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2025年8月号,总第181期)主编:奥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也牛 于 2025-7-31 08:13 编辑
* j* r. D. x# T( I& }$ e! Q2 P" y$ u$ h  B: m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a& H/ \* ~/ ]6 B& F4 E/ n& E
(2025年8月号,总第181期)+ ^8 p* Y" g- c* {; n
$ C* Y, Y, K4 E, V& \- Z
主编:奥冬
7 Y+ F. ^: c$ r; A/ k. A
( K5 S7 A# l) i8 |& o, w8 J$ N

4 ?6 N2 j) s2 f% G% V6 Z1 T( n6 c! w! A3 {0 c. R# B, K7 s& A, C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编选说明$ B, d9 E) W. B6 G
; W- n3 F" H6 H
  1.凡本论坛注册会员都有推荐他人作品到当月(期)选刊的权利,但推荐作品时必须列举推荐理由。
& V/ ~7 ?7 q$ q  _* Q$ f3 T2 x' ?  2.当月值班版主为选刊主编。主编是《现代禅诗探索》选刊的主要选稿者,其它成员有推荐权,但决定入选权归主编。; w( l$ X& _0 q" C2 e. j
  3.诗歌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皆以单首或单篇形式作为推荐和选取单位,不取组诗或多篇文章同时入选。
. K( c' }) G% Z, I* b; U9 x/ i  4.此处所指的诗歌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必须是在“现代禅诗派”论坛上发布者。发布时间不限于当月。5 `4 e: b7 m9 l) r) n+ q8 P
  5.《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是现代禅诗研究会会刊《现代禅诗探索》丛刊(纸刊),以及其他现代禅诗选集编选时的基本选稿依据。除非另有情由,一般没有选入选刊的作品,不考虑收入会刊和选本。
7 |5 M& s8 k$ @$ ]1 L  6.选刊根据下列情况,可两个月合并为一期:⑴两个月的主编为同一人时;⑵推荐作品少于5首(篇)时。8 P9 y: W. x- I  W2 m
  7.主编、总编辑可以根据当期作品情况,增设或删减选刊栏目。: P/ {( U9 w6 F# Q7 M
  8.主编在月底或次月初,完成该期编选工作,并及时发送到论坛总编邮箱(zhudi35@qq.com)。论坛总编审定后,以“现代禅诗研究会”名义予以发布。
. W6 W8 X/ k3 q& t) x" Q  论坛总编:古石. $ f) M% O" U# G1 m6 d* C; r! d2 @8 }
  论坛副总编:奥冬
3 x5 D1 R( a  W& w1 Z  论坛总编邮箱:zhudi35@qq.com

, A- u( W& ^- I4 h* s% N) @  B* e$ M# t2 k
; V5 P1 N# |3 N9 {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栏目设置
" g2 u8 m( w' W) i! c" ?  P& N5 @' o% F5 ?
  【诗歌作品】5 `( O. k) F, b
  【探索思考】
4 Z4 q- ?& r# e7 W  【理论随笔】) C* z* ^: W7 s0 |7 l7 ]6 G
  【访谈问答】% y2 M2 h) O0 t/ a3 n3 Z" L. b9 h
  【诗人读诗】( m% t( m: l7 I2 g# S3 K7 r
  【综述评论】  h; o! W. C. _
  【作品翻译】
: b0 N% W" ?$ Q$ s/ v) @5 P  【借鉴欣赏】6 B; T$ i% W' j9 k. g
  【禅意随笔】1 K: X  A8 N# Y3 q' U2 ~1 O
  【重要消息】  
( G! P! s, U7 H8 l; y: B6 K  【主编手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也牛 于 2025-8-7 09:41 编辑 9 E4 d# S+ v& ?, M2 _
8 S/ I6 M7 ~2 s% W7 |5 }, z
闲云辞
. J% M5 u; j3 ~6 b) D! C4 M作者:周所同
: P+ p' i) t7 N2 r2 J2 Z* j& b0 X( ~$ K% x' y8 h
最渴的是水,最饿的是0 U1 h! _4 M  |! W2 ~  v
米粒;最贴心的还是老伴
3 T+ z4 X. J& C和女儿;一本闲书打发闲散的日子
& ]( o6 _& T+ S, O2 K% A最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少
3 C0 }& O( g3 \5 Z最紧要的事反而无足挂齿+ |, D* w- ^0 e( H1 A! K8 T
风吹人世,万物掌握在时间手里
' |6 r: ?% C4 N# b5 O$ d3 U0 ~我只是它的一片落叶……
- ?6 {9 [: ~% d1 M3 d' f+ B/ l' D3 n' M% \5 m+ M1 h
( P9 W. L+ H- ~9 k+ Z
推荐人:也牛% t9 Y- E/ k" x, z
推荐理由:读这首诗,首先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反差性”写作的运用。“反差性”写作,就是将本体和喻体表象之间的差异性和内涵之间的贴近性进行双向构置,找到事物的“纠结”点,创造出一种“弥漫性”的诗意效果。如诗歌起头:
+ f# L" T7 J; @
/ u! Q  `$ ?" A. `2 E最渴的是水,最饿的是米粒;7 F$ c6 t$ v/ {% M3 C8 h$ b
- t; @. }; T6 b( b/ ~3 [
它让我看到了世界的一种有情与无情对应的神明秩序,和矛盾体系。接着,继续往下读:
4 T0 j" z+ i5 U1 ?) V7 b+ W4 j/ [& w- E( W  `
一本闲书打发闲散的日子
/ f# ^# f; B, q+ @最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少" {% d. H7 X+ R& X$ [
最紧要的事反而无足挂齿2 c- T9 U* d: a! [+ P- j5 {

$ e/ S5 u* l+ w8 E& V8 u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诗人的简历:周所同,中国当代诗人、编辑,1950年生于山西原平。也就是说,诗人现在已经是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了。经过大半生的生活“熔炼”、提纯,诗人已呈现出闲淡、安静、素朴的心灵气象。“最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少,最紧要的事反而无足挂齿。” + p- ]( d# u+ g9 P8 N
无足挂齿,是这件事情不值得一提,不值得挂在嘴巴上。可诗人偏偏又说这是一件“最紧要的事”。那这件事是什么事呢?正如诗人在这首诗的写作随笔中说的:“我的诗是敞开自己的一种方式,要尽量真实地说出与尘世的关系。”
  m6 N, o- `" g  |# x% W$ f. @. B& {! F& W! N) L2 K9 A
风吹人世,万物掌握在时间手里/ H( ?1 A; V: n9 [0 h
我只是它的一片落叶……+ h  K! `1 V' C+ ~

: @4 b# T! y. _4 Y! r生命如叶,萌发、生长、飘落,即是一生。生者,灭之始;命者,灭之运。生命本无生,如时间之手,本无灭,如风吹人世……
: i5 [( m6 A, d& b' W; g我想,一种对自性本具的认识(因为本具,所以不值得挂在嘴巴上。)对生命幻有的觉醒,应该就是诗人所说“最紧要的事”了吧?$ ]% L) {6 h0 F
这种“觉醒”,使得诗人心中才有了真正的“闲”。3 @9 M1 h, W: S- C: E( x5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1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也牛 于 2025-8-7 20:17 编辑
' y" y; L3 D" S. N! p& ^% M
3 o( }- m3 t5 r. N二十一度,爱(长调·节选)
/ B2 T0 G' R: c& \+ j作者:那萨
6 s2 V, K' i$ S( z0 r8 |. x$ P% w$ X1 ?3 M1 f/ `! T
6 n/ s+ W3 y; \  [8 d4 H' S
, u# s! V$ W5 \; U9 T# G

* X3 |9 M$ P) Y! W8 S0 [' ?+ @# B每个单一里8 ]% x' Q9 x+ V9 L) n0 a
保存一个真我
6 }8 _# [% O# Q+ ~0 i+ w2 Q8 M( Z3 D
鲜花与冰雹,建设相同的土地" I7 U4 l; Y9 r7 ]
一把利剑是一朵雪花
; Z: M/ D4 Y4 Z) `: p' @一个敌人是一个自我
7 A& ]& v: V% x  f5 r& f  x* A6 {1 a) L3 z! c
两个字符分娩一个世界
: ?) i5 w+ d  ~8 i) F3 W7 P一半在清污,一半在清净
  G8 L. D% ?2 D% `" v8 m/ i. l; G& ]" H$ U! y( |1 \
觉受爱,等同一碗食物( b/ l  E( S, I8 A
食用时的戒律,如一根羽毛+ t! M# q$ S/ C" K4 C$ G0 G
从老祖屋的烟囱,坠落的轻盈5 x, d# \/ O2 W
( `5 z$ L/ u+ |' g- b- U  z0 x  Z

+ t# E% u. F8 k/ B$ `
+ e4 E6 x3 A0 {$ Z3 ]. m' Q, i/ h0 I2 c
红是火的怒相,燃烧的花朵, t; y1 M; o: W+ j  o0 G
在每一次的分别中4 t7 F  J9 J2 n  T7 M' N3 h: ]: G
降下不同的具象
* A( `! y3 i( Y
, R0 b' N. f) h8 \: S' l- t相同的镜子,照见诸神; x- k4 {6 N; V- d! Q# M, n, U
众生与草木
8 a4 v3 z- m6 c2 E
9 B0 a5 _7 e, u4 u1 e8 `! g1 x身穿美丽衣袍,无为而伫立
0 x* p" V3 G5 f一座孤岛,在爱的那一边! L; R& m2 R) S8 d0 B7 e
饱满又富足
9 R- z, o9 g. A8 p6 B: Z5 @/ M% O! Q6 ^8 N8 ]
喜乐的部分从深夜处出现5 J- C* f3 V5 ^$ O8 C' f
白天的信鸽顺着前世的足迹, q! {2 [/ U. T
带来了天空的幽蓝
6 R( g1 P. i$ u! B# k; I) |+ F8 ^$ q/ o% z) K) C7 |4 H, p
1 R3 a  m& r: X* ^! H- s
推荐人:也牛
% [& W1 a) L% s6 B* R推荐理由:二十一度,是诗人那萨长调《二十一度,爱》中的二十一个章节。是一种能量的二十一种化现。这里,我们推荐其中的第七、第八两章。
/ u" B/ V  U1 h. O/ [& i( ~( B. ~1 |1 G8 U1 Q: t- P* Z; \
每个单一里
& B9 ~, h, Q- u  H3 a, d8 a' n* Q  \9 H保存一个真我
% P) [$ @1 `- R$ R- s+ a& @+ |4 R, `
这是第七章开始的第一节。示“单一”为禅,“真我”即是 “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这颗禅心。人人本有,从不缺失。$ I0 V" L( ~  B# o5 V+ K6 \' F# g
“禅即是心”,菩提达摩在《血脉论》中说。
. Q4 h, B& k" s! ~1 R. `, S$ c心,心地也。藏,是如意珠,宝藏。 “地藏王”菩萨的“地”,也是说的这颗禅心。说这颗禅心像珍宝一样藏在我们的肉身之中,可随时使用,随地使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能随缘妙用的即是“王”,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7 e" Q1 A4 {, G. c8 r3 w4 a. z5 H诗人那萨在该章的第二节中写道:“鲜花与冰雹,建设相同的土地”。这个“土地”也说的是我们的这颗禅心。它在热烈与冷酷、顺与逆的二元世界中得到修证。所以“一把利剑是一朵雪花/一个敌人是一个自我//两个字符分娩一个世界/一半在清污,一半在清净”,同样地,都是在说修这颗禅心。这是修行!
% D. i8 f' m( E5 }) T0 t( ~9 F' r, c+ l/ R5 D+ _
觉受爱,等同一碗食物0 L/ R1 C5 Y* M. j
食用时的戒律,如一根羽毛  n+ w8 c8 k+ h
从老祖屋的烟囱,坠落的轻盈+ o- {' s6 P0 u4 V: i+ K" O0 J

! n( S9 d& C1 s5 M: V  @4 @世界、觉受和爱,都是相。在这个众相纷纭的虚幻世界里,诗人用倒置、悬搁的写作手法,将深度意象示现出“化学反应”的特质,关照并呈现出全相归性的禅悟真境,达到了从心现境的圆融,获了整个第七章的圆满。. C: v" ~* D' v$ n) ~) Q  o! Q
* l# ~6 m5 g9 M0 g
将个体之爱升华为大爱,这种爱便成了一种流动的能量普润世界,这便是慈悲。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平平等等,随众生心起恒沙妙用,是大慈大悲。
* _4 d; L; N, J# b8 g那萨说:“我试着以自己的经验和超经验来书写一种爱甚或能量……二十一度是克制与热烈的中道,是灵魂的重量,是精神的体温。以自然万物的形态,以线形或无形,以固态或流动的方式渗入灵魂的毛细血管”。这是“乘愿再来”,修菩萨行。6 J# p& \, ~: o8 Q, V, {/ V
接下来,我们继续品读这首长调的第八章:
0 X9 N  E" ^& g* g0 V' T9 @  I
/ C5 m1 L4 k- l+ L( A# O, D红是火的怒相,燃烧的花朵
- O" k, z8 |0 w( ^7 B' Q: R' }在每一次的分别中" c& Y8 `; Z7 y' z3 Y
降下不同的具象  ) @0 ?5 p8 {$ ^

+ D9 B( m* F9 ^' B8 U相同的镜子,照见诸神; s) B/ r. m$ q# E  v
众生与草木5 i4 N; m; p8 z, t# @% ~0 F

) |! X; L( h& `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是“大圆镜”的功德。“大圆镜”即是我们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人人本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诗中说“相同的镜子,照见诸神/众生与草木”。这个“镜子”即是“大圆镜”。! Q9 p  x2 _$ _9 H2 `( b
而“每一次的分别”皆由一连串的念头拼凑而成,这些都是世界的相:具象,如火之怒、花之燃、诸神、众生与草木。这些相构成该章诗歌的复合意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演示出场,彼此之间推波助澜,形成合力,推动了悟境朝向更深邃,更开阔处走。它们也是“大圆镜”中的缘影、幻相,而非“大圆镜”本身。 “大圆镜”众生共有公用,所以诗人说它是“相同的镜子”。
1 Y0 t# q. W& u/ C$ ^大者,佛经中所说的“摩诃”也。虚空与之相比,无非是“片云点太清”,只有法界心才具备这样无量无边的功德。
" @& K2 C& u: k8 `该章第三节中“身穿美丽衣袍,无为而伫立”中的“无为”,和第四节中“喜乐的部分从深夜处出现”中的“喜乐的部分”也都是说的这个法界心,“大圆镜”。
& c9 o# A1 T) J0 b# T. P2 h“大圆镜”能照万物,法尔如是。所以我们入法界的这颗禅心,它恒处无为而无不为,不悲不喜,常乐我净。所照之属,皆成幻影。0 K( K/ p# S% p4 L4 U
拥有菩提深心的诗人,用这“大圆镜”智之光照亮了众生的愚昧与昏暗,使众生破迷开悟,获得了阿罗多罗三藐三菩提。让我们都生起这个大慈悲心,像神一样来默默地修补这有漏的世间吧!
+ z) x1 j3 K0 r6 y+ Y  b0 Z- f大爱即慈悲,大慈大悲即是菩萨。诗人以自觉觉他的二十一种化现修菩萨行,在这里获得了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20:40 | 只看该作者

( N) X( a' r* c0 c5 d- W1 i晒衣服( I9 a! V- R/ K/ E0 Q" _
作者:也牛
% Z3 g/ i* v3 m
: M$ ^: Q7 Z- V0 X' u+ m) p& U银行旁边
3 w( L# o7 O: l: T! A9 V有人朝着一件袈裟
  H  k8 q  ?$ n* j) _' U& d+ j: Q吐口水。袈裟上那块“福田”3 h/ M* }5 i' z. |% b: n
很快就被口水灌满了$ W, {' [; p2 i* t; Z: ~
开始往外溢。也没有人来收走它$ I# ~% o! t5 w' j3 P
这件袈裟一声不吭
; {3 ^# b- h1 e2 M1 s+ V正接受着阳光的9 c+ j, v9 h' y4 M1 A1 c: d
晾晒
% a9 `7 P% B7 C5 G4 Z
: }, J# q8 d+ j' d/ i
/ {( s/ O7 p8 i3 {5 E5 y推荐人:樊樊
# U. Q" n5 y! c9 }7 w+ w推荐理由:这是一首典型的事象诗。
; W6 O* U9 S5 _6 `为什么说它是事象诗呢?事象诗的核心就是通过客观呈现具体的生活场景、物象或事件传递情感与思考,不直接抒情或议论的。这首诗聚焦“银行旁边有人向袈裟吐口水”的具体场景、事件推进:“吐口水”的动作、袈裟上“福田”被口水灌满外溢的细节、袈裟“一声不吭接受阳光晾晒”的状态,均是对现实片段的客观捕捉。诗人未直接评价“吐口水”的行为或“袈裟”的象征意义,而是通过事象的并置让读者感知其中的冲突与隐喻。
8 k/ o/ A; ?6 G/ x6 |2 D( {0 D) S诗中的“袈裟”象征精神信仰、神圣价值或纯粹的精神追求,“福田”是信仰中“善与希望”的符号;“银行”的背景与袈裟的对比,暗含了金钱所代表的物质与袈裟所代表的精神信仰的对比,现代人在二者之间的选择通过吐口水这样一个动作使唾弃一目了然。口水灌满“福田”,隐喻着世俗的恶意与偏见对精神价值的玷污与亵渎。袈裟“一声不吭接受阳光的晾晒”则暗示信仰在世俗压力下的沉默与承受。* m2 V& M) f2 \. l) E; T* E/ ~* U
全诗通过这一冲突性事象,揭示了世俗功利对精神信仰的侵蚀,以及信仰在偏见中被轻慢、被伤害的普遍困境,是对现代人精神处境的普遍隐喻和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5-8-14 1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也牛 于 2025-8-14 14:47 编辑
, L' T  D: Z" z+ f, T1 [7 ]" ~1 u$ ?' f5 e# S- Q& c  f. R
树荫下的那些事
- p9 p# J4 Y! L- t1 i作者:奥冬
9 h5 X% h/ ^3 @% M
4 }3 w+ ?4 x% I5 y9 a# \* B4 z其实无事。无非是5 B6 w7 o% l0 v) I4 U
草有些些绿,花有些些香9 L( Z. G) c3 b* ~* l5 a7 d% X
蜂来,蝶往,草依然绿,花依然香, g0 H7 J5 m2 v* `! k7 c" c5 M
+ g5 {# F/ m, X# m2 q  M

% [# s; K/ x, O, {, U6 K% V7 `推荐人:也牛1 B, h& T' Q& G3 J1 |7 S
推荐理由: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放下,心中就无事了。”放下有那么容易吗?  E# W$ q) }9 W, r9 u
要彻底放下,必须要首先看破。也就是佛经中说的“止观”。
7 |# |3 A, J( W5 o7 _4 Q7 n看破什么呢?看破世间万相。世间万相不离身与心。身,四大假合;心,六尘缘影。它们如梦幻泡影,都在一刻不停地变化、生灭,不可取,不可得。
; z5 m' K8 R2 t. F( f& n佛说即是空。' y; ~7 G* u4 J8 j5 p
空不是没有,是《心经》中说的“无”。悟透了这一点,才能得三藐三菩提。! }3 U! H! R+ c; T
奥冬的这首诗,很小。我们连题目一起来读:  [" `4 C' w& Y' c5 q$ K
5 E8 Z+ \. @" {. V9 ^! N
树荫下的那些事
& W1 [% y: G+ W/ `, p其实无事。无非是
' F; g' |. K+ k草有些些绿,花有些些香( ?4 S6 o# r8 O
蜂来,蝶往,草依然绿,花依然香

0 z9 G$ }. S1 R2 L( k( _( [) a( x& A9 X" o2 v
“树荫下的那些事/其实无事。”起笔,诗人就点明了他心中所显示出来的禅境:无事。当诗人在这种禅心的关照下,“树荫下”自然就成了“无非是/草有些些绿,花有些些香/蜂来,蝶往,草依然绿,花依然香”的恬淡与悠闲了。0 k2 a) q6 y% ?4 o/ g$ c" W
体得真心本具,不假外求,放下世间所有的藤蔓与纠葛,一月普现一切水,才有凡情不及的清风明月般的自在。) H5 p; `  p9 t;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5-8-14 15:06 | 只看该作者
在桑科草原' h1 E, F7 g  `' R, C4 A# [
作者:也牛( c6 f) u9 t; x0 ^3 L, b

8 b( T: c! K% k$ @6 I" L% J2 d- ?; s众草寂静得长出了露珠( o7 v3 [- R! B
拉卜楞寺在不远处奔跑
& S0 [# u4 @9 w" _/ M0 j+ m  s
7 A! O! g( A3 W! }1 ^过来的风* {5 b# j, z" L! h5 P( S) b
卧在锁阳的肉穗上
& c; B2 s  P" {谛听大夏河
  H, @! p: r6 N( L  o( I/ j弯弯曲曲的诵经声1 C6 m6 t& C4 r0 l
( n% B  q; r* ?% [! X; [5 n
雪豹舔净它兽毛里的月色和桑烟*2 U4 N3 m! P: h+ G0 y
长出了吃草的花纹
3 v. I' D+ A, A6 I4 Y. a% @; v  ~, _5 d
*桑烟,就是煨桑时焚烧松柏枝等升起的青烟。“桑”是藏语,意为清洗、消除、驱除等,有净化之意。煨桑时,煨桑者口诵“六字真言”。, E% a; ^  m! P, N  C9 C

6 o( Z1 D  S- Y, _& j" {  y% m9 {" U0 h
. U! v$ E' [3 h4 V5 G推荐人:樊樊
5 F$ L) S6 @! y7 d* d推荐理由:静与动的通灵之笔。众草长露珠、寺庙在奔跑,将草原的寂与灵写活;风卧锁阳、大夏河诵经,连雪豹都褪了凶性“长出吃草的花纹”,万物在信仰里温柔归一,禅意藏在每片草叶的呼吸里。
7 ], K: ?! D) h. I% ]1 h草原的寂静与寺庙的“奔跑”、雪豹舔净月色长出“吃草的花纹”,又将神性与自然揉得浑然天成。大夏河的诵经声漫过万物,空灵得能听见风的呼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15 08:46 | 只看该作者
冬日
4 V6 v% T3 U/ m# f# w& A    ◎神采飞扬
2 t* Y, O1 l# M6 M, \8 K5 r4 ]5 t3 e2 f, T+ B( g# z, K/ ^
夜里,野径( S- e3 P% ]$ O
开着雪花
/ P8 x4 r. I# |/ f8 ^. h% |! {# f/ p, C; {1 a* k
你没有来
# p( _, r) E! p# u6 O( R- x我,也没有来) y$ Q  s" |3 o" v9 E) w
8 Q% f3 Y; G( V& u1 l
推荐人:奥冬
, m$ f) q8 L3 n9 H# ^, v推荐语:有着“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自在、逍遥,以及寂寥。而“你没有来/我,也没有来”两句,背后的想象空间巨大:是以前你我一起来过,还是现在在此相约而你我都没有来?不管何事,就眼前的事实来说,都“没有来”,“只落了白茫茫一片大雪真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8-16 15:05 | 只看该作者
秋山的灯笼花
! H) H/ E( _8 l, i                        碧青
, R& G  Q7 r# [& B# n* t
0 p' ~  w" \* U* o2 v; o+ a- ~4 b- `
吹着
3 r  ^9 Q2 \- w: r3 @# z时节的代谢5 I& K  v; {. J  W* ~' X

/ _: X! h# l0 D6 z# n秋山的灯笼花开着
8 w# |# Y: i5 t+ E) Z8 v+ q/ H照亮生命内部的
' s8 M0 ~) A1 X: b这一朵生灭8 v5 o  l7 p) e

+ V6 B. M* _: R! t, g推荐人:奥冬' ~9 I8 w5 N+ y2 W6 Z
推荐语:风吹,花开,代谢,生灭,都是无常。只要,“照亮生命内部”,明心见性,唯微笑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8-20 11:23 | 只看该作者
欢喜心   . X. h. {- E  d6 F
作者:张二棍
$ [8 t! V1 ?. F& U9 p
; V* O0 |' N" N) r" d& C我太喜欢那些孩子了- ?, b0 s& \& U
他们如此擅长,用一个个
' r2 a- T) m* {$ X4 g小游戏,制造出连绵不绝的惊喜' ?/ K: j# W- f+ S" Q
我太喜欢那些简单的游戏% r* P- Y5 M7 h. b
赢了的快乐,输了的也快乐6 i$ D, C2 ^: E7 A, Y1 ]* J* l* C
我太喜欢他们的输赢了
) p( m* z$ D7 M3 t6 K$ A——明明是占领一堆沙子,他们说拥有了城堡
: y3 y6 q0 U9 Q% h: K! e! _; U( Z, O——明明只赢了几枚绿叶,他们说获得了勋章" `& ~4 \" h3 B" o+ P/ A* |

+ q6 @+ t" ^! \& J, u推荐人:古石
1 p" t- u& ~  T8 e推荐语:孩子们在简单的游戏中,“赢了的快乐,输了的也快乐”,“明明是占领一堆沙子,他们说拥有了城堡/明明只赢了几枚绿叶,他们说获得了勋章”,这是一种没有分别的快乐,一种天真简单的快乐,一种发自心底的快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快乐离我们渐渐远去,最终荡然无存。而诗人童心未泯,看着孩子们这样做游戏,禁不住发出“我太喜欢那些简单的游戏”“我太喜欢他们的输赢了”的感叹。很显然,这里隐含着现实生存对生命底色的冲击和扭曲,诗人保持着生命的自觉,这是在向童年回归,向自性回归。愿我们永远拥有这样一颗欢喜心,这是我们生命的底色。. B# }# O) R& i9 k# O: d) M+ a, y# ]

3 e7 ~8 H9 d) I! N: {. X
0 a- C& \. u: r, o树荫下的那些事
" U7 W( a3 {& Y- @! t6 }- e作者:奥冬
8 V/ A4 L+ L. ]4 |& S4 c% w" @9 k3 ?; ?4 `' c2 a) @7 e
其实无事。无非是" \0 i6 `5 C, q2 {( ~3 _
草有些些绿,花有些些香% }* i7 U5 \& ?6 Q
蜂来,蝶往,草依然绿,花依然香, C4 A/ V, m, z2 }9 s$ T/ R

; o+ V$ p8 m! {% m' R, I/ a. k推荐人:古石* }, E! S* L) a9 E. A* L7 U$ O
推荐语:世事皆无常,平常心是道。拥有一颗平常心,树荫下这些事,其实就不是什么事,但的确又是值得一提的事。“草有些些绿,花有些些香/ 蜂来,蝶往,草依然绿,花依然香 ”,客观描述中隐含着对生命的勘破,呈现出对生命的超脱,平常之中见无常,无常之中显真性。“草依然绿,花依然香 ”——静静的,默默的,真好!/ Q" l1 D" a9 d# s, D& c
" t4 H* p4 T- y" Q$ e* k7 M
; ~5 z" O# A7 f) v, F! Y$ C
寺里的黄昏
1 t# Y9 @0 I# f9 r) ]作者:雨倾城1 J  S4 `, E$ b+ y) N
2 }- ?4 ^9 h7 w6 r3 y
我随意地走着& m2 b- J6 Q3 Z) e
不过是一会儿
4 V) T  D2 Z0 R: i7 B什么都听不到了9 P0 N2 S' V1 K/ l2 k
梵音,落叶,夕阳,菩提树影( l5 X# E  X7 ?& S2 N4 ^
这些寺里的黄昏
7 w5 k5 F, n4 N# x( v' w我在佛前
  X7 T8 V4 M# E0 Q; C& ~一一拾起它们
* h7 g! {/ S% Q, `
: L* D. \( p( |1 [. g: U推荐人:古石
1 }9 D1 n' \" d1 m6 t( l9 ~推荐语:诗人黄昏时随意地在寺里走着,越走越寂静,越走越清净,走着走着,渐渐地与寺里的黄昏融为一体。“梵音,落叶,夕阳,菩提树影/这些寺里的黄昏/我在佛前/一一拾起它们”,诗人拾起的不仅仅是梵音、落叶、夕阳、菩提树影,或许更是自己那颗不知何时丢失的本心。5 G8 E6 S# O' ], x: u; x

0 c4 f, \; ^! L0 [. c清晨
4 J) d4 o( P; Z  U作者:雨莲
$ D- ~# @. x8 F% e2 L" V 3 }# |2 b. ?8 U/ }0 J/ \
醒了
% U( Y1 V( i6 H) {& Q1 _3 w醒来了% M5 G, f9 @) o6 A

$ m2 N( P+ O/ O. g; j+ ?一声蝉鸣
) \% ?6 H7 q$ s' B  F3 T  ~4 f# F+ s1 c, ^6 `4 V5 f- o
推荐人:古石/ V" n0 S( @8 A6 Y* n$ {' V
推荐语:这首短诗很简单,很平常,不过就是清晨一个极为普通的自然场景的呈现。但,就是这个极为普通的自然场景,却蕴含着深意,正所谓:“即事而真,当相即道。”在这里,“醒”是一个隐喻,一个双关语。清晨,万物“醒了/醒来了”,而你“醒了/醒来了”么?一前一后两个“醒“,既是一种自然的呈现,也是一种顿悟的表现。而“一声蝉鸣”在自然的呈现中如当头棒喝,你听见了吗?轻: Z' M) y$ U7 ^% ^
& A# ~. D9 D+ u. z1 E

8 ~9 [# d+ n* u无事
$ l/ E5 A! t, e8 h  D作者:鸟茶/ M; J# ?8 d" R; z4 ]

( e0 [3 j5 L4 l+ b* j  L" t我的白帆布兜子上2 w7 B( F0 G% @9 I9 ~& p0 o
是吴昌硕遒劲地两个字:无事
. I, J6 J* ~; X4 p兜子里无事: q$ }( W2 W% \; |4 i1 x/ O
兜子外也无事8 d4 `. r7 |0 {3 x- O6 x
- d0 ^+ z! K' ?- V
走到哪儿都是个闲人4 [: n4 R  ~1 Y4 E; A
白天无事) c+ |2 ]4 q+ r5 X- G
夜间无事8 R1 H; M7 k" O1 i
拿出书来,读到花开
8 P: O5 l3 ^  @, @2 ]' s
/ Q8 m- h5 l6 c) _5 \7 y. S推荐人:古石
: O' ~! p* U1 n* ~, F2 v! \推荐语:无事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心境。心中无事,自由自在;修身养性,花朵自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8-24 17:13 | 只看该作者
浪山水5 J1 V2 p/ d' F( C, ], T$ S
作者:快禅山水
$ A6 }+ E/ |# w4 d; L% k; B
8 r/ G& J/ w; [0 B* B- i! Z二驴,在山脊秀鹰姿1 y$ r+ ~0 u9 Y
然后隐入史前丛林
  ~8 p; D4 I9 u1 {# ~. K  H在岩石上谛听冰川的轻吟
  p: I7 z% U5 H. g; h: K# Q( f1 F3 u0 E/ V7 V4 q3 y8 s) C
羊肠上偶遇小兽. u6 h, d* l& ^( x. g4 e+ A! k
偶遇蓝蝶
0 ?9 b" ^7 ^9 W旧年老夫遗失的草履5 l3 F# r) B  {0 d* R6 ~
% p' }' \1 d5 P+ x! n, F# C
驴们的方法论0 K* o8 ?6 P  G4 U9 R8 q# G
不过是两蹄交替行进: k* I, l* R% ~- d! J0 n
让灵魂自由逸出超重的肉身
" H/ r, [4 v: S$ B# N  f
. P( B& x/ U" P2 m9 P- w) z
) @5 \$ B+ X/ L3 A$ Z9 ~: T3 Y, c) Y
推荐人:也牛
; Z& z! F  G4 r: N推荐理由:这是一首典型的“事象诗”。诗人以驴友游山这一事件为核心载体 通过事件的诗性叙述构建诗歌框架,具备自足的故事性和画面感,承载场景张力, 并抓住事件核心,聚焦事件的关键细节,展现事件最有诗性的部分,提炼出 “诗性瞬间”,保留了事件本真,实现了“记录事件而深意自现”。末尾:& t* ~# C5 H, e7 g! d& U" ^, N

, A" f/ I6 D0 G驴们的方法论0 J. B6 k6 S! r1 g" d) \' m
不过是两蹄交替行进
: Y. `6 f" m( \* `让灵魂自由逸出超重的肉身

* _& B0 v4 z; h4 [: n! ?9 S* x  D" w( }; O; }9 C  ~
点睛式呈现出主题“浪山水”的禅意和真正目的:“让灵魂自由逸出超重的肉身”。读来眼前一亮。2 D6 _$ S; x1 r3 m' N
山河万朵,人生如寄。哪一次出发不是在流浪生死呢?这里,诗人便以这首诗做了一个很深的隐喻。通过事件的蕴涵,写出这件事“像什么”,这是“事象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2 Y; J8 D1 G0 K  V;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3 08:3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