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澶渊之盟到西夏元昊正式入侵北宋的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长达36年的时间里,宋军几乎没有打过仗。长时间的和平岁月,早已经让北宋王朝从上到下忘记了危险,沉浸在太平盛世的虚幻之中。大宋王朝军备废弛,军心涣散,军容不整,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号称全国精锐的禁军的表现更是让人大摇其头。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东京汴梁的禁军缺少训练,“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在太祖时代,禁军领月粮,城东的士兵去城西领,反之亦然,然后自己再背回来。到了仁宗时期,这些游手好闲的禁军,都是雇人将月粮送到身边,自己都懒得动一动。京城的禁军,没事就在大街上嬉游晃荡,有的还做小买卖,举止投足根本就没有士兵样子。那些南方调来的禁军,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根本不会打仗,见到敌人就吓得要尿裤子。而陕西边陲的骑兵,很多人甚至不会披甲上马,即使勉强骑上马,弯弓射箭,射出去的箭只距离马头二十米,便掉落在地,更遑论冲锋陷阵了。还有很多边陲士兵因为营养不良,身体羸弱,连盔甲的重量都无法承受,在行军途中擅自卸甲掩埋,然后当了逃兵,最后被抓,全部就地处决。欧阳修对这种令人痛心的反常现象有过中肯的评价:自宋辽订立澶渊之盟以后,“上下安于无事,武备废而不修”,数十年过去之后,导致“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可谓一针见血。
指挥这样的兵能打胜仗吗?所以范仲淹主张“积极性防御”的御敌之策。而韩琦以20万大军对元昊5万兵竟然几乎全军覆没,并且还是连败两次!经过两次打败朝廷才同意了范仲淹的主张。
那个大名鼎鼎的狄青就是范仲淹发现提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