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深爱着这片土地的乡土诗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深爱着这片土地的乡土诗人

王恩荣
 

早想给武恩利老师的诗写个诗评,又不想随便下笔。我与武老师相识时间不长,但武老师在我的心里留下了谦谦君子的印象,他始终是一副谦逊微笑不多说话的表情和长者风范,尽管他在我们和顺诗艺界小辈的心里已经是高者为师,行者为范了,但他特别的低调。我想起《易经》里的一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放在他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修为品质是高于他的诗的。读他的诗总感觉是一股细细清泉在我们心田流过,我不由的想起故乡大山下流出的“透山水”。那是故乡的甘泉,有这股清冽的甘泉滋养的人必是水灵灵的,有这股甘泉滋养的树必是“清翠湿人衣”的。最近我又重读他的诗,进一步感受到他对故乡怀抱着炽热的爱。
《母亲节》

这一天,我是你的弃儿
独守着难熬的时长
这一天,我透过雨雾
想寻找一个熟悉的地方
这一天,我思念一个人
一个永远把我看作是孩子的人
这一天,我想推开一扇窗
张口再叫一声娘

这一天,我什么也没有做
在静静的角落黯然神伤

他对故乡的爱首先源于对自己母亲深沉的爱,“这一天,我是你的弃儿/独守着难熬的时长”开头一句弃儿,把他对母亲沉痛的追忆表达了出来,这一天比任何一天更使诗人感觉到煎熬,因为这一天是母亲节,接下去“这一天......”的几个排比句式,通过诗人对诗人自己在母亲节这天微妙的思念细节,写出了诗人无奈的叫天天不应的失去母亲的悲痛心理,“这一天,我透过雨雾/想寻找一个熟悉的地方/这一天,我思念一个人/一个永远把我看作是孩子的人/这一天,我想推开一扇窗/张口再叫一声娘”。“熟悉的地方”是母亲的老屋;“永远把我看作是孩子的人”是母亲;我想推开的窗那只能是记忆啊。跟着他的诗绪你不由得潸然泪下。“这一天,我什么也没有做/在静静的角落黯然神伤”,最后一句一下把诗人的感情写到极限,也跌落到最低谷,现实是无情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他只能“在静静的角落黯然神伤”,我们感受到诗人沉浸在由于想念母亲的巨大的哀痛中。
他在另外两首写在母亲节追忆母亲的诗更加细腻,“明天是你的节日,妈妈/我的呼唤萦绕在山谷/听不到一声慈爱的应答”,“你悄然而去没留一句话/儿女依恋的心/茫然中找不到方向的灯塔“,”我将成为一个失去宠爱的人/在没有尽头的思念之路/默默承受孤独之鞭抽打”(《伤心的母亲节》)。“为什么我的脸上挂着泪痕/因为我失去了亲亲的母亲/那些安慰的话充满同情/却不能抚平我心中的伤痛”“母亲,我为你献上一束康乃馨/它寄托着我的思念和祝福/从你魂归天国的那一天/我将在一轮素月里把你找寻”(《伤痛》)。这一句句诗句都是泣血之言。
同样是写追忆、思念,诗人写父亲就不是写母亲那样写法了。这或许是男人之间的默契。在《父亲的粮食》中他写道,“土豆,玉米/这些朴实和熟悉的粮食/我每次看见和咀嚼/就会闻到父亲的汗味”诗人不是直接写怀念父亲,而是宕开一笔写从土豆玉米这些粮食写起,因为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亲留给我们的记忆就是不停的劳作,这也是父亲对这个家庭爱的表达方式,所以“我每次看见和咀嚼/就会闻到父亲的汗味”,咀嚼粮食就是追忆父亲,角度选的何其的巧妙!“这些廉价的粮食/被冠名黄金,标称绿色/在酒店的餐桌上堂而皇之/身价不斐”父亲早出晚归收获的粮食啊,这些廉价的粮食在酒店的餐桌上堂而皇之,身价不斐,这是真黄金。写到这里诗人的笔锋一转“汉水换来的/沉甸甸的粮食呵/只有金子的颜色/没有金子的价值”这是为父亲鸣不平,是作者深深的悯农之情,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呐喊。“看着盘子里的小窝头、土豆泥/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是谁/巧取豪夺着中间的价值/让耕作的汉水如此卑贱/我仿佛看到父亲无奈的面孔/疲惫的身影/在一声声叹息”这是从农村走出来,有了认识的高度的农民的孩子才有的悲叹,究其实质还是对父亲的深深的怀念。“我愣怔地拿着筷子/面对父亲的粮食/长时无语”。无语是长歌当哭,最后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很有余味。
《记忆的年夜》也是写追忆的,这是发生在除夕之夜的一件事。第一节仿佛是对那个年月的写生:一盏油灯,暖着围座的家人,簸萁里的饺子摆的齐齐整整,父亲在灯盏上点烟,多么祥和多么古老多么真实!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油灯重新点燃/望着被煤油浸湿的饺子”,平时吃不上的、捏好的饺子不能吃了,一家人美好的希望瞬间跌入黑暗之中,于是“母亲大声责怪着父亲/年夜顷刻换了一种气氛”,温馨祥和变成争吵。“邻居康婶闻声过来/劝说着叨叨的母亲/片刻,母亲又开始和面/低头压住眼含的疼惜”。邻居过来解了围,母亲又继续和面,低头压住眼含的疼惜。从诗人对亲人浮雕式的叙述,让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亲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事件的结果诗人没有顺延,而是宕开一笔,从邻居康婶插入,然后结尾。“最后,康婶端走了那些饺子/她说老天爷咋就要不了康叔的命/一个药罐罐害的一家老小/怎么过也跟不上人”,说明这是一个更困难的家庭。“初一早晨,捡爆竹的康三明告我/他家吃的白面饺子/明明有股子煤油味/家里人谁也不作声”。这个结尾是含着泪的,我们忽然明白,康婶端走了不能吃的饺子让一家人勉强过年了。到这,我们不是责怪康婶的小气了,而是为康婶更加艰难的生活而担忧而悲伤,诗人人性化的关照更加突显。 诗人的大年情结是非常深的,那时的苦难给了作者一辈子刻骨的记忆。他的另一首 《熬年》,“焚香、斟酒/爆竹声中我站到父母面前/我对父母说今天除夕/我们一起熬年”,现在的幸福生活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但父亲却不在人世,“往年,此刻/一家人围成幸福的圆圈/父母依次掏出备好的压岁钱/为孩子送上长辈的祝福”,“而今,熟悉的容颜/微缩在相框里/父母注视着孤单的我/再也不发一言”,子欲养而亲不待,诗人的孝心形诸于笔端。最后“我与父母对视很久/依稀觉得像是昨天/我把一个红包压在孩子枕下/感叹着延续一个不变的习惯”,对一个父母传统习惯的传承也是对父母的怀念。
再读《唢呐泪》,“情感迸发的时候/一定是个特别的日子/你激情的话语/穿过篱笆墙/如行云流水/让草木动情,鸟儿失语”这一开始就把唢呐当成有感情的人去写,让读者一下子进入情境。唢呐是故乡的一种普遍的常见的乐器,每当村庄里有红白事,都能听到唢呐的声响。“河东河西,十里八里/花轿前迎送过多少出嫁女/纸幡下唱起多少回安魂曲/顶着红盖头的女子走出了山里/躺在棺木里的人终结了长长短短的一世”写了农村的红白喜事都用这乐器。表达的诗意很浓。“癫狂与理智间,你用古老的声音/表达着人心的欢乐与伤悲”,
“这是你与黄土的情结 /喜也在这块土地,悲也在这块土地/一根热肠留不住美好的往昔/每一次听到你的呼唤/我游离的魂魅就奔向儿时的摇篮”。听着唢呐的悲欢,关注着黄土地上的生生灭灭,“我爱听你悦耳的笑声/不愿再看你呜咽着落泪” 最后一句淡淡的“我爱......不愿......”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美好的心愿,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总是与父母的感情难舍难分,《望乡》:“九月,一个登高的日子/遍地野菊衬托一个主题/相框里的父母看着我/仿佛有许多欲说的话语”,这是登高望乡也是望自己不在人世的父母。“一片故土,一份亲情/永远无法复制/父亲、母亲”,“我期待梦里的相遇/思念是我今生无法跨越的高度/今天,在远离故土的城市/让我陪着父母/一起望乡”,这样痛扯心扉的话语让我们感到了诗人深深的离愁感和思念。 
由于对父母对故乡的热爱,诗人爱屋及乌,他对故乡的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远亲》

灌木上那些毛榛、郁李*
我咀嚼过它们羸弱的奶水

它们都生活在山坡上
年年开着希望的花
等到秋日
能挂住的果实所剩无几

你去采摘,它们就在那里等你
从不说拒绝的话
它们会尽其所有
不让你空手而归

甚微的馈赠,弥足珍贵
温暖着儿时的记忆
后来,我与它们越走越远
几十年也不曾遇见一次

今年秋天,在故乡
偶然看到它们
我竟然一时想不起来
它们叫什么名字

注:毛榛、郁李,是两种山果名称。

家乡的一切笼罩着母爱的光泽。左邻右舍,儿时的伙伴、兄弟,他们还有那里,“它们都生活在山坡上/年年开着希望的花/等到秋日/能挂住的果实所剩无几”,说明他们还依守着黄土地,靠着微薄的收入支撑生活。“你去采摘,它们就在那里等你/从不说拒绝的话/它们会尽其所有/不让你空手而归”,这句的表意功能是非常强的,拟人化的故乡的植物就如同故乡的人,故乡的沃土一样,总是给你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即使是一碗饭、一口水。记得那时候吃的、花的都紧巴巴的,亲戚、邻里之间总免不了凑凑借借的,“甚微的馈赠,弥足珍贵/温暖着儿时的记忆/后来,我与它们越走越远/几十年也不曾遇见一次”,在那个困难的年代,这是倾囊的馈赠 ,虽然少,但在诗人的记忆里却是无比丰富而温暖的。当游子离开故土,“我与它们越走越远,几十年也不曾遇见一次”,最后一节,当游子带着苍桑回到故土,面对有些多少年不见的“远亲”,叫不出名字是自然的事,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草木情》

这些常年生长在故乡的木本    
这些“六道木”、“五角枫”
被活生生挖起
足跟缠上密密麻麻的草绳

乍暖还寒的风中,他们
伸着灰色的枝条一脸惊恐
他们拥挤着、依靠着
在车厢里瑟瑟抖动

他们是另类的“移民”
去陌生的城市完成繁衍的使命
城市需要绿色的肺叶
高楼间的空白需要填充

春天在不远处酝酿一场雨
迟疑间跨不过一道离愁的门
这些启程的灌木哦
从此将在他乡了此一生

望着他们颠簸在尘埃里的身影
我就像又一次面对流离的亲人
这首诗一开始一节就叙述了故乡的“六道木”、“五角枫”正在为走向城市而接受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第二节,“乍暖还寒的风中,他们/伸着灰色的枝条一脸惊恐/他们拥挤着、依靠着/在车厢里瑟瑟抖动”,看到这我们忽然明白这不是写物,而是写人了。写那些流落到城市的故乡的打工族,写城镇化发展中背井离乡的社会现象,我们不仅对诗人的寓意拍案叫绝了。第三节,他们虽然看起来是另类,但庞大的城市需要他们建设和维护,他们淳朴的思想就像纯洁的空气。“绿色的肺叶”比喻的何其恰当!“这些启程的灌木哦/从此将在他乡了此一生”,作者这里写物也是写人,物我化一。面对日益荒凉的、空壳化的农村,诗人表现出了一种惋惜担忧之情。最后一节,“望着他们颠簸在尘埃里的身影/我就像又一次面对流离的亲人”,武恩利老师的结尾大多数都是淡淡的写出,体味起来却是感情非常的浓烈。同时,通过诗歌,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注。
在武恩利老师的诗里写农村与城市的碰撞,写农村游子对故乡的心灵皈依的思想的诗比比皆是,在他的《春天》里:“一群群的庄稼汉/结伴向南,向南/像寻找春天的大雁/身后,瘠薄的土地/在视野里渐渐消失/他们依恋的眸子里深藏伤感和茫然”,这是由于贫穷而不得不离开故土的迁徙大军,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但是魂牵梦绕的仍是自己的故乡,所以“他们依恋的眸子里深藏伤感和茫然”,作者在这首诗的最后这样写到:“他们盼望着气候的变暖/家乡的春天/就是他们回归的那一天”。“春天”,就是作者对建设富裕新农村寄予的期望。
武老师写故乡的诗不只这些,故乡就如他的旅行包,时刻背在他的身上,如诗《放羊汉的伞》那个古老而现在已经消失的大伞,就象故乡的山丹丹花,在雨中尤其鲜亮,拿上这样的伞的放羊汉非常自豪。诗人是这样描述这种伞的:“放羊汉的油布伞比花伞结实/放羊汉走在哪里就把伞背到哪里/往上一撑挡得住火辣辣的太阳/哗啦啦的雨”,“放羊汉是孤独的汉子/自由的汉子/每天与一片徜徉的云相随/游移在山里/静得让许多人不曾理会/黑夜到来的时候/是放羊汉想女人的时候/厚厚的夜色盖不住旱烟的苦味/几声狗叫声里/只有雨伞花朵般盛开/为放羊汉支撑起一片/歇脚、解乏的天地”,这里把放羊汉的生活的状态,苦与乐写的淋漓尽致。
在《失衡的翩跹》中“树木在秋风描摹下/成为凋零的风景/裸露着粗糙的躯干/稀疏的树冠上/那些坚守的叶子/依依不舍,眼含伤感”,树叶的凋零比喻作离开母体离开故乡的人,“依依不舍,眼含伤感”,“坠落继续发生在眼前/母体身上的温暖啊/曾经幸福的依恋/即将凝结为永久的记忆/珍藏成永恒的思念”,母体的温暖成为游子一生的怀念。“注定的飘零已无法改变/别离前的依守显得那样短暂/站在枝头的高度/用感恩的心最后倾诉一次/然后擦干泪眼/如果归宿就在脚下/那就在落差中/舞出一种失衡的翩跹”,多好的诗!对故乡的感恩代替了离别的悲伤,有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入春泥更护花”的积极心态。
所以诗人虽然哀痛,在追寻故乡的路上充满曲折,但他并不堕落,他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他的爱和痛从不产生毒素。
《一棵孤单的梨树》                       

坍塌的四合院
挡不住春风直入
一棵梨树在残垣断壁后
花苞正努

屋子的主人迁徙他乡
无法把你带走
你孤零零站在这里
看星辰起落成时光的沙漏

渴望有一双手
轻轻搭在自己寂寞的肩头
隐忍的日夜,等待
与春雨来一场久别的哭诉

当春风的脚步踏进小院
温情的相拥中
你满腹的话语
终于倾吐在枝头  
   这首诗是诗人写一棵树的生存环境,“诗言志”,他是在表白自己的志向的。读了这首诗我不禁陶醉于武老师思想的美与真了,他的仁心使他的诗即使在废墟上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当然在武恩利的诗也不全是“谦谦君子,温润如雨”,他的有些诗中很好的表现出他的硬汉的形象和理想。 《驼队》,“当一条条缰绳/系连起你们共同的使命/生命之魂/就开始相依的紧紧”首先是团结的精神,“一条条缰绳”是理性的精神,“共同的使命”是目标,如果说他前面的诗是感性的,那这首诗就负有使命感和强烈的理性精神。“也许,从庄严的集结中/相互想到了路途的狰狞/但,征服/从来就是生与死的锋争/一座巍峨的山峰/轰然倒塌/滔天的黑浪/吞没凄惨的哀鸣”,这小节的意象:庄严的集结、路途的狰狞、征服、生与死的锋争、巍峨的山峰、轰然倒塌、滔天的黑浪、凄惨的哀鸣都是刚性的,实际上诗人曲折而丰富的生活经历炼就了他铁打的硬汉刚强的一面。从诗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团队在逆境中前进的不屈不挠的坚强精神。“泪水在烈日下已经风干/丢弃在荒漠中的是/一条解开的缰绳/硬伤在心中已成块状/只有咬着带血的牙齿/前行”,这是在逆境中抗争的付出和牺牲。
诗人在《太行山断裂带处随想》中写道,“无法想象/你如何忍住断骨之痛/抬起头额/尘埃散尽后一脸肃静”,这就是硬汉的形象。“流血的断面结痂成疤痕/裸露的骨骼被风雨包浆裹紧/缠绕在断处的白绷带/早已分化,飘散在天空”,写太行山写成这样坚强,让我想起“男子汉流血不流泪”这句话。最后诗人感叹到:“太行山啊/你是屹立在我心中/永不沉沦的硬汉/在我敬仰的目光里/无论你站着,躺着/都是一道最美的风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诗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风景。这样看来诗人已经在生活的不断磨砺下成为刚柔兼备,内外兼修的人,构成诗人本质的东西,当然诗人的诗性工夫也很足。
《杏花村》

三月杏花红才不见踪影
五月的乡村已是一片绿荫
路边的酒幌招呼着过往的风
只是看不见骑牛的牧童

牛和牧童误入深园
被塑成金身
一群杜牧的后人,结伴而来
循着酒香,在穿越古今

看着这样的诗,我们感觉到他的诗的知性精神很丰满。“三月杏花红才不见踪影/五月的乡村已是一片绿荫”,这是写作者在一次作家采风活动的时间,“路边的酒幌招呼着过往的风/只是看不见骑牛的牧童”,杏花村的酒幌还在摇晃,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牧童已经成为历史,看到这不免有些怅然若失。这是诗人故意的蓄势待发。
“牛和牧童误入深园/被塑成金身”,原来找不到的牧童误入深园,这误入一词让我们想到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一句,趣味盎然。最后淡出一句:“一群杜牧的后人,结伴而来/循着酒香,在穿越古今”,采风的诗人们在这里追根溯源,今人、古人仿佛同时立体存在于一个美好的文化中,很有意境,很知性。
他的诗细腻而博大,处处闪现出一个游子对故乡的寻找,故乡是一个诗人不懈的永恒的追求,他太爱他那块土地了,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乡土诗人。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句诗送给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衷心地祝愿武恩利老师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2-13 13:37 | 只看该作者
他的诗细腻而博大,处处闪现出一个游子对故乡的寻找,故乡是一个诗人不懈的永恒的追求,他太爱他那块土地了,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乡土诗人。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句诗送给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衷心地祝愿武恩利老师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2-13 13:37 | 只看该作者
细腻、认真的点评,充满了情感,赞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8 04: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