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7|回复: 4

《胡适与威廉斯之浅较》 一一一兼论新诗发展的得与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适与威廉斯之浅较》
一一一兼论新诗发展的得与失

文/明烛江南

先列举几首小诗。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又《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均为胡适开一代诗风之作。下面再列举威廉斯等人的作品原文及译文。

THIS IS JUST TO SAY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e
so sweet
so cold

译文:
《便条》——威廉斯(美)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The Red Wheelbarrow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译文:
红色手推车
(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一群
白色的鸡雏旁
一辆
红色的手推车
雨水中
晶莹闪亮
承载着
如许分量

又比如美国诗人卡明斯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L(a)》:
“l
(a
le
af
fa
ll
s )
one
l
iness”。

《啦》
孤独






来。
(明烛江南译)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如魅的脸庞;
黑色潮湿枝头的朵朵花瓣.
(明烛江南译)

上述诗作写作年代均为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有相同的时间点,有相同的追求。
可以看出胡适与他们在语言回归日常上所作的努力。
但是我想说的是新诗如何仅是开了一个好头,便又堕入了文人的旧路。胡适的初衷是新诗应摆脱旧诗的外在,保留并创展传统的内涵。正如威廉斯反对艾略特的僵化的学院体结构。
不同的是,我们的新诗却在百年间迷失了初心,而威廉斯们却将成功地开创了未来(比如意象派,黑山派,垮掉派,自白派等)。
正当他们从我们古典意象中汲取养分时,
我们却选择了彻底的分离,并无差别地复制来自他们的翻译体,自诩洋气新潮陌生化,比较之下,令人瞠目结舌。
比如这首
THE CUCKOO布谷鸟。

In April, 四月里,
Come he will, 它就来了,
In May, 五月里,
Sing all day, 整天吟唱多逍遥,
In June, 六月里,
Change his tune, 它在改变曲调,
In July, 七月里,
Prepare to fly, 准备飞翔,
In August, 八月里,
Go he must! 它就得离去了!

似曾相识啊。

《 国风·豳风·七月》。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威廉斯有一句名言:“No ideas but in things.”
除了事物哪有思想!
我想,现在猛回头一看,才明白当时的猛药是不是喝上了瘾呢?
站在西方看东方,他们是愿意看到对自己的机械模仿还是愿意看到属于东方优秀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6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思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临帖留玉秋水雨夜诗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渡主临帖,甚是荣幸之至~敬茶。。。。问安雨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3-28 21: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