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宫白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访谈诗人唐毅(请及时刷新)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7-30 19: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邀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9:07 | 只看该作者
秦梅 发表于 2016-7-30 19:04
喜欢的诗歌行文气质。欢迎

秦梅好。。感谢来参与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9:08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6-7-30 19:04
唐老师好,真准时!

守时是好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6-7-30 19:09 | 只看该作者
嗯,真正的诗人都比较率性。率性的,也是纯粹的,当然值得信赖。罗素的话,说的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实际上,生活即艺术。在我新印的诗集《十九张机》里有一首《砚台山》,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倘有吟存,又必与邻家所获瓜果无异”。我觉得啊,不一定要搞艺术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才叫艺术。在我的眼里,玉米、南瓜、豆荚……都可能是艺术品。在生活中有情趣,有情怀,并以此观照万物,才会对世界充满好奇。
我不止在一个场合讲到:无论西学如何东渐,汉语的光芒都是掩不住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智慧博大精深。作为一位汉语写作者,我的这种敬畏是天然的,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读书越多,这种敬畏还会与日俱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6-7-30 19:11 | 只看该作者
至于说“著作颇丰”,我还不怎么觉得。断续为文、为诗这么多年,有那么几本书,很正常。我也会不时翻读,也许是心境不同,有时觉得很好,有时又觉得不怎么样。写得久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就觉得好作品还是有,但不多,而且总是觉得,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
我出生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农村。少时家贫,除了有限的课本,很少能够接触到课外书籍。父亲读过私塾,旧学功底甚厚,他给我谈及文学时,很多经典都能出口成诵。在没有课外书籍的那些日子,父亲便是我最好的课外“读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6-7-30 19:12 | 只看该作者
唐毅 发表于 2016-7-30 19:09
嗯,真正的诗人都比较率性。率性的,也是纯粹的,当然值得信赖。罗素的话,说的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实际上 ...

率性为诗,旷达为人,是谓诗人。我的理解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6-7-30 19:12 | 只看该作者
父亲一生做过少爷(学生)、士官、演员、农民、手艺人……我应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尽管种种原因,其时书已不存,但另一种“书”却深植父亲的脑海中。少年时代,最能吸引我们的,就是听父亲讲故事。讲《水浒传》《牡丹亭》《西游记》……就像今天看电视连续剧。每至夜幕降临,我和哥哥、弟妹们便赶紧把母亲安排的活计做完,围坐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听父亲的“下回分解”。
所以说,对我从文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9:12 | 只看该作者
是 。。诗人都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9:14 | 只看该作者
唐毅 发表于 2016-7-30 19:11
至于说“著作颇丰”,我还不怎么觉得。断续为文、为诗这么多年,有那么几本书,很正常。我也会不时翻读,也 ...

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好作品都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6-7-30 19:14 | 只看该作者
再至读小学,老师们都说我作文好,“会用形容词”,便对所谓文学产生了兴趣。父亲的熏陶、老师的表扬,还有那些从小就说我作文好的同学、邻居,均是促成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学非常热闹。在我所生活的地方,也听说相邻的简阳县一位名叫周克芹的农民写了一部《许茂和他的儿女们》发表了,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了不起。我的写作应该始于那个时候,由于身边缺乏“氛围”,缺少“砥砺”。一开始只是胡乱地写。后来,又为生计所迫,流落“江湖”。直到八十年代末从事新闻工作,才同写作挨到那么一点边了。
要说最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我觉得安静写作最为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6 17: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