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17|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诗评读》:钱轩毅长诗《一条河流的水,足够用来恸哭》征集评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3: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钱轩毅长诗《一条河流的水,足够用来恸哭》征集评论



主持人:宫白云(中国诗歌流派网副总编辑)



 长评请单读发贴在诗歌评论栏 :http://www.zgsglp.com/forum-38-1.html
  
 短评在此贴后面跟帖即可。

    欢迎诗友们踊跃评论!
  






简介:钱轩毅,笔名子轩,籍贯江西修水,江西省作协会员。诗作多次入选《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新诗日历》《中国百年新诗经》等多个年度选本。获“金丝皇菊杯”华语诗歌大赛年度总决赛银奖、“龙凤山庄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君悦国际杯”诗歌大赛三等奖及其他奖项多次;曾任第二届中国青年诗人奖评委。在《诗刊》《星星》《诗潮》《诗林》《中国艺术报》《黄河文学》《创作评谭》《雪莲》等数十家刊物发表作品,出版诗集《水的雕塑》。


诗人们的评价



“金丝黄菊杯”银奖授奖辞

    钱轩毅的视界是以我观物,物化于我。诗人的思绪穿越天上人间、外物和心灵、存在与虚无,在大小之间,在有无之间,在虚实之间,观物取象,随心赋形,暗伏玄机,寻觅真意,最终是万物一体、回归原初,实现生命和灵魂的升华,创造出一个充满道隐的灵境。这一切缘于诗人非凡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以及以灵魂的修为为专业的表现。

                                                          ——执笔:方文竹


“君悦国际杯”杯三等奖授奖辞

    《<凤凰山的传说>(外二首)》接续了楚辞的浪漫和绮丽的诗歌精神以及中国伟大的诗言志的传统,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历史遗迹和当下生存现场之间自由地穿梭,通过词与词、物与物之间巧妙的呼应,将修水独特的历史人文和地域文化、山水田园气质、力透纸背的赤子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鉴于此,特将“君悦国际杯‘美丽修水•幸福家园’”原创文学作品大奖赛三等奖授予诗人钱轩毅先生。

                                                           ——执笔:王彦山


钱轩毅是个有才华的诗人,是虔诚的诗歌写作者,懂得诗歌是涉及灵魂的艺术。他的写作是及物的,关注当下生活的。在这种关注和及物的写作中,轩毅不满足于表现自己生命的感知与感觉,也不停留于感动与感念,更不囿于表现生命的本能与欲望,而是发现内心的我——与外物相对的灵魂,并为灵魂画像。


——叶延滨


钱轩毅的诗,用有力的文本,接续了我国正统的诗言志的传统以及楚辞的绮丽的浪漫观。除了在字词之间感受到诗人娴熟的诗歌技巧和丰沛的浩然之气,还能感受到诗人扎实的文学素养和清晰凸显的诗歌美学追求。他的诗歌文本,通过不粘不滞的节奏和弹跳有致的语言,娓娓道来,将日常生活的诗意有效地切入并杂糅在每一句诗里,读来真实不虚。

——王彦山


一条河流的水,足够用来恸哭
——悼黄庭坚

1.
你在的宋朝,我不在
而这青色的山崖在,这千年重阳木在
这叶片眼角昨夜噙着的露珠在
盛朝,不过一逼仄的容器
容不进当下,更容不进未来

河流不是虚构的,光阴的渊薮也不是
你在山顶听涛,有亭六角翘起
触碰云朵,瓦楞上都是天光
你,开始胸怀天下

2.
那年七岁,借用牧童的眼睛
你看到前路机关暗布。横吹一管竹笛
在前村田埂骑牛好过大道打马
抬腿。落步。牛背像缓缓移动的土丘
汴京?汴京和长安一样太远太假太名利
笛孔太浅,装不下陷阱的逻辑

3.
功名是写在考卷上浮肿的词语
进士村的影子拉长了远离故土的惆怅
用两口井给一个村子命名
比门前这条河流来得深邃些
因相互明亮而相互洞见
像历史吃饱了尘埃打出的两个饱嗝

4.
后来下雨了,雨水在青石板上走
你在北国的风雨里走。如果天气够好
你会想念修河中的那弯月
出双井的路上,那么美的一条河流
把月光长久地藏在身体里

5.
南山不高,有人从山谷到山顶
走了一个早晨,有人却用去半生
山谷的深度决定了山的高度
飞花和松涛吟着宋词,拾级而上
露水像圣器在发光,在分宁的天空下

6.
南山寺的钟声,梳理着倦鸟的羽翎
在你心里,分宁才是你的故乡
其他地方都没有,生你养你葬你的黄土
汴京、黔州、戎州、宜州是传记中含语病的段落
弯腰的疼痛,让你始终无法另起一行

当病态受到器重并陆续登上庙堂
诗和书法,与权术格格不入
他们的时代不是属于你的时代
就像你想在苦楝树上养出马蹄莲

7.
山谷是分宁所有山谷的图腾
被流放的云团知晓这一切
宋朝的圆月,率先从凤凰山顶升起
依次照见南山崖,钓矶台,陵墓
山谷闪光的河流,吞下两岸七百里草木
和离岸的青山。时间是更深的河流
它吞下的比河流更多

偶尔一只鹭鸟飞起,直至目光够不着
疑似某种化无形为有形的譬喻
你看岩壁藤蔓葱茏,其实它已死去过多次
所以至今时刻保持着痉挛的警醒

8.
“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山谷墓前,我双掌合十背对着阳光
忆起你八岁时的诗作,不想竟成谶语
谪在人间61年。宜州一漏风破楼
你当夜高烧不退,将双脚亲近冻雨
竟成了你致友人书信中最惬意的事情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
潇潇冷雨,一烛灯火熄灭。千里外
修河停止奔走,双井水浅
谪期终于提前结束,那一夜天好黑呀
唯有故乡的山谷在发着光

9.
你的灵魂从陌生的地方归来
不用背负肉身的行走多么轻松
牧童在哪里?熟悉的笛声在哪里
一只曲子就是一生。朔风盗走了最后一枚
杏叶,将光秃秃的枝丫留给一场雪吧

出走的,回归的,迷路的,消失的人
雪起时,你的脚印被雪覆盖
雪化时,你的脚印随水流走

10.
你曾深谙“点铁成金”的手艺
用词语之铁锻造黄金,锻造江西诗派
如果当初指点的是一粒种子呢
最好将培土的时间选择在冬天
植根于邪恶者冰凉的心脏,呼啸着发芽

苍穹下,是否不再有刀光,不再有
派系之争?不同的世界通过词语相融
“让你的词句说话,不是透过词句的意思
而是透过词句被用以反对的那些”
总有一些复活的诗句试着脱胎换骨

11.
河流静默,山谷怀抱水流行走
刻有“佛”字的山崖,是修河最硬的骨头
取岩石复活,你不忘手执一管狼毫
中锋写就的人生,住在九曲回廊石碑里
比任何一个拓本更轮廓分明

“砥柱铭”陈旧的卷轴内,谁能听见
宣纸上墨痕未干时的叹息
一锤定音后的拍卖场,闪光灯不断
犹如正在补办一场迟来千年的法事
他们不知道,逝者之魂在生前早已超度
生者在半醒的梦中才开始长出智齿

12.
会有越来越多人来到这里,来到你的墓园
小部分是你的后裔。试图理解你的时代
他们观望的眼睛被碑文洗去浑浊
茶园碧绿,茶香在山谷长出薄薄的翅翼
小女孩扔掉遮阳伞追逐着蝴蝶
内心布满雷雨和闪电的人嘴角泛出微笑
区别于谄媚时的幽默,不受神经控制

13.
一旁,守墓老人吸着纸烟,神情凝重
叶间漏下光斑,与风化的地砖交换体温
讲解员的解说通过扩音器加大了分贝
高峰书院,线装书有着发黄的气息
着古装小书童,咿咿呀呀念着《三字经》

14.
山谷。河流缄默,纵有片语只言
也仅以浪花的形式与岸或船舷耳语
我眼里的修河不止七百里
它的长度,相当于亡魂与生者的距离
它的深度,是一场恸哭的深度
它活在与山谷一样低的地方

多少是非平仄顺着水流下落不明
河水的伤口只有水能治愈
一个人走了,一群人来了
一条河流的水,足够用来恸哭
山谷蜿蜒行走,河流不会死亡

                  2018.11.9于钓雨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9-1-29 15:41 | 只看该作者
你,开始胸怀天下/它的长度,相当于亡魂与生者的距离/它的深度,是一场恸哭的深度/河水的伤口只有水能治愈/一条河流的水,足够用来恸哭/山谷蜿蜒行走,河流不会死亡


独到的诗性,浓郁的诗意,深远的意境,厚重的诗情,,有穿透灵魂的力量,,好诗,品赏学习了,,问好钱轩毅诗人,问好宫白云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1-29 15:56 | 只看该作者
1.
你在的宋朝,我不在
而这青色的山崖在,这千年重阳木在
这叶片眼角昨夜噙着的露珠在
盛朝,不过一逼仄的容器
容不进当下,更容不进未来

河流不是虚构的,光阴的渊薮也不是
你在山顶听涛,有亭六角翘起
触碰云朵,瓦楞上都是天光
你,开始胸怀天下


最喜欢第一节的气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1-29 16: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宫白云总编!谢谢阿天一、雷鸣诗兄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1-29 20:0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1-30 09: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读再读    感谢宫总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1-31 05: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2-7 10:11 | 只看该作者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饱含哲意和思索,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2-10 07: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2-11 11: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4 03: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