是不知道鱼身上有刺的,只有吃过很多鱼的人,才知道怎样从各种鱼身上剔出鲜美的鱼肉来的,也不管鱼换成怎样的做法,他都有这个生活经验来享受美食。所以阅读和理解一首诗,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屈原有一首诗《山鬼》,这是一个可以和《聊斋》中的鬼怪传奇相媲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人鬼恋,也有一段感情债。无独有偶,宋媛媛也有一首《山鬼》,我无意拿媛媛和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来做比较,但在经典面前,这是一种不自觉的联想,这种不自觉的联想导致的后果就是——印象深刻。我们可能会带着屈原的故事情境来读媛媛的《山鬼》,但作者也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她开头就写道:
流不尽的东风穿堂入户

        直接把读者从屈原的山中拉回到庭院、堂屋,完成了第一步场景的设定。如此,更引发了读者的兴趣,山鬼不在山中,来到庭院、房中是为了什么。于是,下文有了解释:
湖泊里是一捧晕开的泪

他希望我完成一次迁徙

        湖光荡漾的泪水,这是何等的悲伤,山鬼是否在留恋人间?这似乎已是不言而喻,更何况,还有“他”的希望,至此,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结论了,这首诗将讲述一个鬼怪爱情故事。
      场景的设定和山鬼的“山”怎样才能联系起来呢?那么请看,有一段山路,铺陈开来了:
山里缺少光明

我便用火燃烧自己的身体

像一把柴火

无畏无惧

        山鬼奔走在崎岖而漆黑的路上,但这不足以阻挡赴约的脚步,相反,一股豪情和决然之情从身体中喷薄而出,甚至如火苗般跳跃和燃烧,这是一种不计代价的爱和向往。此刻,更有一种更广义的爱蕴含其中了,即是对黑暗的痛恨和对光明的向往,这是另一种意义的蜡炬成灰,是对爱好和理想的奋不顾身的追求。
        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完成了诗以言志的诉求,接下来更是跳跃性的再次变换场景,来了屋里:
汤水里冒着蚀骨的热气

窗灯里含着寒风的殷勤

呜呼!呜呼

日子算是到了头

最后一刻,灵魂附了体

        这种跳跃性,避免了冗长的赘述,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山鬼经受了怎样的灼烧身体的痛苦,才来到了相会的地方。此处没有久别重逢的相拥,也没有喜极而泣,相反却是冷静的看着一碗汤,于窗外冒着一场寒风的踌躇不前,继而是才是悲鸣,柔肠寸断的在一具久侯的尸身上附体。
鬼怪的传说,应当是惊悚的,如果说前面的铺陈只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深入,那么,从山鬼附体开始,这首诗的奇特之处——魔幻,终于开始了:
一千六百年前,春草长成妄想

我本是一个皇后

        这是一个故事中的故事,是一个画中画的效果。不得不说,作者在创作构思中的精巧和故事结构设计的别裁用心。同样是在此处,这个故事又戛然而止了,画风一转:
木床吱吱呀呀唱起了歌

        本以为这将是一个花好月圆的结局,山鬼赴约,借尸还魂,所有情节的设定都在引导读者,其实这是只是一个开始,还魂后的皇后又引出了一段故事:
“我亲爱的哥哥,莫急

妹妹正在归来的路上”......

        意犹未尽地设置悬念,画中画的画中画,但作者确实娓娓道来,读来完全没有违和感,讲述完成的同时,留下了新的思考。
那么,我们再回到本文开始提到的“难懂”,用这个词来定义这首诗,似乎又不太妥当了。但是,诗歌中那些天然存在的缝隙或者作者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能在跳跃的分行中读到自己的影子,并以此来揣测作者的心境和意图,这是阅读者再一次的创作和体会过程,这也是一首诗的灵魂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04: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