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生8 V1 T2 W' W4 X! V. s6 g6 G
下午百合) H* A3 k ~1 R8 x% x
) D9 @; _2 f4 x. Z3 L& o, i2 ?8 M0 Z
天降小雨,渐次加大' J) C% A: i6 @6 S
我们与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 b0 U# M& J/ X
向空中张开的喘息的嘴,痛苦扭动的肉身
# [% c m2 U, H. Y, |* y生命是痛苦的挣扎: V* b+ W+ y" b% ]" X! m
也是。欢欣的舞动
" F, j2 ]! w7 F鱼儿回到水里1 l2 ^, V. n3 c' H* L f3 M: @+ w
我们散落到人间' y2 i2 ^' T* R" }1 ?
岸上没有放生的人,没有被放生的鱼& p( H, J- |, A8 H& {- L+ Q# n
也没有放生本身
6 G& q* g& N/ o# h. L
6 G6 u2 s) L. B% B0 h2 O' O& d# @7 E4 n5 e( O( |
推荐人:碧青
! G* w1 v$ _9 g5 ]推荐语:女诗人的《放生》一诗,我反复阅读了多遍。无疑,这是女诗人亲历一次放生之后写就的诗作。/ ?7 {0 j: s* U; v U2 i' Q" s
放生,是中国人自古已来就有的表达仁爱的方式。古人认为动物的命与人的命一样值得珍爱,这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方面。佛家的《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记载的亦是流水长者子当时护生、放生的事迹。而从本诗的“放生”本义和诗的最终境界来看,是从禅者的角度领悟和呈现的“放生”本义或曰境界。. @' O/ \1 k+ U. a+ h* ?7 {: C
“天降小雨,渐次加大/我们与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是放生现场的真实写照。当时,天空降下小雨,小雨又渐渐变成了大雨。而此时,或在后来的诗写观照中,诗人发现了放生者和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这里的“岸”,是现实的河岸,又是暗喻的河岸。岸,是此岸。是放生者“我们”和鱼一起停留的此岸。这里的“我们”,含蕴的意义便深广而丰富了。而此时的此岸,即是承载生命又是鱼在“我们”的放生行为中即将离开的此岸。
6 N' O. d2 [8 V) G$ \ 此刻,在放生者的眼中,鱼,生之痛苦和欢欣是同存一体的。
: [5 m0 `# J+ ^5 |# e% Y- F! y* ^& v3 s7 J. O
“向空中张开的喘息的嘴,痛苦扭动的肉身
+ K7 b/ A" ?4 t' F生命是痛苦的挣扎8 w$ @# u, A5 l Y
也是。欢欣的舞动”/ ~5 P. F# h2 [. c! w9 L
5 W0 X R, p3 }& d
那么,这是放生者和被放生者之间心灵相通的一种相互理解或默契。$ w* P4 B' j. p0 @. z- }9 R2 O
这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3 ]: q% x# }/ S; J q
鱼,本是水族动物。它们出生和生长在水里。因为人类吞噬的欲望,它们因被捕捞而离开了水,即意味着成为人类案板上的刀下之物。幸好,遇到了爱生和护生的人间爱者,遵循上天的爱生之德,或者学习佛陀的慈悲行为,把它们从被任意宰割的命运中解救出来,要把鱼放回生养它们生命的水里。鱼,便又来到了“河岸”。虽然,岸上,并不是水里。暂时还在与水分离的鱼,却已经在河岸感知到放生者的善意和爱心,所以,在离开水的生之痛苦的挣扎中,痛苦的肉身也扭动着欢欣的希望和感恩。这亦是鱼们惟一欢欣的理由,生之希望。
! \' w, Q- n4 ^1 C5 F7 g; b此岸,便成为了鱼又一种生的起点。或许,这里的此岸,亦是鱼重生的彼岸。% n& O8 d: t! M, A5 _6 A0 q
诗人在诗中省略或有意隐匿了放生的过程,平静自然地写到“鱼儿回到水里/我们散落到人间”。鱼回到鱼中间,人回到人中间。这样的结局,仿佛,人和鱼已经各安自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生存世界里。
" q: \" A/ G: ]2 f4 w% o, }而这样的时刻,“此岸”依然存在,而人和鱼却都已经在这放生的河岸消失了。 w) c; m1 c7 B8 Z) t" b: G" `
河岸,是空的河岸,是无鱼可放的河岸,是无需放生者的河岸。7 D$ a X; S6 K
河岸,还是河岸。只是,它已呈现了这样的诗意:
" J# _/ ?. f) f% `“岸上没有放生的人,没有被放生的鱼”。: G- E F) K2 P4 z/ O* P% W& u
或许,人在放生鱼的同时,也已经把自己放生了。$ _5 |. T+ r/ ^" T6 Z* C: q
人和鱼皆在此岸获得了某一种解脱。" s( R# C9 F9 _, s3 X
如此来说,鱼,亦是否可以看成被放生者放生的自己的生命或灵魂?
0 f/ B4 X( U$ Y0 h或许,这是需要探究的大千世界生命微妙存在、众生命运相连的另外一层更加深奥的意义。
9 i0 Q( Y5 ]# r& @6 ?8 l% o7 b, Z3 @# y5 \4 j
$ h j. D/ j8 C0 i7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