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死亡诗派20年暨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研讨会侧记(阳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群体性的温度
——新死亡诗派20年暨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研讨会侧记
                                                    作者:阳
2012年9月29日至10月2日,新死亡诗派成立20年系列纪念活动——“新死亡诗派20年暨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研讨会”在福建省漳浦县紧邻台湾海峡的旧镇后埭村天读民居书院举行。著名评论家、诗人杨克、陈仲义、周伦佑、沈奇、梁晓明、霍俊明、道辉、海上、阳子、林忠成、丁临川、青禾、杨西北、洪振垣、何友麟、孙文、晏榕、董辑、梁雪波、杨于军、发星、子梵梅、卢辉、叶逢平、连占斗、孟原、张嘉谚、高盖、岸子、徐慢、阿角、孙子兵、孙守红、南北、张守刚、唐以洪、麦吉作体、王建新、税剑、典裘沽酒、蓝蝴蝶紫丁香、王晟、洪俊哲、林跃奇、蔡伟明、唐淑婷、洪文生、林小妮、林燕祯、张灿隆、陈旺泉、柳小黑等近百人参加会议,堪称一次诗人和诗歌研究学者的大规模“集结”。
会议分别由道辉、霍俊明、周伦佑、陈仲义、沈奇主持。主办者道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诗歌是嵌入灵魂的运动。20年前,新死亡诗派就是在这栋石屋里成立的。今天,十大先锋诗歌流派的诗人代表聚集在这里,是中国诗歌史上近三十年所没有的,意义非凡。”会议包含“2012新死亡诗派年度奖暨第六届中国诗人免费诗集奖”颁奖仪式、话语:新死亡诗派20年、中国十大先锋诗歌流派论坛、诗歌审美接受研讨、诗歌朗诵会、诗人博饼联欢、现场书法创作、旅游采风等内容。
30日上午,在简单的开幕仪式之后,举行“新死亡诗派年度奖暨第六届中国诗人免费诗集奖”的颁奖仪式。到场的获奖诗人周伦佑、杨克、霍俊明、董辑、孙谦领取了奖杯和证书,并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周伦佑紧握拳头形状的水晶奖杯,说:“民间诗歌奖在国外是很有声誉的。在中国,民间诗歌奖也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我们要真正地认同它、支持它、维护它。所以,今天道辉先生颁给我这个奖,我是非常珍惜的,我要把这个奖杯拿回去放在书桌上,我天天面对着它,我希望我的写作能够像这个透明的奖杯一样纯粹,再纯粹。”董辑亲吻奖杯,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那是对诗歌最为虔诚的礼敬。该奖项创立于2007年,获奖的诗人有27位之多,并为这些诗人免费出版了近30种诗集,总印数达四万多册,其中大部分赠送给国内有影响的诗人和评论家。有人当场问及道辉为什么设此奖项以及数年来一直坚持举办各种诗歌活动时,道辉说:诗人出版一本诗集是不容易的。他还说了今后如果有可能要建立诗人疗养院等设想,他说:“我想让诗人们活得更加高贵,更有尊严。”
“话语:新死亡诗派20年”由霍俊明主持,他的主持提请明确,点评简洁而深刻,给与会诗人们难以磨灭的印象,相信中国诗歌对他也是寄以厚望的。针对新死亡诗派的生存场域、诗学意义、流派取向等问题,诗人们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自然而然把焦点集中到了新死亡诗派的语言实验上,诗人们的言论越来越精彩,现场气氛友好而热烈,也不时出现一些闪烁思想光芒的碰撞。梁晓明说:“我本人其实也是保有着这种永不妥协的精神的实践者,虽然和新死亡的创作有所不同,但在某种诗歌的精神上,可谓之殊途同归。中国的现代诗歌,正因为有了这一批创作者,这一批在诗歌语言上不死不休的探索,才使得中国的现代诗歌保有了一股新鲜的源泉。”无论是认为新死亡诗派独具一格的语言实践是令人惊喜的,还是认为其晦涩费解的文本给读者和研究者带来阅读挑战的,任何一种声音对于新死亡诗派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第二场研讨是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论坛。周伦佑主持第一单元讨论,他提出什么是先锋流派,一个诗歌流派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等系列问题,引发了与会诗人的思考与讨论。中国十大先锋诗歌流派(群落)——后非非主义、新死亡诗派、北回归线、地域写作、垃圾派、神性写作、现代禅诗派、打工诗群、活塞、存在群体的参会代表纷纷就各自流派的写作特色、价值取向、历史与发展做了介绍。沈奇主持第二单元的讨论,他善于比喻,对中国诗坛现状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现场气氛一度从严肃的学术中获得片刻愉悦,诗人们的语境渐渐拓展,讨论了诗歌的先锋意义和艺术价值等等层面的问题。一场研讨会重在参与和交流的实质意义得到诠释。
最后一场研讨,陈仲义抛出《诗歌审美、接受(接收)研究——兼论好诗“标准”征求意见提纲》的意见稿,提出要“建立诗歌标准”,一时间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交锋正是陈仲义最想要的效果,他专心聆听,偶尔插上几句,自有成竹在胸。周伦佑坚定拥护陈仲义,他说:“请问诸位觉得汪国真的东西是否是好诗?假如你觉得汪诗是垃圾,说明你心里有诗歌标准。”又是一场友好而激烈的冲撞。
两天的研讨,对于热爱诗歌、满怀对诗歌崇敬之意的诗人们来说,时间宝贵而又短暂。在网络传播如此迅捷的今天,诗人们的交游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然而,大家舍弃国庆中秋双佳节,为诗歌不远千里聚集到一起。梁晓明说:“我已经是第二次来到这里了,我喜欢和诗人们交流,我把他们当做真正的朋友。”梁晓明的善良和豁达得到诗神的眷顾,中秋节明月朗照下的诗人博饼联欢,他获得博饼大赛的“状元”,大家为幸运的冠军送上阵阵掌声与尖叫。与会诗人们,小至90后,年龄最大的当属说话语气坚定、观点鲜明的张嘉谚;发星为了赶赴诗会,25日就出发了,还为诗友们背来一捆沉甸甸的《独立》第18卷,一路艰辛可想而知;1986年在深圳曾参与中国诗歌流派大展的海上,大病初愈,竟克日赴会……因为诗歌,多少人令人感动,多少事值得留念!在普遍焦虑诗歌远离的时代,我们还能如此真实地感受到诗歌的温暖,触摸到它的体温,宛如一条冰河里跳跃着朵朵火苗。也许只有“天读民居”默默见证了这一切。天读民居书院是此次研讨会的主会场,这座1992年诞生了新死亡诗派的石头房屋,收藏的图书册数比建造它的石块屋瓦要多得多。我们不妨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天读民居书院有幸成为诗歌史上、诗歌地理中的重要精神坐标之一,那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诗人们的真情。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著名诗人杨克说:“此次活动具有现场的真实意义,能够带动并促进中国诗歌的地域群体性创作的发展进程。”据悉,本次先锋诗歌流派研讨会,是新时期30年以来中国诗歌界举办的首次以流派研讨为专题的诗会,也是建国后的首次,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首次。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本次研讨为当代先锋诗歌流派的系统整理,存良去莠的自我调整提供了契机,体现了先锋诗歌创作的生命力与开放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5 17:07 | 只看该作者
祝贺研讨会召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6 14:45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0-17 08:42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问候林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7 13: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