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1|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一个民族的血脉里行走——有关书法的诗歌同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7: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感觉,在书法里流淌的,不光是文化,同时有我们民族的精神血液。以下是有关行书的几首诗,欢迎同好者踊跃跟帖同题。

兰亭辞
——数年未至兰亭。武汉张兄遥作永和九年词,余欣然执笔,絮絮数言如下,应和其情。
作者:罗一桥
永和九年多雨。润笔的溪水
曲折书过东山的每一片竹林
坡林点苔,惠风于山巅用墨
虚悬的峰峦浮动在氤氲之中
将茅屋勾勒在蕙草里,隐檐
楝树,虫鸣铺满了的兰花路
正等着行客远来,举杯累觞
将魏晋最浓陈的一坛酒饮尽
豁达中的狂啸,放旷,率真
呷着春风,为每一朵花作曲
对着落花的一觚,赊尽风情
体行着生死,无谓遇或不遇
皆款款伴着流水远逝,无回
迟到了千年的人独坐于亭中
永和多少年,还剩下了一日
苍生,鬼神,无须临文嗟悼
俯仰当年的天地,不著一文



——2016年6月14日于杭州

老罗的
就是这个
青城一剑  16:38:06
你的,我打不开。也发这儿
风言风语  16:40:44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文/风聆听

兰亭,注定会留下千古醉名
美酒流成弯曲的河流
那盏映红你衣袂的睡莲
随着摇曳的竹林
酒过三巡,杯莫停,仰天独鸣
会稽山下我为天
月浸五更,墨未干,一饮而尽
笔底乾坤定青溟

岂敢言醉
蚕茧纸,意难平
鼠须笔潇洒,仙迹可寻
鸡头壶,倒一边
青釉羽觞随心偏,流放天际的宿命
管他是哪一年
我只要今天的墨痕,成为一种烙印
管他是哪一天
我只要今夜的宿醉,没有恐惧和不幸

会稽山阴之莅临
寻一片真,洒酒抚慰平生
七贤江海别,不及兰亭之一瞬
故人吟咏,右军作序
放浪形骸的山水才是我的衣襟
不忍夕阳残照下的竹林
一千八百年,忽而至今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醉生梦死的一曲,黯淡了魏晋
青睐,左顾右盼的眸子
摊开失传已久的卷轴,磨墨,
写天,写地,写人,,,
写一篇诗序,风骨犹存
……


永和九年,我在哪里
我也曾乱醉如泥
醉里挑灯看帖,却
再也见不到你原来的面目
太宗鬼鬼祟祟的藏匿
占有欲撕裂了历史

冯承素小心翼翼地双钩
钩不出那天的飘逸
褚遂良奉若神明的临摹
摹不出那天的神俊
欧阳询顶礼膜拜的默写
再也写不出那一年群星璀璨的初春



  《,我的兰亭》

作者:青城

我的兰亭
是一截徽墨搭成的小桥
是一方端砚支起的垂钓
是一张宣纸晕开的和风
是一把狼毫勾勒的柳梢

在仓颉的皱纹里酿造遒劲
在李斯的竹简上濡染沧桑
在江南的稻田里生出花梗
在会稽的山阴下打磨锋芒

诗书的儒雅沿垂露中凝聚
庄生的晓梦在飞白里歙张
拄一支听懂了周易的竹杖
任须发随史记的册页飘扬

有没有一块能记忆的石头
可以凿出穿透纪年的阳光
把一群鲜活而艳丽的心脏
镌刻一枚笑声爽朗的印章

《祭侄稿》
  
作者:青城

蘸一笔玄武石
研细的水墨
写一条横断山
奔腾的怒河
泛黄的思绪翻动册页,
每一个漩涡,壮怀激烈

吃人的土门仍然
在篆籀里藏躲
安详的剑戟
犹带着鲜艳热血
暂且用纷乱的笔画
掩埋住一截断足
半绺乱发
让狼毫卷起凛凛朔风
将城头的牛角吹裂

多么想
化一方汉字
在草稿里端坐
听英雄的故事
被先贤的巨手
一次次抚摸

我分明,听见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沿着墨迹的吟哦
威武不能屈
是一柄黑色闪电
照亮了峥嵘山岳

分明是
万千生铁铸造的头颅
垒起了一道
奋勇抵抗的奏折



《寒食帖》
作者:青城


  

寒食是一场祭祀
在毛山,有过一场盛大的烟火
而今天,你用一张纸片
镌写一部春天的祭歌

村口,有你忠勇的民兵巡逻
不必担心柏树上的乌雀
葱茏的韭花在生宣纹理间盛开
心中荡漾着铁马冰河的激越

怀揣一柄诛杀项羽的利刃
随从贾生游说列国
安抚过赤壁穿空乱石的散锋
又托举起一轮照亮征途的明月

驻足一座城池
就有一个西湖苏堤春晓
经过一处山林
便有许多胜景名唤东坡

我在你苍劲的笔画间流连
收听那束穿越千年的电波
我在你奔放的情怀里散步
追逐这辆颠沛流离的马车

听见原野铺开碾冰轧雪的车辙
听见叮咚的溪流注入不息江河
听见雄鹰翅膀在大漠上空狩猎
听见棉麻的经纬里不屈的脉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6-16 18:4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6-16 19: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哥几个的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0:14 | 只看该作者
诗书偕行  重构传统

——传统书法与现代汉诗连袂共进之我见

沈 奇



一,中华文化传统的三个指纹:汉字、汉诗、中国书画
由汉字生成的汉语,天生是诗的语言。
由此生成的汉语“诗意运思”(李泽厚语),更是中国文化的本质属性。

文化乃书画之母,诗意乃书画之魂,以汉语诗性“筑基”的中国书法与中国水墨,正是有了与之相生相济的诗性文化的精气神之灌注,方成为气血充盈而神真意满、传承千年而生生不息的活的生命体。
故,即或在急剧现代化的今日中国,以汉字、汉诗、中国书画为“指纹”的传统文化之脉息,依然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悠久中华文明的根本“载体”。

二,诗书偕行,传承文脉,乃汉字文化圈之独有风范
中国书画原本就是一种人书合一、道艺一体之文化精神的综合,着重于对诗性、神性之生命内空间的冥思与聆听,而后缘笔墨线条藉以认识自我、接近天地奥义之美;于欣赏者,也主要作用于其心灵、心性、心气,而不是如西方现代艺术那样主要作用于视觉与观念。

“文以气为主”,“一笔细含大千”。这里的“气”和“大千”,以及书法中的所谓“神采”,正是这种人书合一、道艺一体之文化精神的文本化体现。

汉字书法,中国水墨,其笔情墨意之根本审美特性,在于其由“物性”到“诗性”的“气化”而至“诗意自性”的过程——这是一个极重要的、不同于西方艺术的审美“方程式”。

亦即,中国书画之笔墨表意,是“物性”与“诗性”的水乳交融,是物态的笔与墨,经由长期主体精神的诗文“修行”与“浸润”,至“心手双畅”时的“气化”(气质化,气息化)而达至“诗性”境界的过程。

因此,诗书偕行,传承文脉,遂成为中华文化以及整个汉字文化圈之独有风范。

三,再造诗书偕行、作用教养之汉语传统的新理念
“不知诗无以言”(孔子语),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林语堂语)。  
对一个长期缺乏宗教文化背景,且与传统断裂甚深甚久的国家来说,诗及书画艺术的存在,对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无疑是至为重要的,其作用是任何其它文学艺术所无法替代的。
    ——这一作用的关键意义在于:以“雅气”化“戾气”,

一人,一族,一国,一时要发愤图强,必是于斯时斯地先堵了一口气、进而再赌了一口气起而行之的。如此,生志气,生意气,生豪气,也必不可免随之生出些“戾气”来。此一“戾气”,可谓百年中国之时代“暗伤”与国族“隐疾”,发展到今天,无须讳言,从庙堂到民间,教养的问题已上升到第一义的大问题!
“戾气”何以降解?唯有以“雅气”化之。
而这“雅气”,从古至今,汉语文化中,总是要诗文书画来负一点责任的。

问题是,一方面,以现代汉语为载体的新诗,是以几乎断裂的方式“移洋开新”而“另起锅灶”的,且完全放弃了借由书画进行传播的传统形式。另一方面,现、当代中国书法之书写,却又一直停留在古典诗词或成语格言的“残山剩水”中,也完全与现代汉诗无干。各自分道扬镳,百年互不往来。

诚然,传统书法书写传统诗文这样一种“悠久传统”,至今亦不失为现代中国人释解古典文化“乡愁”的有效途径和特殊功用。但毕竟,“我们再也无法握住那只唐代的手”,且今人不能做古人,传统书法也有必要分身于现代语境,表现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思考,在“怀旧”与“造梦”之外,更能应答现实“对话”的文化诉求。

书法的现代性不是指笔墨的现代化,这一块你没办法化,越化越坏事。而是指灌注于笔墨中的文化品性和生命体验与语言体验的现代性意味。亦即在现代性的诉求与传统艺术本质的发扬之间,寻找一些可连接的相切点,以提供新的书写体验、视觉感受及多种审美表现的可能性。

至此百年回首,似乎可以提出一个以传统书法书现代汉诗的美学及文化学理念,以恢复诗书偕行、传承文脉、作用教养之汉语传统。
这一理念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学价值体现在两点:
其一,相济而再生:重建现代书法之象征谱系,以免总在传统谱系中打转;
其二,互助而共进:借诗书偕行之利,扩大现代书法和现代汉诗的影响力。

——以上对传统书法与现代汉诗之连袂共进的思考与阐释,最终可用以下四个关键词概言之:内化现代,外师古典,汲古润今,再造传统。

2016-1-9于西安大雁塔印若居

【沈奇,诗人,文艺评论家,陕西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诗歌流派网学术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6-16 20:52 | 只看该作者
习古拓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1:04 | 只看该作者

正是这样,总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1:06 | 只看该作者

珠珠好,你也同题一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6-16 21:16 | 只看该作者
阿丙 发表于 2016-6-16 21:06
珠珠好,你也同题一个吧。


等你同题打油诗的时候再想着会我一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6-16 21:28 | 只看该作者
倡议不错,这样的同题风雅,也给诗人们提出了提升自己的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2:19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6-6-16 21:16
等你同题打油诗的时候再想着会我一个吧

你总是这样,谦虚,风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0-1 10: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