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纸带来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烧纸带来的思考
——读罗广才《为父亲烧纸》
惠儿

         
   秋风过后,总能感到凄凉又多了一分,像冥界的冷,驻扎在我不被人察觉的地方,时而潮湿,时而清冷,又像一枚针扎着,疼痛着,与秋高气爽,十一国庆节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是不可打搅的伤痛。
      这是父亲去世的日子。在这个祭奠父亲的日子里,那些细微的往事一直往上涌,像潮水冲上了岸边,一遍一遍的翻动着记忆,湿润了眼睛里独一的爱,童年时安全的靠山。这座靠山是在“十一”这天轰然倒塌的,他撇下了他的女儿,他画笔上并不满意的作品,带着遗憾走了,走进了那一方小盒子,走进了人人都不想去但必须到达的地方。
     如果我走了,这个小盒子能装下诗歌吗?
     每到这时,我都有意无意的想起罗广才先生的那首诗歌《为父亲烧纸》,他朴素的絮叨,就如同我在为父亲烧纸的同时,在我身边哭泣的亲人,他说的话,正是我想说的,他在诗歌中低语的表达,正是我一直藏在心里的,他的真情搅动着我的心,让我去读,去想,去回味,想把痛苦依附在诗歌里,想静静的坐着,对着诗歌垂泪,让哀思随着诗歌流泻出去,走向“冥间的邮路”。
正因为有着同作者一样的感情,读《为父亲烧纸》就越发感到真切。作者在诗歌中写道“黄泉路上/前后总是一种燃烧”他用一种肯定的语式,将画面徐徐展开。紧接着又写“小时候/父亲在前 /我在后/细嫩的小手习惯了/父亲生硬的老茧/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这时候人物出现,我,父亲。用小手和生硬老茧的手做比较,把人物立了起来。父亲成为必然方向,只要跟着父亲走,就不会错,短短的几句话,说出了父亲在孩子心目中全部形象,虽然懵懂像四月的柳,只要有父亲在,春天也可以淡忘。一个清晰的画面展现在你的面前,亲切而不乏穿透力。我喜欢这样得句子,虽然看起来只是淡淡的一撇,却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同时也为后面与女儿的对话埋下了伏笔。
诗歌很多时候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需要华丽的辞藻和故弄玄虚来加深诗歌的神秘,更多的是,像面对面的谈话,让你情不自禁的就进入了作者设下的圈套中。接下来便进入更深的画面。“划个圆圈/天就黑了下来/黄黄的纸钱/父亲在笑   以火焰的方式/父亲一生节俭/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  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这是炎热带来的凄凉/这是阴阳相隔的挂念/这是或明或暗的人生”画一个圈,天就黑了。
是的,天开始垂泪了,必然的方向已经倒塌了,而我只能用燃烧的方式去抚摸那只生硬老茧的手。此段没有煽情的叙述,也没有惊雷的哭声,只是用划个圈,天就暗了,让读者不得不掩面低垂。写到这里需要停一下,需要读者喘一口气,需要读者进入一个冥想的空间,需要留下一些飞白,让读者自己加进内容,去思考。其实生死之间只是一个燃烧的距离,生者对逝者的哀思,也只是一个燃烧的距离,生命的延续更只是一个燃烧的距离。
        苏东坡在《东栏梨花》写到“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生者对于死者的哀思又能如何,生死只能听天命。正是无从选择生死,我们才把希望给予后人。 “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  黄泉路上/总有一种希望/前后燃烧”。
当我们把思维定格在烧纸上时,罗广才先生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生与死的拷问,黄泉路上总有一个希望在前后燃烧。正因为有了这个燃烧,才让我们与祖辈有了通灵,有了延续的根。
诗歌以叙述的方式,亲切自然的把读者带进一个清晰的画面,让你毫无知觉得跟随作者深入进去,这是此诗歌的美妙之处,也是无法穷尽玩味的缘由。
秋风依然刮着,尽管风力很大,但这份燃烧还在继续。

                                               2012-10-10  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1 19:35 | 只看该作者
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13 09:4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0-14 00:50 | 只看该作者
结合自身伤痛的解读,感受真切。欢迎新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6 00: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