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困——悟》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困——悟》一诗,发到天歌微型诗论坛,引起一场讨论,附在下面。大家提出来意见、建议,我有的采用有的不采用。或许不采用的相对较多,但也都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不管采用与否,都要感谢大家的直言。这种平等、和谐、严肃、亲切的氛围,正是我写诗、上网的动力。
) e! q+ S2 y( z9 H* w" x) ?) ahttp://微型诗.com/forum.php?mod= ... p;extra=&page=1' \6 @/ j6 W- [# w0 Q- f' u; J

; H7 I6 x! Z8 @& ?2 M2 Y( b/ ]/ f《困——悟》
% j6 i" H# ?) e* ^) Z& `4 g0 g0 K奥冬
) p. K$ ^, G- u$ B+ J
4 D. c' v3 y2 g3 q/ `, Z木困于鱼,蒲困于团/ e7 b! x: j% r" J) P# y' q
而水开,茶悟/ v( A' v8 c, b1 ~
老僧微微一笑
" E5 O3 ^/ a& \9 Q/ L( V9 x8 y1 g5 r$ R- |4 M; N
# s% c. H% V* {% R
杨泽钦:由困到悟,乃勤“拂拭”,再到困即是悟,色空不二。一破折号,含义深远!两种解释,皆合于理。“木困于鱼”,阐发困在于己而不在于人。“水开”双关,引出豁然贯通境界。“老僧微微一笑”,应证开悟道成。此诗言哲理,讲禅趣,层层拨开,深入浅出,让读者心领神会,受益匪浅!
# E3 H% M' P: E. E2 a" d- {- o# d% n# \$ J) [2 J7 |. }) L( ^
午后:木困于鱼,蒲困于团----------人困于物,物困于形,好慧眼!* \. B0 v0 s! L0 F9 v; m* A) O
而水开,茶悟------------------洞悉本真自然如水开茶悟: ]# |0 s( u6 o
老僧微微一笑------------------微微一笑皆因花开法喜; N  r2 a0 _# c3 @. T/ Y
; l: E, _1 {' ]1 h3 T2 a* p
木困于鱼,蒲困于团2 u, C7 L" C! _% \
而水开,茶悟
+ A. ~5 ^1 N! q/ F/ \! d2 S7 T微微一笑------------------若不特指老僧,可能会慧及更多的众生,慎请奥冬兄斟酌( Z1 |+ Y7 g/ F2 b+ \
2 F. T$ W% w  M, ?' N3 J
唐朝兄弟回复午后:慧眼识珠,斟酌有理9 \0 A8 _9 l# X, L
未风回复午后:“老僧”与前述是浑然一体的,才能更精深的开化于广众...个见,午后老弟握好
/ Q: y- u& s( j8 d奥冬回复午后:老僧之笑,可以是见到众生由困到悟,可以是见众生困者自困、悟者自悟,也可以就只是见茶沏好了而已。
. w7 s( ]5 ^" G7 r2 ~% }# D& R) D  G; M1 Y7 `, [2 e# {
唐朝兄弟:正因结尾的“涟漪”,悟了,学习
" F- ~. M, [1 O" P
3 r: [9 y. O1 q0 H+ u未风: 这首微之精微,从形式至内容,想起齐白石之“似与不似之间”...,诗境恰若其妙矣;若不可言,又若言犹不可尽也这确需不浅的功力哈,赏赞学习,遥握奥冬。
4 C1 q: i9 L6 h3 E: [0 o       我倒是觉得题目就叫做《困之悟》似更精当一点。个见哈% G# b; s) \' S9 V* O- L

. m9 y2 s" K3 x: B奥冬回复午后:读之再三,第三行如果没有主语,会觉得别扭。恕不采用。7 C; R$ [, ~5 r2 m2 G9 M
感谢点评更感谢直言,远握- I9 P6 N3 I7 ?% g+ z& j+ q
' a6 L  d: B  O# k) O* R# L! D
奥冬回复未风:如我在回复午后时所说,《困——悟》可以是由困到悟,也可以是困者自困、悟者自悟,而《困之悟》只能是其中之一。所以不采用诗友的建议。
9 X' M( }0 r/ X6 E& ]' o+ ^7 d: m感谢点评与直言,远握
& G0 P' b) p$ _
' M8 f% e  q& T6 i! i$ M婆娑老枝:困者自困,悟者自悟,或者在困与悟之者,哲思禅理,学习。& M% j7 f+ O6 \; O

6 l, E0 Z5 l" h: d- @+ v2 o午后回复奥冬:您若坚持,我必支持!不同的创作习惯产生不同的审美主张,我们可能在用心创作的同时,更多需要的是读者和作者之间一些真诚的探讨,像这样的交流我想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敷衍之词。感谢奥冬兄!' `6 a, c( P1 h5 @  q4 D7 H. }; |
# E* g( v+ S; Y' x- `
未风回复奥冬:有交流便好,特别之于诗艺相关的交流,奥冬诗友空来若有兴致多多与诗友们切磋哈,相信或会有启发一二,远握
. _2 T, E. r8 w5 }- q7 q  p1 O, Z1 h2 F' ]1 N& [$ b
十三月:午后老师所提的建议也挺好的,老僧与众生,就看谁的道行高了。. {3 U8 i/ g9 f4 j( x
十三月倒是觉得,第二行的“悟”可换一字,比如“醒”之类的字眼,6 j( r. N$ ~# y! V/ m0 K  y9 m
要是茶悟解开了谜底,大家还怎么悟,看穿不说穿,悟的空间更大,拙见,请勿见怪!
7 S0 h; v$ j0 j; y  s  P9 |
: f! w7 f6 \1 z8 |! _文竹回复十三月:推荐个动字。
9 x& F# F# ^! U+ M十三月回复文竹:动字挺好的,首句为困,动有行动,突围之意
+ X6 T4 u# c8 j; l  C9 |: i( R奥冬回复文竹:“水开,茶动”吗?感觉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感谢,问好
9 R  v  G9 n* C  H% o- o5 ?
: s0 p, c3 J; [  t/ n' b+ V  ]% N/ t未风:与十三月、文竹及奥冬诗友商榷:如果题目换作《寂寺》是否后面或有的“问题”便没有了诗友间探讨真的很好哈,愿天歌平台褒有这般的风尚, y% {0 S' i4 P! \% K3 {
奥冬回复未风:“寂寺”就局限于寺内了,我想指的是世间。8 i: n3 r/ O# k+ m0 r
远握问好) d! h( u3 ?0 L# |6 d3 m' Z) t7 S

% F( j6 {5 o' l奥冬回复十三月:悟是要各人自己去悟的,乔达摩·悉达多传佛法两千五百多年,世人悟者仍是寥寥。佛经无量无数,但金刚经中说“若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就是教人不要执著于文字,不要执著于佛经。真正的“道”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茶能解开谜底却不能说出谜底,能说出的也是“指”而不是“月”。“道”更不是抢座位的游戏,他坐了你就不能坐。所以茶悟并不影响大家悟。$ S* K& C3 n% q
远握3 S$ ]- G/ _! W/ c9 D; ^1 B3 L

! d$ Q; u7 d$ J( Z6 Q% k' J+ Y奥冬回复十三月:水开,茶悟,前者是实又可以虚(水开是达到100度沸腾了,但开又可以与后面联起来为“开悟”,即古文中常有的“互文”,这样又与第一行对应:木鱼困蒲团困,水开悟茶开悟),后者是虚。而动,既没有“开悟”的意思,茶动也不是自然的状况(茶动一词,听着也不顺)。故而我不采用。, G+ b# j3 o( U" d" `5 C
感谢直言,远握。
6 W! S' z. O7 Q8 r! W3 A( w3 O) r) o3 `- W8 `8 w; e, b1 {1 J+ o
十三月:尊重奥冬所坚持的原作,以上仅仅是十三月拙见以作探讨,问好!
. S8 {- r9 i- r( Y$ r5 v' P( \2 f9 t9 J5 ]& W. x& C
紫塞长风:《困——悟》# i. b; {5 i" t% h  [7 Z  i
3 `9 \9 ~" i( \8 e
木困于鱼,蒲困于团
0 U1 i& m  [: ~# D% m) M) v而水开,茶悟
" T7 C2 A$ r* A' k老僧微微一笑
7 W2 B5 m2 x1 ~2 ~) p2 Y1 R/ s
8 n4 W2 E3 M& m' V——从诗的角度理解,首行里木、蒲均“困”,二行水、茶均“悟”(也可理解为茶因水而悟),应了诗题的“困——悟”。几个物的意象代表了世间众生,有困的,有悟的。而从困到悟的过程,只有悟者自知,此所谓“顿悟”。老僧悟了吗?他的微微一笑,可能是自己悟了的释然,也可能是因水、茶悟了的欣慰,不论悟与未悟,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和体验。
% R* P* o) J) p3 T5 O) y& \我个人倒是倾向于去掉“老僧”这个主语,表达为“只是微微一笑”,因为诗这个文体,本身就是字词的重构,语言的创新、升华,没必要刻意强调句子的完整性。这样,从诗的连贯性来讲,免了“老僧”加进来的突兀(从几个物象来看,不写老僧,读者也能明白现场少不了僧),又可理解为水、茶的“微微一笑”,甚至于理解为诗里、诗外的众生的“微微一笑”。这一笑是会心的一笑,是释然的一笑,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一笑,看似一笑,又不限于一笑。
1 a8 l2 E  p/ U, X6 H. H参禅不必非寺庙,参心方为大境界。  E! c, {; n: E
不成熟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奥冬老师莫怪。
  p" l" ]$ Z& e  P
% ?, O' o& J4 p, ^9 ^2 p5 W奥冬回复紫塞长风:感谢直言。
3 h+ N( Q. V3 K& S5 i+ a6 b去掉老僧,换成“只是微微一笑”,联系前两行的意思,微微一笑的就只能是后二者,就只是困者困而悟者笑。比我想表达的,就少了一层。
! X9 g! l# L! m6 `) D困者困而悟者悟,其实是困者自困、悟者自悟。众生万物皆有佛性,佛非其它,只是觉悟。一念困而佛为众生,一念悟而众生为佛,困悟只在转念。所以众生都是未来佛。老僧之笑,可以是因水茶之悟而笑,更可以是知困悟无别而笑,还可以是不思困、不思悟,且喝茶去之笑。
& E0 j4 a! w  }3 q' ~换成水茶因悟而笑,这些意思就都没有了。
* l; J/ x# k- p, i远握,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14 10:19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14 1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北 于 2018-1-14 20:42 编辑 ' d- y- ?& Q$ a5 i) q8 B! w

  m; M! `* x3 k1 ?, K3 l( Q! ^这个讨论,立场和角度不同,所得也不同。我还是赞同奥冬的态度。所有的意见都虚心的听,但该坚持的却还是要坚持。如果谁说什么都听,诗就没法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14 23:53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是因水茶之悟而笑,更可以是知困悟无别而笑,还可以是不思困、不思悟,且喝茶去之笑3 F& A  y6 ?, Y' `4 o
-------------------------------------------9 ?# v. _' o0 n1 f& ^
精彩,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7 18:11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18 09:23 | 只看该作者
有意味,学习问好,很好的讨论,但坚持自己,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18 11:0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探讨方式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18 11:25 | 只看该作者
南北 发表于 2018-1-14 18:23, ^/ y' z8 v/ e# G8 V2 L' v
这个讨论,立场和角度不同,所得也不同。我还是赞同奥冬的态度。所有的意见都虚心的听,但该坚持的却还是要 ...

; p. m) B0 e# ]2 L! q0 P赞成!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0 09:01 | 只看该作者
一并向大家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10 03: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