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1|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面死亡 逼视生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3-17 17:45 编辑

《为父亲烧纸》/作者:罗广才

黄泉路上
前后总是一种燃烧

小时候
父亲在前   我在后
细嫩的小手习惯了
父亲生硬的老茧
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
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
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

划个圆圈
天就黑了下来
黄黄的纸钱
父亲在笑   以火焰的方式
父亲一生节俭
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

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
这是炎热带来的凄凉
这是阴阳相隔的挂念
这是或明或暗的人生

女儿打来电话
好奇的问:
烧纸?是做游戏吗?
面对我的讲解   孩子呢喃
“那不行,您要是不在了谁给我买娃娃啊”
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
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

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
女儿释然
峤峤说:知道了
等我看不到您的时候
就烧烧纸 和您说说话

黄泉路上
总有一种希望
前后燃烧

2007年4月8日

    诗歌的第二节倒数第二行,“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我以为这里的“四月”有“为父亲烧纸”的时间暗示意味——就是清明节,因为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民间习俗活着的人们都是在这个节令到祖先的坟墓前做着烧纸钱等祭奠悼念活动,表达对死去的人的哀思。
   诗歌开头,在未对父子关系回忆之前首先断然写道:“黄泉路上/前后总是一种燃烧”;结尾也对开头做了复沓式的沉重而有力的呼应:“黄泉路上/总有一种希望/前后燃烧”!这突出的“希望”不会是别的什么,就是爱!诗歌这样写,就在传达一个信息:《为父亲烧纸》,旨在面对死亡,审视或逼视生存。死亡在存在论或生存论意义上是最高的哲学问题,也是最高的美学问题。
    第二节从对自己小时候和父亲的亲密接触的回忆开始。“小时侯/父亲在前   我在后/细嫩的小手习惯了/父亲生硬的老茧”。四句质朴无华的诗行,似乎无须饶舌。但是由这四句铺陈引发出来的下面的三句,就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平常视之了!
    “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这“必然的方向”是什么?当然是顺从被父亲爱抚的方向、成长的方向、生活的方向。但是可不可以理解有如父亲一样终究要死亡的“必然的方向”的暗示?有,应该有!这就是诗歌语言的魅力。
    “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这两行如果照字面理解很简单,用“四月的柳”为“少年的迷惘”打了个比方,青春绽放中“绿了”“春天”便也被“淡淡的遗忘了”。然而这样的肤表理解,脱离与诗歌主旨的关联,就全然败坏了诗歌的审美意义。这两句是从“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延伸下来的,还在说明生命生存生活的“必然的方向”。这又是什么方向呢?“小时候”,渐渐地成为“少年”。而“少年”是人生“迷惘”的时刻,是瑰丽幻想的时代,是满怀激情走进复杂的现实人生生活的时代,是“四月”天“绿了”的“柳”(爱情意象),娶妻生子(如诗歌后边对话的女儿)忙忙碌碌走进严酷的夏热的时代……总而言之,人生正如第三节开头两句“划个圆圈/天就黑了下来”,春华秋实,生命的严冬来临,死亡成为“必然”。
    第三节。“划个圆圈/天就黑了下来”。“黄黄的纸钱”,“钱”在两个世界的重要性均至高无上,但“黄黄的纸”的廉价却成为了活人郑重的表达对地下的亲人的哀挽情感的象征。“父亲在笑   以火焰的方式”,这写的是幻觉,“火焰”般热烈的“笑”的想象在诗歌中或许是在说明:“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父亲一生节俭/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这一节是写“我为父亲烧纸”的具体过程。
    诗歌没有哭哭啼啼哀哀凄凄。但是第四节的四句“这是”肯定判断句由死至生的理性拷问,把痛苦升腾到高潮,热辣焦灼到燃烧。“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其实根本就没有这“邮路”,可以把这句看做是“我”烧完纸,哀伤困惑中突然的发问!“这是炎热带来的凄凉”,这句可以是对第一句否定后的自问自答。接着继续答道:“这是阴阳相隔的挂念/这是或明或暗的人生”。这后一句是对“人生”生存的认知。在东方人看来,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有生就有死。【法】蒙田说:“我天生并非忧郁,只是好梦想。从没有什么比死更常常占据我的想象,即使在我年轻最放荡时候。”巴金说“像斯芬克斯的迷那样,永远摆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死。”“或明或暗”的人生也就愈加荒谬。这四句在手法上使用的都是佯谬(吊诡),非这样的手法议论,在诗歌一般都不会有什么美学价值。
    第五节。父亲走了,我“为父亲烧纸”;如今“我”的女儿渐渐长大。“女儿打来电话/好奇的问:/烧纸?是做游戏吗?”年幼的女儿需要的是快乐。“面对我的讲解   孩子呢喃/‘那不行,您要是不在了谁给我买娃娃啊’/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女儿”喜欢“娃娃”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生生不息”的本能的反应和释放?然而“我”作为女儿的爸爸有呢么一天也是会要死去的啊!所以诗歌写道:“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
    第六节的叙述把女儿的幼稚、天真、可爱推高到极致。“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女儿释然/峤峤说:知道了/等我看不到您的时候/就烧烧纸 和您说说话”。生为人父,在“为父亲烧纸”的时候你想到你的死亡不可避免,而就在这样的时刻你的女儿你延续的生命在和你这样讲话,你该怎么想?怎么办?
    这里我想到日本川端康成的一句话:“一切艺术的奥秘就在这只’临终的眼’”。引来这句话的是他的朋友芥川龙之介的自杀遗言:“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意思是说,唯有诗人“临终的眼”,才不仅仅映现出自然表象的美,而且更表现出意志的本质,他们通过爱通过自己之手完成生命的重塑,对自身彻底的遗弃。“临终的眼”,这一个“把哲学和文学结合在一起的凄艳、超逸绝伦的诠释,把作家心中久久不得释怀的生死症结,一下子疏通了”。(《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冒键著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我觉得《为父亲烧纸》这首诗歌至少对我个人的启发,就是要用“临终的眼”,直面死亡,逼视生存,将爱进行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4:59 | 只看该作者
自己个亮了O(∩_∩)O哈哈~
先发上来,再来编辑错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9-29 15:21 | 只看该作者
精确的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29 15:23 | 只看该作者
诗之解读应该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如果有读者意想不到的解读就是好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见仁见智。双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5:25 | 只看该作者
秦时月 发表于 2012-9-29 15:21
精确的解读!

不同的意见欢迎交流。说实话,只是喜欢参与,“精确”还是办不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9-29 16:46 | 只看该作者
死亡在存在论或生存论意义上是最高的哲学问题,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9-29 18:36 | 只看该作者
认同。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9-29 19: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精彩的解读 老师辛苦 祝福双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9-29 19:31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要用“临终的眼”,直面死亡,逼视生存,把爱进行到底。

——————精彩而深刻 且呈现【深入浅出】的高妙笔锋,收藏 。研读。祝福双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18:18 | 只看该作者
西海 发表于 2012-9-29 16:46
死亡在存在论或生存论意义上是最高的哲学问题,赞同。

西海朋友双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17:3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