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现代禅诗研究会 于 2017-11-1 08:04 编辑 . x2 l, O, a# X2 i. h
% J. G0 k9 F: [/ s《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q. {+ P, n% \4 U
(2017年10月号,总第90期)
6 C! U& S6 L: q2 A
* D" d0 @# E g主编:南北! w- E, Z) ^/ V+ V4 U
0 v4 y. J7 C/ O- U# [; Z! b
( ~0 H |2 i1 {
【诗歌作品】
) K3 G# M; _5 c8 |
3 \* D( P3 h& w5 c翠湖
5 H& g8 f* J7 J9 w* P6 _. v作者:朱枫, m# w' [4 O: b* ]2 @2 F" [/ c0 T
: ]; r% a4 a: @
这秋晨叶盘中的一洼露水& ~! y; D& U* Y5 x) N
我愿称它是小小的翠湖
' m, V# b' e$ M% C7 Y7 H' E J, y8 M# n2 e Q
透明,纯净,安静/ k7 Z c' s- q/ v
这就是天堂的景致吧1 i6 \7 L* G0 d- Q% ^
晨照,绿映,晶莹
, e( o3 F; n. a5 F. N( U
; a6 W1 U9 J: L) h9 @% {5 T& _我愿称它是小小的翠湖) R( }6 p8 p( f# D _
这秋晨叶盘中的一洼露水4 Z. e' r3 K% Q; ^) m
4 ^. X* c& V* q! H2 J3 G
推荐人:奥冬
1 j d# E) S1 V: ]推荐理由:一滴露中映照天地,如何不是湖?纯净,安静,如何不是天堂?回环的技巧,运用得非常自然。
0 R" x U. L& l2 v N
$ @5 w; w1 [" N4 E$ g; q: @, G5 u" s" d
秋意7 ~% p. i, ?4 Q& o8 v1 t6 _
作者:朱枫+ l( t! T# c; _* h3 B" v
' m% f, ?* y" U8 a
阳光照亮杨树杆上两只蝉蜕1 Q( G4 c' i) H" R7 s! P, G
玉米们抱着棒子准备圆寂
$ k% S; |) C) W- q- F& P) ]6 f1 Y4 L j7 A* O
一位老人面带喜悦回家9 P+ ^" l# j! h& T$ j, z0 q
把一口袋秋果放在自已的寿材上
- v a$ N# E2 X" |! h2 K& ~9 n, v( t) M* |; I* ^5 {8 m6 c$ z
推荐人:伊舟子, h D! q( m( _" [# C
推荐理由:生命的秋天,何来悲喜之叹;悲喜已不重要,万物自有所获,自然运化。此诗旷达简练,秋高意长,带着鼓盆而歌的逍遥……
& U* L' e$ y' p/ W2 t/ Z8 [5 t: }/ { p2 h$ M
9 ^% E4 ?, `2 `1 Q& o致加里.斯奈德
0 O( v# w/ G6 p: N. C8 E作者:胭脂茉莉
& W6 u4 B; q' [0 p& n0 v I
( I$ h" q4 U+ ]. t. o# u E7 R8 N整整一天,我在梵音洞踱步想起了你' o1 E2 p, |9 C% X4 O& @
我必须描述:50年前的五月
$ D' _& [" V# r! K) W2 t$ _2 u3 @在夜晚的樱花下. _+ i3 _+ A/ L6 L% W+ s
你们走在俄勒冈的一个果园# Y0 o& w j9 P: n5 E1 k+ t" |
那时你已经如此辽阔$ z5 u% c) i2 ?1 N& J, U4 ]
时常驾着不系之舟随海浪沉浮
$ V( y( f; o/ S, }那时我还是宇宙间吹起你衣衫的一缕风9 r6 `3 u5 G5 n; E/ t
或者是你头顶的一朵苹果花% s* _/ ^- u. ^- f- s
而今在梵音洞蓝色的海边
- b9 I I. e. g, W& V1 x6 Y- G我像一只白鹭
+ q. @) D6 a+ m( [* X, }7 d裙子被海风吹得上下翻飞
- \% P; M P- l$ ^* ?3 [+ a周围虔诚的香客在念着大悲咒. F. U: P: m5 W, T. f" z
我又想起了你
% k2 w6 ~/ Z" k; B" t像预感到茣名事物的来临0 m9 q& w# p0 \6 D4 L, c3 L" P [
整个梵音洞突然潮音如雷1 k, |" B0 r) x: k. W8 e
此刻 海风吹起我的衣裙8 a* d. x: O+ j; I% Y6 Z, |
是否也吹起你50年前的衣衫) O! I- f3 a$ [! ^" ?( a" o
8 @; G4 X) Q9 c6 v* G' e. \推荐人:南北
7 E* g1 T7 C1 [7 L; b推荐理由:加里·斯奈德,他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诗歌界的传奇。当然,因为现代禅诗的缘故,他更是我们现代禅诗派同人遥相致敬的,为数不多的世界性诗人之一。但我推荐这首诗,并不仅仅这个缘故。这首诗做了一个复杂而大胆的尝试,将斯奈德的50年前与作者的当下时空交揉一处,而海天之边的普陀山又成为了背景。这样的尝试,让人感觉作者不仅仅想要传达不同时间与空间中诗人的交互行走,而且试图阐释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没有时空阻隔的禅意诗情的交流与融汇。. c. p8 s" ]& F+ v: K
* ?% w6 d+ \& F
5 V7 Y& a' O! s6 E北京的深夜5 a; O, c; E% V% E& F- z# H. r
作者:古石3 C8 `' B U @2 S) ~9 x
% J4 M9 M% e/ n+ ^: _$ l
北京的深夜; I9 d& r6 @- W- u7 g
霓虹闪烁,车水马龙
# @' j" M2 k9 ?2 P/ g仿佛白天的忙碌还没消停$ Y: f% k) g1 R% y8 O8 y) h1 }4 J
5 c, p4 y# U$ ~" ~" y风轻轻地吹着# Z/ X8 ~* v( d# \: ~+ C: U
未名湖畔的一棵柳树下
; ~8 ]& Z4 A. Y6 Z那只小小的蚂蚁
. D5 @3 H+ I' j9 E想必早已安然入睡# T7 u) m& S7 X1 v: e0 W
在它小小的蚁穴里
2 u* R, N3 b, i9 x7 D; o" H) N8 ^; R, p& M h$ q; ~( N% ^5 R
推荐人:奥冬% Q/ t8 W7 d7 N. R/ I& m7 j! g
推荐理由:大北京,小蚂蚁,霓虹下的忙碌,小穴里的安睡。谁是谁?; R: [- r: i9 A, z2 u8 p
. \0 ?5 a8 Y2 ~6 n
1 q% ~/ \. T$ M5 }) L; o. e1 z a
红原大草原% P- q" i. ]' _. x3 L
作者:也牛
+ F3 x% h4 k: \7 O5 |) I
$ {( `8 [9 c& C) Z5 I' k, d众生苦呵:秋风才起
! J; B+ |: K4 F/ o星粒就被自己的欲望吹落
7 F8 Y5 k4 Q! c m
9 p- Q8 e0 p: z0 r% _( J. z人活到六十岁
4 D6 Q4 B8 H! I% ~' ]. T, D* n( m这个高度
+ f! a8 O. D! \, m; `; o开始低头往下长5 `, n1 V- `3 a% v
而蚂蚁总在一刻不停地搬家
- I. u% |& C( N/ |" U: h4 P6 c# Z0 z0 d2 D1 {+ E& A
谁来拯救这些迷情
0 x+ O& K# j% h. Q9 f6 ?0 T" r让他们离苦得乐?菩萨1 _( s k& I2 H( V
0 i! M0 I8 R! y3 G' L# U0 n阿木柯河流过
8 e- {' Y! k+ f- l- z+ e草原上驼背的月亮
) y9 a* }- I1 e9 _) M/ s只是一道
+ w7 ?" P! K& p4 t2 g) n0 e窄门# q K! g6 c d9 S7 S. T
" G* o$ o4 v& K8 T
推荐人:南北
' @. M! y% w+ O Y0 ] M- W* I推荐理由:“众生苦啊”,这悲声很熟悉,是佛陀发出来的。现在从诗人口中再说出,时间流转了几千年,滋味虽然不同,但本质没有改变。诗歌不是经卷,诗人也没有责任将所有道理都讲得很明白,让所有人一看就懂。“草原上驼背的月亮\只是一道\窄门",到底在透露什么信息?这是迷离处,也是魅力处。一首诗能作为一段公案去参,去讲评,也应该算是另外的一种别样成功吧。/ a9 ^) j; i2 H
( w+ D, Q, F& k. ]' A# _6 l! l6 p6 I y, D. _& b
北京街头
$ D7 L7 C2 Y. u8 s作者:古石3 b' b% k5 l4 s5 ]) j7 N/ v, m/ r7 Z
% J* q C+ r- m# ^
五颜六色的汽车1 I0 V& \7 r: y: ^' [8 p
一辆一辆掠过1 C/ C4 M @3 n3 T
各色各样的面孔
/ E' B* l, `) {& V; r- C0 x! c1 Y一张一张闪过
`/ F5 p3 S, p u
: W: h: A# D% H# m x( W有人在高楼里看见% A7 T7 V0 M; Q0 Z$ f4 l- c
从北京街头
3 p6 C- ^) X; e, s9 g% P" |缓缓驶过的马车* h9 m2 N' Y7 L! k# e5 Y
以及一整条街的空无
9 P2 _( E& J9 G8 M+ s4 j: n0 P) J* ^0 s& m% h6 S& {+ A
推荐人:昌政% u# |* G& i9 ?: q) v7 }) q
推荐理由:近看,汽车、面孔,潮流不息;远眺,见识来历,洞察空无。透过繁华而见荒凉,这是禅者的思维方式。如此大时空观产生了大心境,类似登泰山而小天下。; o6 {4 K5 _) Z2 U2 |
7 z3 Q8 t7 K+ e' `1 ?+ c9 {1 l& u* ^3 Z) n7 e
在金龙禅寺5 Y8 W" H) R$ j+ \# [
作者:江南山民
$ ?! G* f2 T, |, h+ X4 ?9 I! r9 P+ {4 j) K K3 W% T
下山的时候+ ]) e7 F; ]' r* V* h; l
我才看到! ~6 @5 k5 z- o
一对夫妻) C' G' j) \! x! y6 o0 K8 a3 I
笑着劈着木头
$ ?! K1 K8 o( Q( ?; ^8 t4 ^劈开的' C& ^7 F; G% r
木头也笑着0 a4 ]" c( }, s# e: _
就像火; j, U8 F' D! O
2 _+ m! ~. e3 D& o9 W' b7 L, r推荐人:古石
9 n& V2 |2 M% E0 R$ j8 ~0 p r0 \推荐理由:“一对夫妻/笑着劈着木头”,这是禅的一种日用境;“我“看到了”劈开的/木头也笑着/就像火“,这就是禅悟和禅悦。
$ f' W ~3 A' C
% n) b* Y4 q9 @# s' I& f0 ?$ s3 }. }. \# m
俄勒冈故事:在图书馆偶遇Snyder- H2 R5 d6 o" x
作者:快禅如风
& }/ ]* [7 s' w6 p' l
6 V0 _/ a0 ^. q0 s2 K6 t我迷失在英语中
. N' g6 \2 E5 D6 t6 x/ X, L只把它当作了风景
' G+ U, U" ~' B景区长满了书籍
* N. I3 [* i) E7 f3 G& Y爽目的装帧,和
+ h4 H4 ^4 D# Y. J0 _诱人的香气
0 Q3 }4 I1 @1 W2 D2 \1 F跟随我的脚步) ]$ H$ Q7 c$ ?: S) K7 d
我溜达到了落地窗边
+ \; j) g/ ]; D, }我慵懒于沙发上& s! _7 R. C% q# p/ Z
等待呼唤我的手机铃声——1 U# k# s) Z; A5 C
; S% h; t5 T7 y% y
读者,三三两两地交谈$ x2 _( y ]/ x% G) y, \! u
语音悦耳,且朦胧
4 H) y- j5 O" w( U雾里听花,也有几分惬意7 D2 C; M% G9 I0 c J
1 ?+ t& p0 c+ j" D* c" n, pSnyder!
# x! [9 M8 F6 H" m+ O' N8 W* Y一个词,一道闪电. R t2 z5 ^1 z, X& q
Zen!9 w& ~" L# Q( B6 ~3 \( L$ A
又一个词,又一道闪电# }5 j- s7 J3 E0 n; e
刹那间,我成了一个猎人
3 F7 o: q7 ]& `在荒野密密的语林中追逐猎物
2 m6 J+ h: K" s; k追到精疲力竭颓然倒地——
# }: u6 ?( }. E1 N直到铃声将我拉起0 }7 s6 e( S0 {" A9 y
k2 P* }7 z4 X* y
回程中,我想我应该去拜访一次寒山
7 A. c+ P7 g6 r问问,这个Snyder, N7 k+ f2 G3 c, ^& ~
是谁?
" }. u# f* m7 O9 `+ W. _( c
( T3 k* R% A: L; A; [" J推荐人:南北7 L1 `2 V0 z3 a, K; R
推荐理由:这是一个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当然,更是一个与zen(禅)和Snyder(斯奈德),以及寒山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禅趣。对,我说的是禅趣,而非其他。禅趣不同于其他界定词的地方,就在于它有禅意禅理,但还有趣,不枯燥,不呆板,不做作,不牵强。自然风趣,让人笑中有所悟得。$ `& y8 {8 h3 _7 H1 r
$ i! }+ f( B( C2 W; t+ N7 ^$ H8 x6 t
% c0 J+ P6 | H! l& {/ q) `秋思: @# L, K5 x% v1 q: E
作者:楚子6 @% H, s1 R6 q3 W. y5 e% ]
4 z1 ?: O- }, O; q( g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自己) }% }* |9 f0 f+ e6 |: C' g d
不是所有的石窟
! C3 u7 A+ @9 ~" O& B都能救出一尊活佛
1 @3 W' q @. f' B# E4 E2 T! D4 J. f" J# U& c
我只适合
6 K+ a8 A; |0 g0 b1 n' L( l& }用蓝天打开云朵的心结
* Q/ R% c! q; r/ u( ?' l+ S2 o我只适合1 L) T9 K ], S6 s
在清澈的秋水里
9 z9 D. {$ B4 b( W# U3 l, T, Z放生一只) x x: J$ ]% W" r0 M: A0 s
寒塘的鹤影4 a# L& G) T" G. }! c; y5 B
和几朵! C0 U; W4 z3 r& l% h
老得不像样子的白云6 [" G F7 ]3 O# b. |- z
9 V7 d7 F- J. G9 y
推荐人:南北
1 F+ H0 ?% s% {推荐理由:“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自己”,这是一种生命的自我觉醒状态,也是一个禅者所应有的状态。所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得有所不得”就是这样智慧选择的结果。在人的一生中,缘分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东西。但缘分又不是无缘无故到来或离去的,它与人的内心愿景,是个一致的存在。你心中有的,喜爱的,你才会去寻觅,去珍惜。反之亦然。
7 F! k! y/ Y$ ~
3 X% R1 h) E' @" E; g3 c4 m N1 a. E! x: K' K! @4 [/ \
一盏茶水
! c! c& r s s! m* R作者:曹红燕. K% J, \. m5 y, d# l% [( m# _
5 c a7 j7 u _, v桌上一盏茶水; S8 k% J+ o: C/ ?- [ D
在我即将举手端起时" `/ u* R4 Z. Y [( j6 \) b: e
它是1 i+ o. n) t; q0 y/ B
一座倒映着青山的湖+ V( W% Q3 ]" r
我坐在湖边
7 V, J4 N4 P9 U+ j _! L* a: W% ?: j; S! }" F' N
推荐人:南北, |, O4 D" u3 }: n6 t+ y
推荐理由:将一盏茶水比喻为“一座倒映着青山的湖”,似乎也不算新奇。但作为修禅的诗人,这是一种心境的呈现。芥子须弥,一盏茶的世界,而“我坐在湖边”,艺术的想象空间便伸展开来。# C# f* Z; H% n! M
% ?3 l; m$ a. k5 n% E- z O( z
7 O( O7 e/ e: a( i3 z1 Y9 V老家那一棵百年老梨树
# h8 j" v; }5 _# w m2 ^6 ^, N作者:碧青: v% C% H- j; D, N9 z
% l& |: J& ^! b9 T# e8 Q
我已经不在燕山的身上搬运石头
6 E4 z1 a& O! u9 _' ~7 e* K垒砌自己的
0 O+ b( M6 f' m. P3 w- M1 M房屋
; {! O |) f- A: S% [0 p) L) k$ U$ R/ _, P0 L9 X/ k
从青石的影子中走出# O- K* I Q6 \1 L) h
居住的河岸
% f: ]4 E, n' N5 g& s) \& {是一直还没有被流水冲过去的
' m3 B( ?8 z; G泥土
0 @1 v" M% ^. ]3 Q" h7 @
6 Y* [; U8 w! }5 [1 M# v古老的渡口 还在摆渡0 f; J) l0 n8 x3 m$ U
那些正在泥土内外" E3 Q7 \1 _+ J, H* Q. H+ j
出没的事物" O3 }% c& k$ i% L" ?. }( p
" m/ z' z* U+ S5 T# q秋天 我没有去碰触! W1 I5 L6 l6 V% [
老家那一棵百年的老梨树
3 r0 W0 d! I6 b9 n# [6 x1 C- z
: _; a6 D- Z- }; L2 J! Y. c. x6 q3 s老树上挂满的梨果
/ Q% \; H8 A# S6 |# `" Y, m皮薄 又足以隔离它之外的变化7 Q" L- _6 h! v- D7 D
把自身的汁液和味道裹住: ]/ Y/ ^' }& v2 m L
我要把它们留给时间
) b, _2 V# E( e# b/ Y独自享受8 L9 S$ C, Q u. \6 B0 a
5 @) v1 b# y& u& ~
时间的牙齿 会比人类更缓慢: W0 K" k* s4 N2 h/ g y2 G# `
把一只梨啃成空无
8 S, [, d9 M+ N/ _
: H- x1 z0 ~6 H! L; x+ ]( ^推荐人:南北
$ v5 V- V+ t3 N推荐理由:“时间的牙齿|会比人类更缓慢|把一只梨啃成空无"。一棵老树,依然挂满了果实,但时间会带走一切。最后的结果,无论果实、树还是人,都将进入”空无“。
6 c) y, K1 u4 u' y; W/ k: ^/ T' N. N1 @- [/ h7 f% O
# M; O+ B0 {9 G6 L
【访谈问答】+ |1 U f @: U: T
; {1 O; [4 k/ D2 d5 J# A' p4 o
我与诗歌民刊
- H" b& ~- ~" M) ^* Q8 a% o1 S7 A2 H0 M8 \- @1 O; t
《六十七度》诗刊“诗回答”第8问:4 z/ K8 g0 G; v8 l
( F) Z" h' D9 x0 L$ G之前,我读过诗人张枣一篇题名为《自己的官方》的文章,文章谈了对于自办刊物认识和体会。其中的观点和看法在我看来很是击中了“要害”。他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中国百年文学的成绩,恐怕跟作家们自己动手办杂志有关。细细想来,许多文学风波,新人的高调登场,流派的异军突起,都离不开这块自己的园地。的确,周作人是有洞见的,‘自己的园地’首先是强调的个体的独立,发声的自由。” 这段话,无疑道出了作家们自办刊物的社会意义乃至历史意义,也道出了一本负责任的刊物所恪守的初衷。一本自办刊物对于个人的无形影响和作用,张枣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到:“好的写者当然会面对生存,去索讨一个完整的自己,或许还有一本完整的自己的杂志。”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4 K" p1 C0 b( F
在我的了解中,目前,诗歌界的民刊依然生机勃勃。南北(《现代禅诗探索》丛刊)、东篱(《凤凰》)、汪抒(《抵达》)、冷眉语(《左诗》)、离开(《客家诗人》)、老彦娟(《简》)等,几位诗人都是各自刊物的创办人和主编者,一路走下来,各位创办和主编的刊物均得到了诸多诗友的认可、支持和赞誉。您们为刊物的创办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甚至资金上的奉献,这也是很多有心人有目共睹的。请您们谈谈各自刊物的创办缘起和办刊情况。一本刊物的诞生想必都是艰难的,就像人的孕育,都要经历一个十月怀胎的痛苦过程。可想而知的是,一本民间刊物的生存和发展更是不容易的,请您们回忆下办刊中最难忘的经历,谈谈办刊的切身体会,以及今后的打算。) Y1 B, [9 c8 S. L
* p7 c1 f9 n% l+ [2 B" \' s
执行主编 林荣. I3 Y- ~4 S- c. }
2017年10月14日
! t: w+ M2 j7 p. ^3 [2 Q: t; [$ l* B* V4 k3 ?5 w, a
7 \" k/ c2 m/ z t& V: @4 U首先,谢谢林荣和《六十七度》诗刊的提问,让我能够假此机缘,坐下来认真回顾一下创办诗歌民刊这件事的诸多经历,以及其本身和之外的延伸价值与意义。
; O0 w" r' o$ p" X# m6 f《现代禅诗探索》丛刊作为现代禅诗研究会的会刊,创刊号的编选,是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本来计划年底出刊,但由于种种原因吧,到2010年元月才出来,所以只能算是2010年创刊的了。其实,这份刊物的准备工作,是从2007年现代禅诗研究会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如果再往前推一下,则在2005年设立“现代禅诗探索”BBS论坛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这件事了。
0 ~; U# }) s) ^& f# {( }5 F如果对中国的近、现代文学史做一点哪怕粗浅的回顾,就会发现,所有的文学风波、潮流的兴起,以及流派的创立和流行,作家、诗人自办刊物或同人作品的结集出版,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任何思想理念、文学主张,都是需要有一个展示和传播平台的。别人主办的报刊,你虽然也可以在上面借以发声,但那毕竟是别人的报刊,不可能完全的为你的主张服务,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还会遭到拒绝或封杀。所以,有一方自己发声的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你有没有一个能够自己发出声音的平台,可能就决定了你的主张和理念能否立足和为人所知。这也不单是文学,其他的社会或政治团体也一样。
) r) B1 \9 O# T& E' |. w《现代禅诗探索》丛刊,截止目前,已经出版了七期,第八期正在编选中。
' B! B H1 r7 F D6 m/ h/ M9 y创办民刊,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得到了许多朋友和同人的无私支持和帮助。是的,纯粹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记得《现代禅诗探索》丛刊创刊号出来后,与几位当时在大理的河南老乡聚会,我带去了两本。一位已经移居北京又经常旅居在大理的朋友陆勇,看到刊物后,二话不说,伸手从衣袋中掏出一千元钱,说:“我要支持一下,虽然我不写诗,也不太懂诗。但我知道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事。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更不是有钱或有权的人能干的。”他的一千元捐助我感动,他的话我更感动。因为,他理解这份刊物和办刊的人。后来的几年中,还得到过更多人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的支持,大多数直到现在,也都还是只知其名而未见其人。当然,对于这份丛刊支持最多持续最久的,是石上硫。他最先与何兮认识,后来又与我相识,然后成为了现代禅诗研究会的一名成员和坚定的支持者。我粗略算了一下,几年下来,石上硫对于现代禅诗丛刊,丛书,以及现代禅诗院建设的捐助,总计有好几万元。他是一位高级工程师,虽然相比一般工薪族收入可能会好一点,但也很有限,很辛苦。很多次,我都不得不反复提醒他,一定要先顾及家庭和生活,然后才是其他。还有现代禅诗研究会的诸位同人和成都的几位善心居士,都让我很感动。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主要是精神上的鼓舞。甚至,有几次我想停下来,但想到他们慷慨无私的支持,我就觉得如果我停下来,将会愧对他们。6 m0 x+ w! S. c1 l$ ~/ A4 @
说实话,对于这份诗歌民刊,我唯一遗憾的,是感觉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办刊效果。这可能与整个的社会气氛有关系,譬如互联网时代传播和阅读平台和方式的变异,使得纸媒特别是民刊这种方式,也受到了致命的影响。人们的阅读和接受方式,自主选择的可能性更加多样。现在的民刊,在我看来,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是一种对于理想和信仰的古老坚持,也像是一通石碑。它立在那里,有缘的人看到了,停下脚步,读一下,站一会,然后继续走路。有心的人,知道了,或专门的寻找了来,拍照或者抄录,回去参究评论一番。但更多的是路人,他们不会停下脚步,也不明白那石碑上刻写的是什么,只是把它当做一道路边的风景而已。% [" f n% z. `1 G
至于这份《现代禅诗探索》丛刊的未来,我既无乐观也无悲观。套用一下鲁迅小说中一位老实人对一个小孩子说的那句老实话:这孩子将来会死的。这份刊物,也没法逃脱这样的一个结局:将来也会死掉的。天下没有不死的人,当然也没有不停刊的刊物。我给自己题写的人生格言中,有这样两三句:路,能走多远走多远。事,能做多少做多少。尽心,尽力。如此而已。
5 {( x9 e; L1 \8 O1 ?) j最后,我想说几句与民刊即有无关又有关的话。只要是懂得一点生物学或生命力学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的生命,生命力都是既脆弱又坚韧的。譬如那些小草或树苗,在很严酷的环境下,在巨大石块的重压下,都是能够冲破阻碍长出地面而开花结果的。我现在编辑的这份诗歌民刊,是我一生中或参与发起或参与主编的第四份诗歌民刊(其他分别是《无名》,1980年;《新纪元》,1986年;《发现》,1995年),也是坚持时间最长出刊期数最多的。我主编的第一份诗歌民刊,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不但我们文学社的成员都遭到了种种不堪的遭遇甚至囚禁审查,而且还造成了一位年轻社长的卧轨自杀。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开放,相对环境好了些,但民刊也还是在“地下生存”,是“非法”的,被人暗中调查关注着。直到进入二一世纪后,才真正感到办诗歌民刊不再是一件随时都可能被请去喝茶或蹲班房的事情。这个,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都有关系。民刊,特别是诗歌民刊,对于社会所能造成的影响,也正在减弱甚至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诗歌民刊的创办者,不再需要冒巨大的风险了。那块巨大的石头好像是搬掉了,不存在了。虽然民刊的身份,依然是“非法”的。
# g6 M6 T& X0 _0 G& }8 ?. l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火炬在暗夜是明亮的,是人们所热烈期盼和欢呼的,但在阳光之下呢?答案是明摆着的。但,没有人会拒绝阳光而希望重返黑暗。
" {0 ^% g4 ?4 N" J. O& h: d我相信,诗歌民刊,不管是以纸质还是其他诸如电子数码的方式,都依然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但是,我真心希望“民刊”能够真正的消失掉,而且越快越彻底越好,就像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国家那样。到那时,肯定没有了“民刊”或“官刊”的分别。只要是在《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之内,公民就可以依法注册创办自己的报刊,就像开设一间蔬果店或酒吧一样简便。成功与否,只看有没有人来读你的刊物,而不再需要经过法律之外的种种审查和批准。& D" b% D4 T5 H9 \8 I1 u
: v' k3 a* m% W- G6 {
(南北,2017-10-22,石家庄且止楼)2 X2 {" V9 ~3 @' O4 S* A
/ r& \% D/ K* [, I3 G$ a
( Z9 i$ S' x8 Q7 b2 Q% ]
! c7 _) h, T& m【主编手记】
* [: J1 U8 x+ _" ]) n, F G! G8 e
这个月有两个农历的节日:中秋节和重阳节,还夹着一个“十一”,所以放假的时间就长了些。按说放假了,不上班了,正应该是诗人们的闲暇时光,对于读或写是很大的利好。但在我们的这个喧闹复杂时代,国人放假都比上班更要忙些,也是见怪不怪的了。我也因着一些非办不可的私事,有十来天的时间没有居家上网,导致了作为当值《选刊》主编的缺席,不能完全尽职尽责。虽然有几位同人和诗友帮助推荐作品,但还是肯定会有好的作品被遗漏掉了,没有推荐到选刊上来。这是我要向大家致歉的。- X2 B; L m; F9 q S; S9 I
互联网自媒体的发达和流行,对于网络论坛的冲击,我们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的论坛没有过去人气旺盛,别的几乎所有论坛,无论是诗歌的还是其他的,也都一样。信息传播和发表途径以及平台的改变,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所谓缘生而聚,缘灭而散,我们只能直面和接受。但,在纷繁的变化中,总还是有些东西坚持着一些内在的原则,譬如诗歌的真、善、美,作为艺术的基本要求,我们还是需要认真对待才好。发表的门栏低了,传播的途径多了,但并不说明艺术的标准也就应该降低了。所以,写作,依然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没有经过反复斟酌修改的诗歌或评论草稿,还是不要轻易的发了给人看。一旦给人看时,就不要再去轻易听从他人意见更多修改。这是我在论坛的长期浏览过程中,对于写作和发表的一点看法。(南北)! J& } O2 e+ b4 a- I6 g
0 G$ q" Y# O7 b: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