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2025年7月号,总第180期)主编:碧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30 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也牛 于 2025-7-31 15:27 编辑 : h/ v' d; a: z# u& |% w
; d5 z4 a$ d; j  t4 Y* m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J+ b& c& x) L& P8 ~
(2025年7月号,总第180期)8 V1 f5 x, c& f0 @' f) i" S6 h
) _7 H5 F9 `# o$ M  f3 Q
主编:碧青

& X8 y8 W+ Q. h4 \; ]6 R) l/ ~# G6 G* ?& V

% [% N9 v: w, i2 Q
- b, y9 c- P: {* e$ W8 m0 I8 P# E' x【诗歌作品】
$ z) c' [3 C1 N4 l2 B( i- o' T3 b  o; M

- ?# D$ L: t! r: `& n* f5 v% }, q人工降雨
& H: e) F8 S  u8 f* h$ U作者:也牛
: T2 C% e9 _8 C. K  a2 `  - Y3 i9 ~' c/ q$ A& _
游进雨水里的梦像一尾小青鱼
) `; R. S9 Z, h: I" B没过多久被捞上了岸6 Y/ _/ e& R2 z6 P+ C! _7 _$ y7 Z

% V, K' |. M9 y$ Z9 g“啵啵啵!”雨滴在铁皮屋顶上敲; P% m" @! Z7 H( Z0 X& [
声音比木鱼更慈悲
4 b% L# \. B7 r$ T5 o$ A+ A更清凉,一下子把我惊醒+ I: z9 r  H2 n( w
我看见雨水,在风中
! z* I" b, {" b* o" v! @伸手,给小区里的一块石头灌顶
, I7 u7 `$ b4 L1 T
# V# C6 g) ]: m6 A天菩萨啊,苦热煎熬时3 m+ S$ c  r, _/ q( d  Z
她悄悄撤走了我身边的一只老药罐) Y* X; g3 L2 K* P+ U! F
8 r& b! y7 N, o! j$ t' T& K, H" i
    推荐者:碧青
  G/ s* M) @- {$ B    推荐理由:《人工降雨》,是也牛近期的一首佳作。/ N3 [% [; P* W# b' O) B
   诗的开篇,就点明了诗人的梦在雨水里醒来了。7 O1 g8 u) Z; ~
   像一尾小青鱼的梦,是自然游进雨水里的。“没过多久被捞上了岸”,这显然是诗人梦醒的行为。鱼上岸,自然就远离了雨水,远离了梦存在的空间。
9 ^* G' a5 c) t7 v0 y/ z0 b1 F% q, H% \9 J' R' K5 h- Y
  “啵啵啵!”雨滴在铁皮屋顶上敲7 x" M; H+ Y7 Z* h
  声音比木鱼更慈悲
1 g* H$ x# q4 q  更清凉,一下子把我惊醒
2 N/ g9 n) E4 E; _+ I' s% |! `/ B1 r3 N
  诗中运用“啵啵啵”象声词,不仅增强了诗意的鲜活质感,更具有湿润、丰沛和浑圆的画面感。被雨惊醒的,无疑是诗人心灵的觉知。所以,在诗人的眼中,便呈现了体悟的画面:
5 }" Z7 ~1 g9 r" R& Y( j" p, _: @. e# t8 O5 s
   我看见雨水,在风中3 N' `8 Y3 g/ }) S# L) n
   伸手,给小区里的一块石头灌顶' I% [) y4 g" S5 n3 G  \# u  ?- i

0 w- \0 S: T- \! c# y% \( o5 D   雨水,就像菩萨慈悲的化身。“伸手,给小区里的一块石头灌顶”。仿佛,雨水降落大地,只是为万物“灌顶”而来……/ g; ]+ D$ p2 {4 T
   “灌顶”一词,百度百科给出这样的解释:“梵语的意译: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灌谓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行的崇高。”4 R2 P5 e! Z) F( ]
   雨水伸手给石头灌顶,这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一是呈现出雨水普度万物的护念慈悲,二是呈现着诗人心中的万物平等,石头亦是可觉悟的石头。
1 [( [* @( X6 {   此时,在此地,诗中又呈现出这样的觉知:) a8 |7 W# I" w8 X7 j0 O

# e1 c, k* L# K- X* \   天菩萨啊,苦热煎熬时
' {8 |! p: a: u0 d   她悄悄撤走了我身边的一只老药罐
) s3 q" O+ t! C+ u* K2 G2 L9 V% P0 N1 g6 Q5 `% B4 a+ t7 ]
   老药罐,是诗中另一种重要的喻象。暗喻着在一个人漫长的生涯里,病不离身又无法完全治愈的境况。当苦热煎熬被一场人工降雨淋灭了,老药罐也被雨悄悄第撤走了。
- Z# f# M! v% U. X$ V   是的,是菩萨般的雨撤走了老药罐,而不是人自己扔掉了老药罐。此处亦暗喻着,一个没有“觉悟”的人,就像是病人。而当雨水降临,心灵呈现出觉知的智慧,病,亦不治而愈了,再也不需要老药罐了。
' y( R+ i. ]( @5 i: R+ b8 @   或许,老药罐的存在,亦曾是另一种尘世的护持或度化。
/ F1 c8 P3 t# g6 W8 ^0 ]   诗的结尾,不禁令我想起了《六祖坛经·行由品》里的那一句智语:“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6 i# P; X$ ^) b5 @5 ^7 Q1 O   是的,这首诗,呈现的正是也牛心灵体悟的美境。
: B9 |5 V& k! H! y# c, x- a6 _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诗的题目《人工降雨》,亦蕴含着更深的寓意。人工降落的雨,与天空自然降落的雨,根本无异,是不二的雨。正所谓凡圣不二。
' v, E7 T% T# d% c6 o   人工降下的雨,清凉地洒向人间,普度万物。读者,亦像接受了一次人工降雨的灌顶。
( u) X/ _/ L7 ?* O7 f$ k5 h% w: |" s3 h5 |" [9 {4 A
6 h  L" i, o$ L  ~! E  I
冬 晨        
1 |# d7 I2 ~5 Y+ S* E作者:胡弦
- T- n; S/ a( g% q, T9 b" M, c7 V/ I+ v8 M, D2 w0 C
这辆老旧的拖拉机突然" S# r0 G5 C+ n% R; z) u2 Z
发出轰鸣,喷吐浓烟,全身关节喀吧作响,履带
6 ~) z0 I9 S# W+ _  \扣住尚未解冻的地面……/ G, Q2 I9 g* `: \
它醒来了,砖瓦厂和村庄都醒来了,愤怒!1 T! A) G8 n% r
在它心底震荡,它抖落积尘,奋力前行,开始着手解决
  o7 V/ J1 p2 i1 J: I4 y5 ~9 S它和这世界之间存在已久的问题。3 x7 s3 i& F; D& Z# E1 X
5 w# v2 \7 a  ?  R  B3 N: F& I5 P
    推荐人:也牛3 n1 l& d8 e" `2 C1 z' e4 Q9 O
    推荐理由:读了诗人胡弦的这首诗,掩卷沉思:究竟它给了我们怎样的诗意呢?首先,诗人从事实出发,像电影用镜头语言讲故事一样,他精准地捕捉到了生活的片段,去掉冗余装饰,给我们留下最纯粹的诗意内核,短短六行,"让事实自己说话",达成了"事实的诗意"。 其次,在结尾处留白:- c; O7 p2 A9 X1 `

0 }" Q; g$ Z* |. Q( Q; H* f2 Z2 h    砖瓦厂和村庄都醒来了,愤怒
3 a& Y2 V# c% @+ X1 [( @' W: M7 s    在它心底震荡,它抖落积尘,奋力前行,开始着手解决.
- N  ]% \8 u3 ~4 c; r  |    它和这世界之间存在已久的问题。' y3 h; m' B+ {; S
1 A1 v( e1 K  M% W" w# ]
    它提升了语言的穿透力,通过省略、暗示或语言的断裂,为读者腾出想象空间,   8 q5 |8 P9 E  b9 F: d; T! E! D
让诗意在沉默中流动。将未言说的部分交给读者重构,形成了诗意的多种解读空间。9 l3 f3 f+ }. N2 [" R  T2 O
    我们推荐现代禅诗,又是怎么从这首诗发现禅意的呢?想象一下:0 }) T, k+ P& p8 c: x3 {

7 u( X' l9 A8 \/ I  R' @5 R    这辆老旧的拖拉机突然
" U6 D/ E7 ^  a# \6 N0 z$ \8 h# H    发出轰鸣,喷吐浓烟,全身关节喀吧作响,履带, [: ?! y/ \) X5 i) X; e2 |
    扣住尚未解冻的地面……! ! ~5 F* B. l, {9 A0 C
    它醒来了,
" E) g  k# |: m+ q5 c8 Q0 E6 b& t
    为什么“这辆老旧的拖拉机突然/发出轰鸣”呢?请注意这行诗中的关键词“老旧”。“老旧”者,说明这辆拖拉机也是有阅历和故事的了。它曾经劳动、奋斗了一辈子,如今被时光淘汰,停在“砖瓦厂”或“村庄”里“积尘”。空忙一场啊!
& J" v1 h  c+ F& t/ `0 P所以“它醒来了”。
0 ~- t: H; H# s( T0 `: W# _3 Z1 d    “醒来”即是醒悟:在这冬天的早晨,地面封冻,生机凋零。原来世界告述它并示现出来的一切蓬勃与繁荣都是虚幻的。它与世界的契合不过是今生一个最大的“问题”。9 E1 K& a3 q$ `2 L
所以诗人说:“它抖落积尘,奋力前行,开始着手解决/它和这世界之间存在已久的问题。”
# N& j) V, C4 s1 b4 B& w% G# k& S    六祖慧能说:“世界是邪见,法界才是正见”。因为世界有生灭。8 t4 P) r  t& M/ Z8 e
    拖拉机追求一生都是生灭虚幻的东西,如水中月,镜中花,终不可得。这是它的 “问题”,也是“它和这世界之间存在已久的问题”。它“愤怒”了。& J$ x. p( E9 \1 {5 M
    如何在生活在发现诗意和禅意?或许,这首诗便是标杆。推荐这首诗,它能让我们更好地悟入!# S8 p( q* z3 g" A& h
# T7 G" M$ {% Q' f3 R

* V6 q+ E0 Q- k. t3 o/ c此刻,是鸦声唤醒世界
1 P7 w' p* @: [8 @3 w. G/ e% j) S作者:快禅山水; ~$ M7 p6 d; o' E  K" W  Y

6 K2 |& I4 y, Y3 I乌啼
- [2 o( O8 J- H; _敞开心扉,让阳光进入
4 y- Y7 v, o, \4 ]4 }) r, ~' x万物揉一揉眼睛: B0 X' w8 F- y5 v
起身……" t# h5 }0 k5 s$ D3 A! \4 W! ~

& e3 m4 q& T' p8 ]3 e/ V   推荐人:碧青
1 W" w$ L- W/ c' u' I4 N   推荐理由:在现代禅诗派论坛最初读到快禅山水的诗《此刻,是鸦声唤醒世界》,我的心,就被诗中轻灵、清新和明亮的诗意所吸引,亦在瞬间,就轻松欢愉地呼应这首诗的感召……
' y  [9 W8 ~$ N  }   这首只有四行的精短小诗,开篇仅用“乌啼”两个字,就呈现了大自然的自然、辽远和深邃。“乌啼”,亦是这首诗的诗眼。“乌啼”的时刻,诗人已经醒来,“敞开心扉,让阳光进入”……
0 p2 V2 Z. e! m   醒来的时刻,敞开心扉,便敞开了充满阳光的无限光明的世界……1 q$ O$ E& {, l( E1 A
   此时,诗人的心是静定的,感知着内外合一的美好一切。他仿佛看到了,在乌啼的召唤声中,万物都醒来了。
$ r, _, t  i- m: s" \  “此刻,是鸦声唤醒世界”。
2 x/ Z8 g! _: ?1 q# S$ y   此刻,亦是诗人的心灵醒来的境界:
2 b& H. C+ T  b& m) s6 A0 K6 F) O) F; O6 T+ Z' S6 T& h: u: Q
   万物揉一揉眼睛
* g- }9 I- }, b3 Y   起身……" @' i9 I7 s! B
) J! g$ C8 y2 U; e' J
   被乌啼唤醒的生命挺身站立起来了,站立在醒来的时刻,站立在大千世界,站立在灿烂的阳光里……2 y" U' k/ q9 `1 }! ]
* [, ^4 y8 @& w
0 n3 z) V, r+ M
青枫村的雨
% z1 X% A2 [1 V$ R' F' ^' X作者:刘年+ |3 n3 N2 [- Y( o2 _
7 N0 {, K  {/ }' G" x; o5 D
村东喜事,村西丧事。先去村东祝贺,再去村西
9 Y" ?7 r8 S) y4 }  B( v; P在槐树下停了停3 G' y) [; F. A  Y8 _8 g
准备好安抚遗孀的说辞和现金
4 U' `5 h- |/ A1 p9 M/ [3 _' i" D. x! `! o& s) f! \% g; Z: T0 t
烟花不管悲喜,生子的在放,丧夫的也在放3 D# Q+ P7 B5 O  q5 {
人情不管悲喜,生子的两百,丧夫的也两百
# |9 u0 X3 ~; o- t3 B, C苍天不管悲喜,给丧夫的以泪水,给生子的也以泪水3 {1 r7 S4 {/ n: C/ ]2 C( [
2 U; ^6 |& d  D
    推荐人:也牛
! L+ o" F7 Z+ Q1 m    推荐理由: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在《证道歌》中说:
, v0 T8 n1 Z& `+ }# Z1 T
' ~" m5 }$ H+ {; @: z2 A) t    无价珍、用无尽,
( k% z0 n0 H( ?% E    利物应机终不吝;4 I/ E8 c1 `$ r+ {- S
    三身四智体中圆,$ a1 B6 @. n3 B: v) b6 O
    八解六通心地印。8 e8 f0 h* b! `2 b
- r- f$ ?! L; u2 p) C
    四智者,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其中,“大圆镜智”说的就是我们的本来智、佛性。它像大圆镜一样“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照彻十方三世豪无谬误,圆满无缺,就像:
2 ^$ E4 P  |% b- a4 p' |# o0 z
5 _) _% ~  b1 S  k; a/ q: ?    烟花不管悲喜,生子的在放,丧夫的也在放9 Q* @6 p7 R4 H& e7 r" K, A
    人情不管悲喜,生子的两百,丧夫的也两百" ( B* W# H, k* O0 b
    苍天不管悲喜,给丧夫的以泪水,给生子的也以泪水! i' E; A3 ~% i* p, Y! K2 ~

6 Y' X  m' d0 i    苍天给丧夫的以泪水,给生子的也以泪水,一切平平等等。只有我们在这里分别执着,认为一个是悲泪,一个是喜泪。从而评判苍天的悲喜。  \0 u' _2 K1 ?" @' o% R
    苍天本无悲喜,无非是该下雨的时候下,不该下雨的时候停。而它下雨的时候又刚好下在了一场丧事和一场婚礼上:
5 s, w) H3 u- c; \! E7 d4 X9 \$ y* v! y3 V2 I( E  }
    村东喜事,村西丧事。先去村东祝贺,再去村西% K* [! |7 S! w+ H8 S/ K. l
    ......
' ]- d  `6 u9 k7 \) s    准备好安抚遗孀的说辞和现金: U7 O+ N* h  e( x/ B
+ l7 ~9 I( r) Q5 c+ a7 r* A
    诗人体悟到这一点,知缘起而施,知无我而施,以平等心示人,在待人接物中修行。回归天然,佛性昭彰。2 i3 u7 y& q8 d) Z8 k' {

0 r  t* i8 j% U1 J( a* a: ~$ M4 R" `6 k8 k
秘密
1 I* l# o" Y9 s5 M5 f作者:苏浅) B; i( F! s( m6 y4 L" v

$ o8 J' j# O& T% Z5 E我从没见过薄荷的生长。/ k( u# B. y- U" K7 \3 ?! j# ^, v! s
薄荷,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我全部的信任
( i# i& L( w" ~* o6 ~! L; c只是一两个叶片* T' B3 y: i6 q/ W3 \
就消解了夏天的燥热。在异乡的某个午后* l/ k6 O1 {' h; x
我认识了一种叫薄荷的植物% J5 x; j6 f4 J- B
它简单,干净
* P3 c' @  T3 S) d从一杯水里伸向我,像我想要的生活。& }# m0 {4 t4 R! S% ?
我想要的生活,( @7 Z  _7 F3 G' [: R1 d9 A5 n
不尝不知道。: k: o9 }3 j% M: w
0 _# i5 u0 V! @0 Z
    推荐人:也牛
, F9 J; N( @% t% ~, x    推荐理由:中国佛教有禅、净、律、密等八大宗派。密宗,是在公元八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的。此宗依照《大日经》、《金刚顶经》而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此宗最高理论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基础进行修行。所谓阿字本不生,就是空义。
2 Q# E& e: d$ E* D它也是藉禅定求救度或解脱的行为或修行方式。因此,禅、净、律、密不一不异。
6 Q: @( k/ u$ s; N+ R6 x    佛教中的密是对显而说的。显是理入,密是行入,显密同修,即可得正等正觉。而非世间法所说秘而不宣,藏而不露的意思。$ J+ v; K5 i* n- `6 k8 H0 i
    明白了这一点,现在我们再来读诗人苏浅的这首诗,看她究竟说了什么?8 B! h. r  m; |. K6 G/ ]! {+ O

2 K# F  B% F1 Z6 q$ K5 r! T5 V    我从没见过薄荷的生长。
0 q9 P( f6 A% L2 g+ Z6 E    薄荷,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我全部的信任8 b7 @+ g, L4 F7 A9 Y
& v8 @6 C+ t9 x3 ~4 {4 K
    诗人没有见过薄荷的生长,薄荷生长的那个过程当然就成了一个秘密。但薄荷已用它独特的气味拥有诗人全部的信任,说明,诗人已认可了薄荷有这样一个“秘密”。问题是,薄荷的这个秘密又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读:
8 V  E5 ?; }& F% o
8 H* A# L# Z, x7 V    只是一两个叶片
$ w; I9 C  _4 A$ Z    就消解了夏天的燥热。在异乡的某个午后,
) f0 e& d: D2 I    ……
. I/ C/ s, N9 d; j5 k    它简单,干净* s/ N& L5 l3 B% w5 ?
    从一杯水里伸向我,像我想要的生活。3 N+ }7 I7 w. S) Q
. N, a+ H& E$ O4 |- G+ A
    哦,原来薄荷简单、干净、芳香、清凉,能够消解诗人夏天的燥热,这便是薄荷的秘密。6 t% g7 w7 I) F! W% A* z
    诗人久居于红尘俗世之中,生活得太复杂、太哭恼了,需要解脱,潜心归静、归净,从而得到安稳和清凉,这是诗人“想要的生活”,是她心中的秘密!诗歌写到这里,按说,可以结尾了:因为诗人已经觉悟。偏偏诗人又都是心怀众生之人。她不会忘记在诗歌的末尾再提醒我们一句:“我想要的生活,/不尝不知道。”这是诗人心中的真言,也是觉悟众生的开示:她叫我们在尝过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百般滋味之后要心发菩提,然后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7 X* m- f+ T2 b" [4 C    自觉,而觉他,修菩萨行:这是世间的秘密!
% k+ R( v6 \9 d6 P$ L; e3 b5 \9 T7 z0 ~
' N3 k6 M0 M3 k
一个月只圆一次
# @0 l+ F% Z2 \% O作者:康雪
# s4 H, [. Q+ h  y5 u) ?6 w4 Z& f: r1 t* J8 F& Q; I
    外婆走进巷子里。一边走,一边丢下6 Z2 k2 B9 T# J3 X
    小月亮。那么多
3 T2 [; I/ l8 I    红的,绿的,长毛的7 }' n3 G0 ]# ~  k
    哭泣的,戴帽子的,笑起来没有门牙的' I8 I4 ?/ ]- g* ~) E8 k
    好像一生去过的地方,一生
. U4 a& [$ F6 F6 @    见过的月亮
" `0 o. C% X% j, B; K1 d    都被我捡起来了。外婆还在前面走啊0 ]& V2 _  ^( f2 W: d4 d8 D- s
    越走越快。她要走到巷子尽头% D3 K) Y8 e0 X
    穿过马路7 m# i% v8 e9 r# L  _- D
    就变成小妹妹回来: C9 m4 p: D7 n6 e8 {1 @$ r
    穿碎花裙子。还歪着头问我好不好看% Z, W4 ~9 T. p* S

5 w% Z, Q) I5 M0 _; }( b    推荐人:也牛
3 H9 u$ o1 g" l* t- K% `    推荐理由:最近有人在“现代禅诗”相关群里发表言论,说现代禅诗艺术水平要提高,更多的是要深入生活,以诗言禅。现代禅诗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是诗歌艺术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观点,其实有时候我也是赞同的。因为现代禅诗也是现代诗歌的一种。一个现代诗歌都写不好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写出一首明心见性的现代禅诗呢?更何况,现代禅诗是具有禅意、禅趣、禅境界的现代诗歌。它的要求比现代诗歌还要严苛得多。
; F& M2 {* O4 J6 P# F7 S再者,现代禅诗发展到今天,或许是写作者禅修功夫不够,根底浅,程度远远未达到明心见性的地步,只执着于禅名相与仪轨的缘故,往往画虎成猫。也或许是因为他们迷恋对禅的解悟,便大势“创作”,从而减少了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创新,固步自封,使他们的诗歌看起来禅言佛语一大堆,底色并不那么干净,语言也鲜有陌生化和变形,读起来不那么适性,不那么深刻,不那么新鲜,不那么通透,不那么启人心智。让人升起浮光掠影,似是而非的感觉。) c" x2 N7 K* T% @
要真正写好一首现代禅诗。我认为,写作者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质,而缺一不可:3 O; b; R- c1 x* r& R0 F
    一、要熟读禅宗七经:《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向善知识学习,明心见性。懂得从理入:禅即是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8 l6 J* a1 v& I3 _9 J; e+ J
    二、悟后起修,不再误认世界为实有,法界才是正见,了生死。懂得从行入:在生活中修正我们累劫以来的习气和错误观念。如实修,如实证,知行合一,心与佛同。- P3 d% ]+ w! Z- g+ I, H3 ~
    三、多读。多写。多向现代诗歌写作的大咖学习,学习他们的语言、句逗、结构与技法等等,然后观摩、研习。发现诗歌写作的秘境与暗道,一门深入,懂得用诗性之光照亮诗歌的万相庄严。从而,摒弃现代诗歌写作的那些浮躁与乱象。提高现代诗歌写作的艺术抓地力,让诗歌和诗意落地。) A: v5 e6 ^/ c7 {, K5 ~
    四、诗、禅双修,融合发展,懂得真正突破自己、壮大现代禅诗创作的成果。# `:下面,我们就来以诗人康雪的诗歌《一个月只圆一次》为例,谈谈现代禅诗在日常功用间的生活化效果。9 ~! w" \1 N4 M, _7 o1 V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禅修是超凡入圣的一个过程。圣者,非神,非仙也。圣者也是人,像儒教中孔子和孔子的学生颜回。颜回高尚、自在、自由、随性。所以《论语·雍也篇》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便是世间人的一种看破与觉悟。1 h. K8 M0 R: W4 A& P) ]- k- m
    颜回是一个自觉于世间的人。
# j/ A& ?: C$ e. V0 {/ y9 O    而我们平常讲礼敬诸佛的那个“佛“字,也是觉悟的意思。诸佛,就是觉悟了的那群人。只不过,他们不仅自觉、还会觉他,且已经觉行圆满。诸佛是出世间的那些大觉者。他们也是人。
5 O0 y2 h0 f& l! G7 f    唐·永嘉玄觉禅师在《证道歌》中说:“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所谓的觉悟,在有为法的世界里才有不同的相。于出世间的法界,觉即是了,了什么?了生死。一了百了,是完全相同的。, d7 ^& P) S' H4 ]' B
    所以,诸佛与颜回的区别,在于一个认为世间是虚幻的,一个认为世间是实有的;一个解脱,一个系缚;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知道真心本性不生不灭、无自性相、不二、空,一个却沉浮于世间,轮回生死,放任一生。一个是乘愿再来,随众生心,度一切苦厄;一个是随业流转,看破红尘,任运随缘。
( y; k# e  x& `& ]( q    他们来到世间,本该都过上超圣回凡的生活。但是,却因为觉悟的不同,出现了:“南枝向暖北枝寒”的境况。% j: f* V6 J& h0 n' k
    再看康雪的这首诗,它禅的意蕴:
# A! q0 I3 z5 O) @- Z/ Z/ z9 Q2 J; M! U# j" S
    外婆走进巷子里。一边走,一边丢下
2 A! f4 ~1 `4 U    小月亮。那么多
( t3 a9 Y- H; L3 e* W    红的,绿的,长毛的
: j, M! ?/ W1 e& T    哭泣的,戴帽子的,笑起来没有门牙的& Y7 t8 k1 A- l5 c9 R% l; H
    好像一生去过的地方,一生
* r# B* i7 ~5 T$ a% h0 X    见过的月亮8 |2 C0 z0 c; L# S
    都被我捡起来了。外婆还在前面走啊
! A& g  M5 `' ?4 R4 n    越走越快。她要走到巷子尽头0 z' M0 z* C% v3 H1 b8 X$ g$ g

. [. ?! v' B9 ^- u    “外婆走进巷子里。”的巷子,是暗喻“外婆”已进入一期窄而长生命通道。诗人借“走进巷子”来象征生命的一次轮回。无论“外婆”怎么“一边走,一边丢下小月亮”,也无论“外婆”丢下的小月亮又多么千奇百怪地美,“外婆”的一生还是这样走过去了。我怎么捡起那些小月亮也无济于事,她走到了巷子的尽头,人生的终点。这的的确确就是一生啊。诗人通过“时空折叠法”写出了“外婆”日常中的一次轮回:9 e( ?7 w  q- ^: w! Q& A

/ q# q6 h6 H7 e! m+ z) ~    穿过马路
/ X0 q6 w* m9 ?- K    就变成小妹妹回来( A7 q; t6 W9 \
    穿碎花裙子。还歪着头问我好不好看
# M5 l* R3 G6 ~1 E/ j) f; u, }2 T: ~7 c" z6 ~; W
    俗话说:“人无两度再少年”。“一个月只圆一次”,外婆“变成小妹妹回来/穿碎花裙子。还歪着头问我好不好看”。好看吗?这生死轮回的假相,这又一个了无出期的幻有啊!诗人泪眼看幻化,悲心早已撒落了一地。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整首诗:)
& n4 E  Y) P: J   1、语言干净而又极具陌生化。比如形容月亮那两句:“红的,绿的,长毛的/哭泣的,戴帽子的,笑起来没有门牙的”,词语读来亲切而可感、可触,新鲜而又有滋有味。* [, F7 D& N- \3 W
    2、诗歌的底色干净不杂。很少看见大词、陈词、熟词、成语和俗句。, e0 T+ y+ N% K1 d( u
    3、血脉贯通,从“外婆走进巷子里”,到“她要走到巷子尽头”,一以贯之,让诗意的暗流涌动前行,不塞不滞。      
# y5 Z6 S, c) S* ^: O4 i% ~  _    4、通过“时空折叠法”,将“外婆”的一生和她的轮回的不同场景,刻画在同一个时空品面上,读来并不感到纷乱和断裂。“马路”象征轮回的终点和起点,它是一条时空的折叠线。( U/ y7 [0 M! Q0 y4 X& ^* ~
    显然,诗人是有诗歌创作深厚的功底的。这首现代禅意诗的成功,首先是这首现代诗歌写作的成功。它无意为禅而禅意自现,是现代禅诗一个日常抒写的有力范本。这样的成功,往往表现在读者对禅意的解读方面。不关乎禅的行持、示法、机锋、境界和趣味。' u2 X& R9 u$ P! ^" C% L, r& J- G
    禅是生命全体直观的境界。而诗,则是一种生命的直观。/ g3 `- {; ~) T- a6 `: U$ ?( B, i
    禅家诗谈道在日常功用间,直捷畅快,照顾脚下,世人乃不致视其为想象之物。孤朗与透脱往往是行者更深的一种生命特质。少有《一个月只圆一次》这首诗的俗情与牵绊。
9 q  y8 e( J$ j4 X6 T+ ?7 v' N# j$ D

: q* r9 R4 a) \* F荼毗
. p! r1 n; r) q' i2 ~作者:也牛$ C6 o4 K2 \2 z3 V; R6 e

. f) e4 _( |) M9 L! j" Z* n等不到那一粒露珠
* `6 i. l* q/ U, N) X/ A挂上叶尖了
9 E' u8 s7 Z3 @4 z& x+ L被尘世圆寂的
& M, [' x5 r; f) N+ d( X. v那个人,脱下隆冬最后的夜色
, m7 {6 {1 l4 l9 E; M% V# r& D生出一堆赤裸裸的火0 E+ Y8 E8 T6 T6 {  H
然后显露身体里的枝丫
% o8 a6 R- @+ ^! Z4 N% B和空白, Q/ h% [$ M/ k7 i  t
从草叶上归去
) q1 |: a5 N' w
; i( e) ^6 t2 P+ k% i* r     推荐人:巫朝晖(悉尼)- w6 H+ V* ~5 A
    推荐理由:该诗短小而凝练,如同一次静默的送别仪式。全诗以“等不到露珠”起兴,寓意生命的终止来得比清晨更早。
6 |+ E+ \3 _4 T' ^+ r' g) B    诗中“脱下隆冬最后的夜色”“生出一堆赤裸裸的火”,以极具视觉与温度感的语言,写出了焚身火化的瞬间,也象征灵魂从寒冷中挣脱。身体的“枝丫”和“空白”则是对人之本源的深度揭示——归于自然,归于虚无。
+ I7 u) T# w* H2 m/ \    结尾“一如草叶上的归去”,收笔克制,空灵悠远。整首诗如火中之舞,冷峻、洁净,余韵深长。" p( h) L1 o) }# R$ H" ]3 x
3 W2 n6 s1 R7 I

& _. \- H% B3 _; w% I# S钟鼎寺观雨; `/ t) ]) z; D! Q6 q
作者:也牛
0 _& b1 c- Q# |$ n4 {+ y" m
- |. m$ \2 W3 c& V天空思虑太重
' i3 g4 o- D5 b% ^( S最后压垮了自己; ~5 T' W$ i/ R& ~! B
许多钉) K1 G6 }/ Y% |
钉向人间
" t1 s% y+ u; d9 Q9 Q$ ^钟鼎寺的琉璃屋顶赤条条) _: D% g6 r" g# M# Q
一枚也挂不住
' Z! ~" s% G" u! |  ?* T* o$ e$ X# \) [  [4 C( j
      2025-6-259 k0 d5 k3 p+ e9 O+ W. Y: t- K
% u2 }& t7 V# A/ g
    推荐者:江晓帆
! e  z& P; I9 h" K    推荐理由: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而死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做人不要太贪了。人,欲望不要太强了,你追求来了再多的财富,你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一样也再无法享受。当然,人心皆有欲,有欲就生贪。事情不如意,嗔心似火燃。痴迷障道性,自缚自系缠。贪嗔痴断了,就得大自在。《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人生短暂,放眼天地宇宙,几十年的光阴也在朝暮之间,不必执着于眼前的梦幻泡影了)也牛老师把雨比喻为“钉”钉向人间,但是“钟鼎寺的琉璃屋顶赤条条/一枚也挂不住”……反衬法运用妙不可言!
2 G- A7 z9 O0 f# O4 t# N% o. ~: g& @& _, _& y/ t4 B% C( }/ U' ^
/ N3 ?$ ]% R8 Y! R7 Z" p
沱江石佛! k7 N! \5 v( b4 U& \5 w' C
作者:古石
* h% ?% m0 b6 b4 ]9 F% k: ?2 W. S, \8 f7 R
一块沱江石
. o$ _% I1 ]: H5 |! Z一刀一刀被雕刻成佛
% I4 z" @6 v: S' _0 f5 L石上108尊造像栩栩如生
7 Z$ ]- n: A- D4 C/ T) b8 c
" z3 _. j7 C3 i  I& H江水滔滔,流过千年: v# J2 L, T9 w/ F& ?/ M6 L# Y
无数鹅卵石静默于江水里
) p6 U) y( b  ?+ Z' ]/ v6 e1 e/ Y一块一块圆润光滑/ g7 ^0 o0 a/ }# G' A& i

0 M/ h. r( r# |+ ]    推荐者:江晓帆8 e$ ?4 T* ^: s3 W/ ]# H( r- n! k
    推荐理由:佛像面容圆润饱满,双颊丰腴,鼻梁挺拔,嘴唇柔和微翘;佛像肌肤触感温润如羊脂,油润细腻,光泽柔和且自然……佛祖智慧圆融——拥有圆满无缺的智慧,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和真相;佛祖法身无碍——不受任何限制和阻碍,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和维度;佛祖禅心清净——没有杂念和烦恼,体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呈现出宁静祥和的禅意氛围,仿佛能洗净心灵尘埃。 诗人以无数鹅卵石比喻石佛,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做到了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司空图语)。
4 ]& W. Z. |' |! ^) J" }' N* p' S* v- G. Y. M2 E- A
% O, S* w- u) f5 x6 Z
7 t# T% A$ n& [! M, C9 j3 A& B
作者:古石
. z8 F! i: P( w$ ~. Q9 C
6 D" j3 f8 Q- i5 k天蓝蓝啊水碧碧  |* i$ Q( t# p6 q& u
一只蜻蜓轻轻掠过水面
9 x4 p( j2 H3 n2 R, {9 U4 n. u, b- W; B- H/ t
云轻轻的
% h1 P6 i1 ~8 |% r风轻轻的! i+ p$ }; J$ v' G5 K. C- N
阳光轻轻的: r7 V4 p9 Z% Q. z/ H3 g9 [
树影轻轻的% s# R* H  e7 D" w. ^3 O3 ^- x
最轻的,莫过于
5 Z$ e/ x& e* G% n你自己的心
/ {8 b7 u. ]' n. V9 N0 {9 u: s: J* ^$ [. @: }5 l
    推荐者:江晓帆
9 \! e: y' t8 }* ~% S    推荐理由:《圆觉经》记载'内发寂静轻安'的修行成果,强调其源于止息烦恼而非外境刺激……轻:也作轻安,不仅是指身体的轻便和柔软,更是指心灵的宁静和健康。当众生身心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时,轻安自然就会显现。真正的修行人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一种禅者的风度,如走路脚步轻,说话声音柔和,满脸笑容,和蔼可亲;再如,在斋堂里吃饭时,放碗筷要轻轻地没有声响。禅修是一种生活,既不放逸,也不紧张,一切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此诗以景言理、借物抒怀,妙哉妙哉!8 ]# l+ H5 j" V

# u% |' Y' Q$ p3 A9 t( G: g/ p7 c; e
山里的橡子树
7 S% l5 a4 z, M作者:碧青
' C0 m) e2 w2 `4 x) f; Q9 p2 ~8 c" `! }  W2 d% \5 e, X
此刻  漫天蓝色的晴3 s" h& i, b! b/ @+ u! k( Q
山里的橡子树  9 }2 J0 F- l: [7 \9 d2 e+ E3 K
看着虚空里  2 ~9 A4 v9 x1 L. b$ l8 p
睁开的眼睛1 U/ q/ F7 A* b  F
* Z  E) X  M8 V6 x
山谷里的泉水独自叮咚3 Q6 I: I& T5 v' J
白昼清醒  ( U. N. x$ Z! F
黑夜清醒
7 v# k% x2 p5 R0 i  f( b# x6 a
3 L" \5 R! I$ X. \8 F; ^推荐人:也牛1 B! w5 o/ j% l5 c" p1 U6 D
推荐理由:禅境诗大多是意象诗。诗人为了写出心中的悟境,用了橡子树和泉水两个主体意象。“这世间,有顿悟醒来的修行者,如橡子树。亦有昼夜清醒者,如涌流的山泉。”(碧青语)诗人为了让橡子树悟空醒来,又用了两个复合意象虚空和眼睛;为了让山泉空性常照,择取了白昼和黑夜两个复合意象。多个意象并存,形成完整的隐喻系统。隐喻出“此刻  漫天蓝色的晴”背后的如来藏妙真如性。读来空灵,让诗有了厚度和宽度,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和禅悟效果。
6 H; w+ V4 I. ]. b2 s! x4 b" }# B0 Z  s8 t& G7 Y1 D  e
  0 C5 W6 {) @+ e( `6 m
, c/ Z3 }# f- k' u* N! D( v
【禅意随笔】9 `& z* k, S9 ~) q
. A+ j, O( T# [/ \
6 k) q' u7 p$ t; O- l5 U* u/ e  y
白桦林的眼睛     
4 }; p: q( c6 V, h# N$ E作者:范立彦
  g+ O! g  H! g% m9 K6 Z* U& p& P( H. ~& D# e/ Y
每个人都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 N3 L- F: J8 S( N    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
+ d5 g5 w0 [) m. v4 ?7 t但它一直在那里,
4 F4 U9 W1 ?9 `& p8 L: c总会在那里。- [! l0 i, j7 L& y/ J+ |
迷失的人迷失了,
9 z; m2 S2 B2 J3 X, h, L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 q9 d+ Z% [+ Z' m/ ?2 _3 \                   ——题记
) V! I) h+ j% h7 v8 E$ ]5 E/ E
! ~/ u9 X7 d- x3 K友人平曾赠照片一幅,在东北的白桦林里,友人温和而沉静地注视着远方。身后,白桦树上一点一点的斑痕宛若灵动的眼睛,而友人那双眼睛就隐隐融入白桦林数不清的眼眸中。后来我知道,这将成为我们交往的全部基调。
/ m% A! a- R6 i4 T" @& M2 @识得平时,正是眼高于顶的年纪,信手涂鸦的文字令我有了小小的名气。于是,平便由文友引来结识。初见面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双睿智、温和而又神采飞扬的眼睛。爱好文学的人灵犀是一触即发的,于是,在那片瞳彩里,便有了我们数不清的交往。9 o" `$ {2 Y! r
你来我往的文字、唇枪舌战的辩论、计算机前的欢声笑语、辅导孤儿的志愿行动,郊外踏青的意气风发,每一次心灵的对话都是情感的传递。乍暖还寒的春风里,那片眸光变幻成丝一样的网络,细细密密缠绕我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年少轻狂的心只以为前程无限,何曾懂得牵念和珍重?植树节里本应栽种的季节,我却像蒲公英的种子,滑出了那片视野。从此,那张照片以及数不清的眸光,便被我收进了岁月的底层。! b. t0 f1 R% |3 I( o  @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友人将目光聚焦何处,只是,再也看不到那双睿智而温和的眼睛。即便偶遇,心存芥蒂的我,却是再也不敢搜寻那片眸光。但从同行姐妹偶尔的言谈中,我隐约得知白桦林的眼睛总会有一两缕飘过我离去的身影。虽然没有感知,那双眼睛却也切实存在着,只是由眼前跃动的火光变幻成辽远天幕上闪烁的星光,高远、清冽。
1 U; ]; m# |$ {9 [9 E  X一连串纷乱的岁月滑了过去,我迎来了人生的冬天,不胜负荷的心灵笼罩着浓重的阴云。此刻,那片久违的眸光却及时穿过种种阴霾,温和地投注在我身上,睿智的话语如同睿智的目光,照拂着我的自尊,恢复着我的自信,为我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把阳光引进我的生活。一度,平的电话成了我的心理热线,不管何时何地,我只任性地将烦闷、忧伤以及各种纷乱的情绪尽情倾泄。在那片眸光里,在那份温厚持重的语调里,我成了透明体,无所遁形也无需遁形,无论怎样的思想都会获得抚慰和支持,那片眸光成为我灰色天空中难得的亮色。友人竭尽所能为我排解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也为我升起了生活的风帆。摔打和磨练中,我学会了达观,学会了排解,学会了如何快乐地直面人生。这时友人爱巢早筑,常听得他以甜蜜的口吻谈起娇妻爱女,我很快和他的一家成为朋友。团团围坐时,友人的眸光清澈、纯净得一如白桦林上方那片秋天的晴空。' D+ R, {' k' N9 y9 m2 S! t; t
   / l& H5 X) r3 ^5 C

% f. Y# ?; A1 Y$ V- M/ K推荐人:碧青
/ C1 f+ z# C- f: \7 U推荐理由:这篇禅意随笔《白桦林的眼睛》,题记就是一首体悟着本真存在的现代禅诗。
! z3 A! W) o( s0 C6 t: x8 D9 K* @" j3 n; X* R
      每个人都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Q* P6 G7 G4 {% [6 Z' f0 p" [
      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
$ O9 u! [% X8 A  W# ]( D' k      但它一直在那里,
) P  I! R% W4 s9 ^# _# s      总会在那里。# `) _! q3 U' E, F0 Q# L
      迷失的人迷失了,0 t  m/ p* X! a: w0 H) R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3 r" K& g. F% p! f' j$ b1 o* f+ M$ r5 E; Y7 s; k0 p- j
      千字的文章,以一帧白桦林的照片开始,整篇蕴藏着岁月的风霜和清澈的灵性。文章的结尾,亦定格在一片白桦林。“友人的眸光清澈、纯净得一如白桦林上方那片秋天的晴空。”,其实,这亦是女作家清澈心灵观照的美境……
) c& t7 g1 O1 b4 p' F5 t9 i- a6 {                  
8 X' V! ~: B( A! r
6 h. e+ J' J& c5 {0 f4 W* n; g1 I【主编手记】
0 G$ e3 I0 e6 [2 }& x/ M. n
2 {, @  \' D8 g5 s9 [6 sAI时代的现代禅诗  @. C6 q# i0 A; U- Y/ x
  ?0 J/ J4 T& A0 b" d* C
编辑七月的《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时,老天恰巧下了几天的雨,难耐的酷暑高温暂时消退,我的心情也格外的宁静。: W3 |5 R: c4 ?0 A( T& x
虽然,本期的作品栏目很简单,但大家所推荐的每一首诗,都呈现着诗人们心灵体悟的境界,表现出现代禅诗论坛七月涌现的作品水平。尤其是也牛的诗歌和点评文章,均散发着心灵觉悟的智慧光泽。古石的诗,则呈现着心灵的静默和轻灵!
% V% K& o: ~1 W2 k  s4 x* z现代禅诗探索者用心体悟,静默地呈现着心灵的觉悟境界,这也是现代禅诗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4 x) b$ Z1 t* O8 Y/ U/ Y* k8 w
本期特别推荐河北女作家范立彦的禅意随笔《白桦林的眼睛》,因为这篇文章的题记,就带着我们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森林,它一直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归去,等待着自己与自己的原始森林相逢……
# |, }  \9 p" r+ i& i+ L品读这期诗歌和禅意随笔,我不禁想起网络上出现的大量AI文章或诗歌。也想到了前不久,我曾参加的一次本地征文评审活动。我们在一些诗歌和散文里发现AI的影子时,总是果断地剔除,然后莞尔。1 T/ r  A8 y- ~- V7 S$ y/ {
此时,我更想就AI时代的现代禅诗,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 o# F7 n; L2 k! p相信,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大家对AI参与文学创作的现象,已经不陌生了。
! y0 T1 g2 H; A/ z6 n其实,AI早已经在人类世界出现。而AI对文学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和影响,却肇始于2025年的早春。
8 {7 R2 b# b! X% b2 Q* U4 Y' p早在20世纪中期,人类就开始探索人工智能,试图用机器模仿人类的意识。21世纪初叶,很多领域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
5 ^, O0 Q; @% e3 J: [0 {2024年12月26日,DeepSeek-V3首个版本正式上线并同步开源,AI开始大规模的社会化应用。这不仅是全球AI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亦是AI时代加速到来的重要标志。虽然,目前,AI表现的只是对人类意识功能的模仿,并不是人类意识的复制或本质性的重现,或者说,AI只是人类意识的某种强大投影,就像禅家眼中的水中月,镜中花,而非独立存在的“月”或“镜”,但AI在多种领域超越人类个体的智能,已经引起很多人内心世界的狂欢、依赖、沉迷、畏惧或忧虑,亦在文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冲击和影响。
& E% g  t$ X+ a; x2 W+ BAI超越一般个体写作者的智能,对文学的冲击或对文学某种层面或意义上的解构,还没有真正地显现,笔者亦没有能力预测和评估。仅从诗歌评论写作的视角而言,DeepseeK的诗歌评论,已经改变了传统诗歌评论的范式,比一般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高远、全面,解读诗中的思想或对诗歌核心意象的把握,更加清晰而精准。而且,AI正在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
6 `& I9 O% e/ S! g5 I在AI来临的时代,现代禅诗又应该如何发展?# I' t7 {( O! O' R1 x
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大问题。# _3 I' c. I- d5 B9 z
其实,AI出现以后,很多人不仅是当下受到很大的心灵冲击,将来,很多方面亦会受到重大的冲击。但是,就其对现在禅诗的创作影响而言,应该是最小的。
$ D. R4 e9 D7 S% J. K% L: j原因有两点:首先,现代禅诗是追求以心灵为主体的创作,就是说现代禅诗的写作,依赖的是心灵的力量和感悟、觉知的智慧。而AI只是大数据模型,它拥有综合大模型内古今中外人类文化思想的能力,却缺失人类所拥有的此时此地的感知和觉知能力。
. k( B) M4 I8 @0 G/ y其次,现代禅诗独特的空灵诗美的呈现,依赖的是向内走。向内的创作就是依赖于心灵的创作。而AI,则是向外求的。目前阶段,它只能根据其所掌握的知识数据进行推理式创作。正如女诗人曹红燕所说,一个是向内求,一个是向外求。( L' a% s: F% l" k8 T+ |- I, R
第三,人类心灵的觉知智慧是不可复制、不可取代的。依赖心灵体悟和觉知智慧的现代禅诗写作者,亦拥有不可复制和不可取代的创作源泉。% T2 d4 {# Y# O
所以,现代禅诗创作者只要坚持“诗禅双修,禅为根本”,坚持呈现心灵的感悟和觉知境界,就不会受到包括AI在内的任何事物的影响。' ^3 n( C' j" Y8 n+ C1 ^
“诗禅双修”的根本,重点在一个修字。如何做到“诗禅双修”,南北在《让诗禅双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37》一文中,给予了答案:
! V& V  S! o' I5 D4 e* w( k% S; z3 @/ ^8 K# H! p! J7 Y
“诗禅双修是现代禅诗流派成员写作的基本途径和功课。这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诗思与禅修的结合,融入一个诗人的日常生活细节,造就一个诗人的生活、生存方式。
6 I" Y4 b2 [5 ?9 m( g8 B诗禅双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诗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将诗思与禅修融为一体。诗人通过内心的静修,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转化为诗歌创作。这样的创作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心灵的呈现。
* {1 i) ?1 v/ ?) x安心即是成就。
+ l( e2 ^! V( ~2 H# v1 ?在诗禅双修的道路上,诗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诗歌的艺术成就,更是内心的宁静与圆满。这种修行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追求、探索和实践。”
* m% g9 A: C1 k9 E( c9 k6 I
* q  d+ R2 y4 U5 r: |) C. I在诗禅双修的过程中,坚持一个修字,坚持“禅为根本”,即便在AI时代,现代禅诗的写作,也能够保持独自的发展。
1 c* O2 q5 A0 m( G$ G人类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就像六祖慧能所说,心能生一切法。从这一角度来说,AI也只是人类心灵智慧所生的万法之一。
6 b5 G; [  ]% l1 i1 K$ qAI时代,必将出现更多的重重幻影构筑的娱乐或物质世界,而现代禅诗呈现的诗人个体深度的生命体验,将呈现这个世界人类生命深邃的宁静、清澈和空灵的本真境界!
# ?* Z2 y; a; Z# j1 R9 c3 B& r0 X所以,我赞同现代禅诗与AI保持“不离不即”的关系。
0 R0 R! T' `+ P“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金庸所著的《倚天屠龙记》里的名言,给我们诸多的启示。无论我们生活的世界在发生怎样的巨变,无论AI和机器人在人世间多么强大,他们的存在,对于现代禅诗写作者来说,都是需要心灵去观照或体悟的心外之象,或者是写作探索的矿藏。5 Y2 \  n( p6 i( v2 T
守着本心,我们在任何岁月里都能够创作出独具审美品质的现代禅诗。$ ]0 S* e. f2 _/ W/ _, K
如此,应该说,现代禅诗流派,已经探索出了不因AI的出现而改变自己的写作道路。此时,我愈加认同女诗人张黎清醒而睿智的判断:“现代禅诗是中国汉语新诗发展的终极走向”。4 g5 z8 h, S* T3 V  M; v3 I1 @
* l. E; v6 O( `7 T& A" l, C
碧青写于2025年7月30日# e1 C* v- \) Y%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18:11 | 只看该作者
碧青姐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2 08:38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10 15: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